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早對王明路線進行全面批判,後超周恩來朱德成黨內第二號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少奇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王明都知道,從參加革命一直到抗戰之初,劉少奇在黨和軍隊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可在1943年3月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躋身中央核心領導層,成為了在黨內僅次於毛澤東的第二號人物。
劉少奇之所以躍升得如此之快,除了其為老資格的工運領袖、白區路線的正確代表之外,還得益於他對王明左傾錯誤路線批判得最早最全面。
一
劉少奇是資深革命家,1921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2年,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召見了劉少奇,決定派他回湖南去,並且指定他參加中共湘區委員會的工作。
接著,陳又把中共二大通過的一系列決議案和其他文件交給劉少奇,讓他帶給毛澤東。
7月底,劉少奇收拾了行裝,背著大捆從莫斯科帶回來的書籍和中共二大有關文件回到了長沙,在位於小吳門外的中共湘區委員會所在地----清水塘見到了毛澤東。
中央把劉少奇這位剛從莫斯科留學歸來的年輕革命家派回湖南,毛澤東真是喜出望外。
兩人是湖南老鄉,一個寧鄉花明樓人,一個湘潭韶山沖人,兩地相距不到30公里。
毛澤東安排劉少奇在湖南自修大學住下,劉少奇積極協助毛澤東領導湖南的工人罷工鬥爭.
自1922年8月至9月,他們先後發動和領導了岳陽3000餘粵漢鐵路工人罷工,長沙1500多織造業工人罷工,6000多泥木工人的罷工和安源路礦17000餘煤礦工人大罷工。
毛澤東坐鎮長沙指揮,郭亮何叔衡赴岳陽,李立三劉少奇赴安源.一時湖南成為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的最耀眼的地方,也是全國工運領袖產生最多的地方。
在1925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劉少奇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當選為中央委員。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之前和到達陝北之初,劉少奇雖已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在黨的領導層中並不突出。
這主要是因為在蘇區時期和長征前後,劉少奇仍然以負責工會工作為主,在黨和紅軍中的影響力不大。
二
瓦窯堡會議結束後,中共中央開始考慮如何重新打開白區工作的局面。
由於受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30年代前期黨的白區工作遭受嚴重損失,黨在白區的組織所剩無幾。
1935年底,中央政治局根據張聞天的提議,一致同意派劉少奇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華北,領導北方局的工作。
1936年1月,劉少奇化名胡服,動身前往華北局所在地天津。
劉少奇積極採取措施恢復和整頓華北黨的組織,又建立了山東省工委和河南省工委。
這樣,在華北的一些主要省市都恢復或建立了黨的省一級組織,為華北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也為後來開展華北抗日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
此外,劉少奇還根據中央交給的任務,派了少數幹部前往香港、廣州、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
這些工作,使在白色恐怖下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下損失殆盡的白區黨組織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並重新恢復生機和活力,為黨從「蘇區的黨」發展成為全國性的黨作出了重要貢獻。
延安時期,黨在思想建設方面所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通過整風運動,批判和清算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進一步確立毛澤東所代表的正確路線對全黨的領導。
劉少奇最早對王明「左」傾錯誤路線進行全面地批判,是在1936年4月初發表的《肅清立三路線的殘餘——關門主義冒險主義》一文中。
它批判的重點並不是立三路線,而是六屆四中全會以及在這次會議上占據統治地位的王明「左」傾錯誤路線。
這在黨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37年2、3月間,劉少奇連續給張聞天寫信,闡述在國共兩黨即將再次合作的新形勢下,應該如何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犯「左」傾錯誤。
此外,劉少奇還在黨的會議上多次闡明他對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看法。
鄧力群曾評價說:「堅持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用實踐來批評王明的,第一個是劉少奇。
」(鄧力群:《我為少奇同志說些話》,第40頁。
)
由於劉少奇當時在黨內的地位和影響還比較有限,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根深蒂固,再加上他的批判過於直接和尖銳,引發了一些幹部的不滿和批評。
但他對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批判,進一步受到全黨矚目。
四
1937年4月底,劉少奇從華北回到延安,先後參加了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和白區工作會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少奇又離開延安返回華北,於7月底到達山西太原。
劉少奇重建了北方局的領導機構,出任書記,領導華北抗日鬥爭。
1938年9月至11月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劉少奇作了抗戰以來北方局工作的報告,強調在華北獨立自主開展游擊戰的必要性,反駁了王明「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觀點。
並且針對王明不服從中央命令、同中央分庭抗禮的行為,提出「黨內要制定一種黨規」,「在組織上、黨規上保證黨的團結,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
1938年底,劉少奇又被任命為新成立的中原局書記,又承擔起了發展華中、開闢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重任。
為貫徹發展華中的方針,劉少奇於1938年11月和1939年12月兩次深入華中。
此後一直以中原局(後改稱華中局)書記的身份坐鎮華中,一直到1942年3月回延安參加黨的七大。
這兩年多的時間,特別是1940年,是華中抗日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五
劉少奇對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作出的重要貢獻,提高了他在黨內和八路軍、新四軍中的威望。
黨內對劉少奇的思想水平和領導能力形成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在1941年9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整風會議上。
會上,中共領導層對於王明錯誤路線達成了基本一致的認識,劉少奇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性也得到了凸顯。
包括陳雲、任弼時在內的不少與會者,都對劉少奇的思想水平和領導能力給予高度評價。
整風會議之後,劉少奇在黨內地位的提高已成定局。
1942年底劉少奇返回延安後,不到3個月時間,中央領導機構即進行了改組,劉少奇進入了中央書記處,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組織委員會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成為黨內地位僅次於毛澤東的第二號人物,排名在周恩來、朱德之前。
黨內此人一生只干一事:反毛爭權;毛為其葬父養母也沒悔改
毛澤東比王明大9歲,王明卻是他在黨內曾經最大的政治對手。王明於1931年1月在六屆四中全會上台,6月擔任黨中央代理總書記,隨後在黨內推行「左」傾路線,便開始打倒毛澤東。他為什麼要打倒毛澤東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