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要三顧茅廬?諸葛亮身世背後,還暗藏一個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是諸葛亮所寫《出師表》中的一句話。

這句話換成大白話無非是,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只求能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從未敢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

先帝(劉備)不因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

我為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事隔二十一年,劉備三顧茅廬三請恩情仍被諸葛亮永志於心,念念不忘。

劉備雖是個織席販履小商販出身,但畢竟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論輩分還是當朝皇帝漢獻帝的叔叔,人稱「劉皇叔」。

劉備這個「皇叔」到底有幾分真實性就不得而知,甚至連劉備本人都說不清楚。

但不管怎樣,當時的劉備也算是一方英雄,是曹操煮酒論英雄時口中: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而諸葛亮,此時的身份無非是一介草民,深居鄉村的農夫。

另外,三顧茅廬之時,劉備已經46歲,是長者。

而諸葛亮才26歲,是年輕人。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成就一番偉業,劉備不惜不顧身份、地位、面子以及年齡懸殊,恭恭敬敬,誠心誠意地禮遇諸葛亮。

為了讓臥龍先生出臥龍崗,劉皇叔不惜屈尊降貴,三顧茅廬,原因有三。

即其一,卓爾不群的中介。

諸葛亮雖隱居在鄉村,做一個有大略的農民,卻聲名遠播,甚至連臥龍崗的農民都自願免費為諸葛亮打廣告。

另外就是名人效應,不一樣的托。

劉備之所以會知道南陽還藏有諸葛亮這類高人,是因為先有司馬徽的介紹,而又有徐元直的推薦。

而司馬徽,徐元直都是荊州本地的名人名士。

能獲得司馬徽等這樣的名士為諸葛亮作推薦,從中穿針引線,劉備豈有不感興趣,不上心的道理。

其二,異乎尋常的安排。

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一而再,再而三前往臥龍崗。

可第一次沒碰到,算是湊巧;第二次未遇上,可是故意;第三次邂逅上,但諸葛亮卻在屋裡睡大覺,讓劉備獨自一人恭恭敬敬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候了半晌又一個時辰再加上更衣半個時辰。

很明顯,諸葛亮有意這樣做。

一來自視有大才,一請就去,顯得自己不值錢,自然要讓劉備多跑幾趟。

順便耍下大牌,擺下架子,才能保證今後有話語權;二來考驗劉備的誠意和耐性,有點姜太公釣魚的味道在其中。

諸葛亮異乎尋常的安排,才會有「三顧茅廬」在歷史上傳為佳話。

其三,與眾不同的背景。

在東漢,名士、外戚、世家是最有權威的三個身份。

只要能得其一就能稱霸一方。

袁紹兄弟、曹操和孫權就是靠這三個身份中的一個或二個或三個全占而稱霸一方。

而劉備卻三個身份一個也沒沾邊,只頂了個「漢室宗親」行頭在華夏大地混日子。

諸葛亮表面上雖是個農夫,實際上卻是個名士,甚至是中原世家子弟。

周邊的親朋好友要麼是荊州的世家子弟,要麼是荊襄的名士。

諸葛亮與眾不同的身份,正是劉備稱霸的必要條件,才值得劉備屈尊紆貴,三顧茅廬。

諸葛亮有大才大智,卻心甘情願窩在農村當農民,並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偉業,而是在等一個求賢若渴的賢明諸侯主動拋來橄欖枝,效仿當年呂尚在磻溪釣魚,在隆中草廬等來不被世人看好的劉備。

劉備的志向及謙卑,竟被諸葛亮認同與欣賞,才有後來「魚水關係」君臣榜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顧茅廬的茅廬具體在何處?

一說到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一些關於諸葛亮的細節未必清楚,甚至有的疑團就連現在一些所謂的歷史專家學者都沒有搞明白。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流傳很廣,諸葛亮在出山輔助劉...

128回 風水故事之諸葛用恆需於郊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諸葛亮隱於草廬之中,澹然守道,可解此爻爻義。讀過《三國演助》的人都知道,三國有兩位最為時人所推重的才士。一位是「鳳」雛,名叫龐統。一位是臥「龍」,名叫諸葛亮。這兩位才士都被劉...

周文王為了滅暴君紂王,去渭水河相請姜尚

 徐庶相薦孔明之後,飛馬趕上前去,把挑行李的手下人叫住,略休息片刻。元直想,皇叔定然去臥龍崗,相請諸葛亮。但是,孔明還未知道我已將他薦於劉備,要是皇叔趕去請他,萬一不願出山,豈不要傷了劉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