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風陳毅感慨:毛澤東進步大,我望塵莫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29年6月19日攝於閩西龍巖城的照片,從右到左分別是陳毅、毛澤東、譚政、朱良才(資料圖)
本文摘自《陳毅傳》,《陳毅傳》編寫組,當代 中國 出版社,2006.8
陳毅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熱情歡迎。
其中許多領導人,自1934年在中央根據地分別之後,已經將近十年不見了,而在十年之後的今天,革命事業已有很大發展,陳毅感觸極深,作《延安寶塔歌》一首以抒懷。
但他一見到毛澤東,除要系統匯報華中抗戰形勢外,還有滿腹委屈,急需傾訴,那當然是「黃花塘事件」問題。
1954年2月16日,陳毅在關於饒漱石問題的座談會上說:當時毛澤東卻給他澆了澆冷水,對他說:「如果你談三年游擊戰爭的經驗,談華中抗戰的經驗,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個會議,請你談三天三夜。
至於與小饒的問題,我看還是不要提,一句話也不要提。
關於這件事,華中曾經有個電報發到中央來。
這電報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給你看,但是我看還是暫時不要看為好。
」
陳毅說:「那我就不看,華中的事也就不談。
」
毛澤東說:「我歡迎你這個態度。
」
於是,陳毅向饒漱石和華中局、軍分委各同志發了個電報。
電報在熱忱地敘述了到延安後毛主席等對他的巨大教育幫助後,說:「我自己對於如何團結前進的問題上,我的某些認識上和處理方式常有不正確的地方。
由於自己有遇事揣測,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細節,不正面解決問題,對人對事不夠嚴正等等陳腐作風,這樣於彼此協合工作以大的妨礙……我自慚最近一年來在華中的工作尚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
這就是我到中央後所獲得的教訓。
」結尾,他表示「七大後再回華中工作」。
毛澤東閱後,也起草了一份電稿,於3月15日一同發往華中。
毛澤東的電報說:「關於陳、饒二同志間的爭論問題,僅屬於工作關係性質。
在陳動身前,兩同志已當面談清,現已不成問題。
中央完全相信,在陳、饒二同志及華中局、軍分委各同志的領導下,必能協和一致,執行中央路線爭取戰爭勝利。
關於內戰時期在閩西區域的爭論,屬於若干個別問題的性質,並非總路線的爭論,而且早已正確地解決了。
關於抗戰時期皖南、蘇南的工作,陳毅同志是執行中央路線的,不能與項英同志一概而論。
無論在內戰時期與抗戰時期,陳毅同志都是有功勞的,未犯路線錯誤的。
如有同志對以上兩點不明了時,請漱石同志加以解釋。
」
饒漱石收到電報後,在第二天上午以他個人的名義給毛澤東回電,整個電文所反映他的基本態度是「頂」。
電文主要一段如下:
「陳和我的爭論,既非屬於重大路線,也非簡單屬於工作關係性質,而是由於陳同志在思想意識、組織觀念仍有個別毛病。
他對統一戰線,對文化幹部,對某些組織原則,仍存有個別右的觀點。
對過去歷史問題,存有若干成見,且有時運用很壞的舊作風,這些陳同志來電有隱約說到,所以我去電歡迎。
但似乎尚欠清明,故詳告與你,以便你給他幫助。
」
他還告訴毛澤東,他另外給陳毅復電了。
饒漱石對毛澤東的電報尚且如此「頂」,對陳毅電報的復電就可想而知了。
陳毅正患感冒,看到饒回復他的電文,頓時怒火中燒,提起筆來就給毛澤東寫了封信,馬上派人送去。
毛澤東看過陳毅的信,決定給他降降溫,讓他通通氣,4月9日便回信一封,給予開導:
「……來信已悉,並抄送少奇同志閱看。
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點,增益其所不能,照顧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則,多多原諒人家。
忍耐最難,但做一個政治家,必須鍛鍊忍耐。
這點意見,請你考慮。
」
4月10日,毛澤東又找陳毅去面談。
對此,陳毅1954年還記得很清晰:
陳毅如實地匯報了這兩天的病情和心緒,毛澤東勸他說:你現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橫直搞不清楚。
這個事情容易解決,將來你回去是可以解決的,主要是人家對你有誤會,你有什麼辦法?越解釋,誤會越大。
陳毅表示:本來我的氣很大,你這樣一講,我也沒有什麼意見了。
毛澤東愉快地笑了,問陳毅對於《學習和時局》那篇文章有什麼意見。
陳毅說:「我曾提了一個意見,並對弼時的意思亦認為有考慮的必要。
」
毛澤東說:「好,還有什麼意見隨時告訴我。
」
陳毅知道這段時間毛澤東正忙於改定《學習與時局》這篇文章,便告辭退出。
但毛澤東的勸導,使他又有茅塞頓開之感。
他結合閱讀毛澤東送來的向他徵求意見的《學習與時局》來檢查自己的思想路線等問題,經過一晝夜的反覆思考,他又給毛澤東寫信,在論述經驗主義問題之後,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我個人說來多年含茹於經驗主義的原野之上,今後多從打開腦筋重新認識自己去著手,由己及人,變更過去及人而不由己的辦法。
」這大概是4月10日同毛澤東談話之後的回聲吧。
就在這天,4月12日,毛澤東在高幹會上作《學習與時局》的報告了。
毛澤東提出:如果我們既放下了包袱,又開動了機器,既是輕裝,又會思索,那我們就會勝利。
陳毅聽了很受鼓舞,更加自覺、自勵。
中共中央為著進行「七大」的準備工作,於5月中旬在楊家嶺召開六屆七中全會第一次會議。
在議定的各項準備工作中,陳毅被選定為軍事報告的起草人。
陳毅在愉快地領受了這項任務之後,積極收集材料,經常往返於他的住處楊家嶺和軍委總部所在地王家坪之間。
陳毅與毛澤東的接觸越來越多了。
毛澤東也經常找他商量一些工作。
如8月10日要接見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成員,通知陳毅參加,以後 美國
總統特使赫爾利來延安談判,也讓陳毅出些主意。
9月間陳毅比較空。
毛澤東批准他到醫院割治他的「十年宿疾」;賀子珍的妹妹賀怡在延安養病,毛澤東特地要陳毅去看她;陳毅對於一些問題,也主動向毛澤東反映或提意見。
如劉伯承秘密來到延安,有的大的活動未通知他參加,陳毅立即反映,毛澤東便馬上批示解決;紅七軍的同志要想集中談些問題,陳毅也向毛澤東提出,結果開了座談會,大家心情舒暢。
在這頻繁的接觸中,陳毅收穫很大,思想上也產生了新的飛躍。
這年的11月,王震、王首道將帶領三五九旅進軍華南,毛澤東給他們講話,陳毅聽了啟發很大。
12月1日,他在給毛澤東的一封信中說:
「在幾年整風弄清路線原則之分歧後,作大度的自我批評,講團結對外,這足以教育一切人,主張印發全黨(指毛的講話記錄)。
華中的團結亦只有走此道路。
回想幾年華中工作,被我打擊屈服的高級幹部,至少也在一打以上,只有自己批評去打通思想而團結對外才是於黨於己的有益辦法。
去冬在華中,我不了解這點,所以滿腔憤憤不平之氣。
赴延留別詩中說:『知我二三子,情深更何言。
去去莫復道,松柏耐歲寒。
』這仍包袱很重,自以為殘菊傲霜。
春間到延,……你要我於華中近事取得教訓,略略紓解憤懣。
……近來與許多人談話,廣泛閱讀文件,似乎更感覺以前所見不免皮相,才知道處理許多問題。
疏虞之處甚多,別人的批評反對,其中事出有因,查實無據者有之,而自己過與不及兩種毛病則所在多有,那種『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已』的自己條條做到的態度,實在要不得。
」
這似乎是陳毅經過整風運動之後的一紙自我鑑定,他派人送給毛澤東主席之後,毛立即閱看,越看越高興,看完便回信,鼓勵與希望的火熱的感情溢於言表:
他最早對王明路線進行全面批判,後超周恩來朱德成黨內第二號人物
劉少奇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王明都知道,從參加革命一直到抗戰之初,劉少奇在黨和軍隊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可在194...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7)
鄧小平說「不」在這場嚴峻的黨內鬥爭面前,鄧小平始終堅持原則,同高崗、饒漱石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到中央工作之前,鄧小平同高崗、饒漱石的接觸和交往並不多。到中央後,他擔任政務院副總理,主管財經事務,後...
陳毅化解黨內矛盾的「三勇」謀略
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發生一場嚴重的黨內矛盾,陳毅被推到矛盾的漩渦之中。如何化解這場矛盾並把矛盾轉化為推動黨的事業繼續前進的動力,嚴峻擺在了年僅28歲的陳毅面前。在他的艱辛努力下,紅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