修身美善八德——父母講給孩子的品德啟蒙課(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勇之典故 一
三國時期,張遼奉曹操之命,領七千士兵鎮守合肥城,遭遇孫權十萬大軍進攻。
由於軍力相差太懸殊,張遼認為只能出奇制勝,於是他號召了八百名英勇的士兵,趕在兩軍交鋒前夜,奇襲孫權軍大營。
在戰鬥中,張遼一馬當先,大呼著自己的名號直插敵營,一連斬殺數十士兵,以及兩元將領,使敵營陷入一片混亂,待孫權軍看清張遼所率士兵很少時,意圖包圍,被張遼率軍突圍,突圍後張遼又隻身折返回敵陣去搭救部下,敵軍已是望風披靡、無人敢擋。
戰後孫權軍士氣低落,圍攻合肥十餘日,毫無戰果,只得退兵。
張遼又趁機出兵追殺,敵軍聞風喪膽,混亂中孫權險些被張遼捉拿。
自此,張遼之名威震江東,在民家中,若有小孩任性哭鬧,大人都會說「張遼來啦!張遼來啦!」,小孩就不敢再吱聲了。
註解:張遼作戰經驗豐富,膽略非凡,不僅臨危不亂,還能絕境中想出最佳的突破方法,並堅毅地付諸行動。
張遼是對勇的上佳詮釋,作為將軍,不只要有武藝和膽識,還要有周密的戰略、戰術思想。
勇之典故 二
孔子周遊列國路過匡地,因他的相貌長得與當年侵犯過這裡的壞人相像,於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圍,不得脫身。
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起初被衝散了。
他擔心老夫子受不起驚嚇,急忙沖入包圍。
不料孔子竟談笑風生,而且還彈著琴,神情並不沮喪。
子路問:「老師,你怎麼還有這樣的興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說,在水中來去,不怕蛟龍的,是漁夫之勇;在野外來去,不怕虎豹的,是獵人之勇;面對著雪亮的刀槍,不怕死活向前沖的,是戰士之勇;掌握自己命運,認識當前局勢,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註解:孔子畢生精研思想和教育,並不具備武藝才能,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擁有超凡的勇氣,孔子的勇,來自於智慧、正義、信念。
勇之典故 三
三國時期,劉備占領蜀地後,關羽於荊州率兵,北伐曹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但荊州是劉備與孫權兩國爭議已久的戰略要地,孫權一直因為劉備借荊州不歸還而心生怨恨,加上關羽征曹操時又侵犯了孫權的邊境,孫權便派遣呂蒙突襲荊州,關羽被呂蒙捉拿後斬首。
此時的劉備怒火衝天,不顧戰局形勢、不顧蜀國復興漢室的共同理想,也不顧趙雲、諸葛亮的勸阻,舉大兵討伐孫權。
史稱夷陵之戰,規模宏大,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三國時期三大戰役。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復仇心切,率軍貿然前進,長驅直入孫權領地,被陸遜誘到山地對陣,大軍在山嶺中無法展開布陣,只能像長蛇一樣綿延七百里連營駐紮,加上環境惡劣,軍隊疲憊不堪,陸遜趁機發起決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近乎全數殲滅了劉備的八萬大軍。
夷陵之戰後,劉備逃往白帝城,大病後辭世,蜀國元氣大損,動盪不安,諸葛亮花費五年時間整治,才使得蜀國恢復國力。
註解:劉備被憤怒蒙蔽了雙眼,一心只想復仇,卻忽略了局勢、理想、大義、國力、戰力,可謂匹夫之勇,最終導致一敗塗地。
勇的意義所在,絕非匹夫之勇,不能審時度勢、冷靜思慮,單憑怒氣逞能,逆理而動,不能稱為勇。
三國名將的成名之戰,一戰便可名傳千古
三國有許多精彩的戰役,幾乎每個出名的武將都有代表性的戰役,或是衝鋒陷陣,或是運籌帷幄。正因為他們出彩的戰鬥,後人記住了他們,下面就一起看看三國武將們的成名之戰!
他的才華功績比肩諸葛亮,為吳國立下汗馬功勞卻被孫權逼死
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只給「江東四英」中的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做了個合傳,卻給陸遜單獨做了個傳,而三國中另外有此待遇的只有諸葛亮一人,陳壽對歷史向來是十分嚴謹和客觀的,可見歷史上陸遜的確有著突出的...
一介書生,卻從未吃過敗仗,劉備曹操不敵,堪稱三國第一牛人
第一次看三國的人,都覺得諸葛亮非常了不起,神機妙算,決勝千里。但如果真正的研習三國,才發現其實有一人,在文中出現的頻次不多,卻比諸葛亮還厲害。這人就是陸遜,現在的蘇州人,他的父親陸駿是東吳的九江...
三國影響歷史進程的九大名將,張遼排名倒數第一,榜首實至名歸
熟讀三國歷史,諸侯混戰,人才輩出,名將如雲,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關羽、張飛、呂布了,然而,有一些名將的生與死對三國局勢有著巨大影響,甚至改變歷史進程的。那麼三國到底有多少名將影響歷史,改變歷史呢?...
蜀漢風雲事件2——夷陵之戰
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不僅規模很大,影響也都帶有決定性的作用,夷陵之戰決定了劉備最後的結局——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
陸遜火燒連營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電視劇《新三國》是根據原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到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然後被司馬懿攛掇政權之後天下歸晉的故事。精彩的劇集,獲得了首爾國際電視劇亞洲電視劇大獎等等知名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