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拒絕了魏延的計策,真是因為太謹慎?世人誤會上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漢末三國時期,劉備從一個編草蓆的普通人,在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佐下,建立了蜀漢政權。
雖沒有完成匡扶漢室的心愿,卻已經相當不容易,劉備也因此有些迷失了自我。
公元221年,登基稱帝沒多久,劉備就以為二弟關羽報仇的名義,帶領蜀漢精銳部隊殺向東吳。
可惜的是,東吳名將陸遜一把火,就將蜀軍燒的不忍直視,劉備本人差點掛在夷陵戰場。
最終,因為年紀的原因,加上經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擊,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在咽氣之前,劉備將兒子阿斗及蜀漢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丞相諸葛亮。
為了不辜負劉備之所託,諸葛亮幾乎事必躬親,更沒有忘記劉備匡扶漢室之遺願。
公元228年,在經過幾年的準備後,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
結果,直至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六年間,共進行了五次北伐行動,卻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在首次北伐時,大將軍魏延曾獻「子午谷奇謀」。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
而《魏略》中記載:「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不管是《三國志》,還是《魏略》一書中,都對子午谷奇謀論有著明確的記載,只是魏延所要帶領的兵力有所不同。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此事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多的是指責諸葛亮謹慎,不具有冒險精神,所以才拒絕了魏延的計策,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為三國最牛謀士之一的諸葛亮,儘管相當謹慎,但他並非無謀。
魏延的這條計策,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並且在心裡進行了完整的推演,最終否決了這條看似十分高明的計謀。
不少人認為,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
而諸葛亮所把控的是整個大戰略,而不是一城一池之得失。
在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中,蜀國的人口最少,所能徵用的士兵也最少。
除了要北伐外,其他地方還要派兵駐守,實際上能夠參加北伐的蜀軍只有幾萬人,其精兵更是少之又少。
相對於兵強馬壯的魏國,蜀國處於弱勢的一方,如果讓魏延帶領5千精兵直取長安,就算是僥倖拿下長安城,最終也會因各種原因丟掉。
在軍事戰略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也就是說,在敵強我弱之時,士兵要比城池要重要的多。
如果為了占領某地而損失慘重,即使是勉強占有,也會因防守薄弱被人包餃子,造成人地皆失的局面。
當時的諸葛亮,就考慮到了蜀國與魏國的對比,果斷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是非常有遠見的。
諸葛亮北伐的策略,就是集中自己的優勢,儘量穩紮穩打,保存有生力量,不會因為一城一池而損兵折將。
如此一來,就算滅不掉曹魏,也能達到以戰養戰之目的,以此打亂魏國的發展計劃,縮小與它之間的差距。
所以,或許諸葛亮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北伐不會成功,但他如果不這麼做,待魏國發展壯大後,蜀國更加沒有還手之力,這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心中的苦,誰人能理解?
為什麼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 潼關。諸葛亮一向...
千古絕計--「子午谷奇謀」究竟能不能成功,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最為可惜,有很多人質疑諸葛亮,為何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確實在烽煙滾滾、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各路軍閥明爭暗鬥,都想一統天下。由此也成就了許多能人志士和錦囊妙計,但是一生用盡...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毛主席用五字點評,一語中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即由他率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快速到達關中,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支援。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而沒有採納。那麼,究竟誰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