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後的黨中央與東北抗日武裝鬥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從內戰漩渦走向救國救民戰場的壯舉。

紅軍長徵實現「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一方面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另一方面,長征的勝利也影響了東北抗日鬥爭形勢發展。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建立陝甘革命根據地後,黨中央對東北抗日武裝的領導與關注,進一步推動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使正在東北地區抗擊日本武裝侵略的東北抗日聯軍,有了堅強的後盾和前進的方向,在增強抗擊侵略者取得最後勝利的堅定意志和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影響。

一、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及其「北上抗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利用中國內亂之機發動了侵華戰爭。

國難當頭,正處在國民黨當局重重打壓之下的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了抗日救國的旗幟,號召全國人民奮起保衛祖國,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侵略者。

9月2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為「滿洲事變」發表宣言。

22日,中共中央做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

戰鬥在反日鬥爭最前線的中共滿洲省委在「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就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號召,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烈響應。

隨即又派遣大批幹部來東北組織和領導抗日鬥爭,組建了東北抗日武裝。

中國共產黨在東北三省積極組織並領導抗日武裝鬥爭。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即「一 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東北組織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策略。

中共滿洲省委認真貫徹指示信精神,從1933年9月起,中共滿洲省委把黨領導的各抗日游擊隊相繼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

就在中國共產黨廣泛宣傳聯合抗日喚醒民眾的過程中,國民黨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抗日必先剿共」的反動政策,不斷對各個革命根據地尤其是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反覆「圍剿」。

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使根據地損失達到90%。

為了以實際行動宣傳和推動抗日,同時減輕中央紅軍的壓力,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江西瑞金出發,率領一方面軍離開中央蘇區向西轉移,拉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序幕。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者在中央的統治地位,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為黨中央選擇了正確落腳點——陝甘革命根據地。

二、長征勝利後黨中央對東北抗日武裝的關注和影響

黨中央到達陝甘根據地首府瓦窯堡後,按照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發表的《抗日救國宣言》,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瓦窯堡會議,制定了建立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

由於主力紅軍在地理上與東北更加接近,而華北地區又即將成為抗日戰場,在毛澤東的主持下,會議還研究了主力紅軍與東北抗日聯軍互相配合的問題。

會議通過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確立了主力紅軍東征直接對日作戰、加緊發展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

為此,黨中央還一度設想對東北抗聯實行雙重指揮,即在接受以陳雲、楊松(吳平)為核心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領導的同時,接受以劉少奇(胡服)為核心的中共北方局的領導。

1935年12月29日,張聞天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劉少奇「代表黨中央在那裡領導工作,名義是中央駐北方局代表。

他去的任務主要是加強對反日學生運動及游擊戰爭的領導」,後因日偽嚴密封鎖和形勢急劇變化而未能實現。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開展廣泛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消息傳到黨中央,毛澤東得知滿懷喜悅。

1936年1月1日,在親筆起草的致朱德電報中,毛澤東將「中央已派大批人去指揮抗日戰爭,東三省抗日戰爭有大發展」列為黨中央長徵到達陝北以來取得的八大成就之一。

三、東北抗聯為打通與延安的聯繫組織了艱苦的西征

1936年2月,直接領導東北黨組織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決定統一全東北抗日軍隊的名稱,宣布東北人民革命軍和各抗日游擊隊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開闢了東南滿、北滿和吉東三大游擊區。

活躍在東南滿地區的第一軍楊靖宇和第二軍王德泰,為打通與「北上抗日」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中央紅軍的聯繫,組織了艱苦的西征。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同紅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1936年上半年,楊靖宇率領第一軍在南滿地區積極主動地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取得了突襲通化偽軍邵本良部團部駐地、高麗溝伏擊奉天偽教導隊一部、輯安白石砬子突圍等戰鬥的勝利,擴大了南滿游擊區。

為了打通與中共中央和關內紅軍的聯繫,第一軍軍部和南滿特委決定,以宋鐵岩等率領第一師一部400餘人組成西征部隊,直趨遼西、熱河,策應關內紅軍的東征。

部隊於6月28日踏上征途,但很快遭到日軍大批兵力圍堵,為了免於陷入敵人重圍之危險,遂決定暫時放棄西征計劃,化整為零,分兵回師。

途中,雖然取得了摩天嶺全殲日軍一部戰鬥的勝利,但部隊多次遭到追敵襲擊,損失較大。

這樣,打通與關內紅軍取得聯繫的行動沒有成功。

四、黨中央對抗聯的高度評價深刻影響著東北抗日武裝鬥爭

紅軍長征勝利後,黨中央對東北抗日鬥爭和抗日聯軍的高度評價,深刻影響著東北抗日聯軍。

1936年8月10日毛澤東在寫給救國會主要領導人章乃器等人的信中指出:「我們東北抗日義勇軍能夠進行繼續英勇的抗日鬥爭,敵人的報紙承認東北義勇軍已使敵人損失『十萬以上的生命和幾萬萬的金錢』,並使日本帝國主義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國內地,雖然他們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可是對於國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勞與幫助」。

同年10月13日,《救國時報》第64期以一整版的篇幅全文發表了這封信,不久又被蘇聯雜誌《太平洋》轉載,於1937年傳入東北,以楊靖宇為首的抗聯第一路軍曾組織學習了毛澤東的這封信。

這封信對抗聯指戰員深入了解自己所從事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堅定意志和信念起了重要作用。

「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使東北地區的抗日鬥爭在全國抗日鬥爭中突顯重要,中共中央對東北抗日聯軍也更加重視。

1937年7月,在廬山談判中,周恩來向國民黨當局通報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日鬥爭的情況,高度評價了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

這一指示傳到東北後,給予抗聯楊靖宇、魏拯民等同志以巨大鼓舞。

自1937年7月至1938年2月,毛澤東多次起草電文,部署八路軍挺進東北工作。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舉行擴大會議,通過毛澤東起草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將「援助東北抗日聯軍,破壞敵人的後方」作為全國軍事總動員的九大任務之一。

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的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擴大)上,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之一楊松(吳平)作為抗聯代表,向全體代表作了抗聯工作報告。

會議向楊靖宇和東北抗日聯軍發出慰問電。

慰問電充分肯定了東北人民抗日鬥爭在全國抗戰中的地位、任務和光明前途,重申了中國共產黨抗戰到底和收復東北失地的堅強決心。

慰問電體現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東北抗聯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同年年底,這份電報經中蘇邊境國際交通線輾轉傳入東北,成為抗聯指戰員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鬥爭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軍長征勝利後黨中央高度評價東北抗聯的抗日鬥爭,並多次派人到東北尋找東北抗日聯軍;而戰鬥在東北的抗聯指戰員們,也在中國共產黨東北地方組織的領導下,心系延安,心系黨中央,多次派人與黨中央聯繫。

抗聯指戰員經受住了嚴峻的生死考驗,採取小部隊分散游擊的形式,繼續與日偽軍作戰,使抗日游擊戰爭的點點星火始終在東北大地上燃燒。

他們與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其他抗日武裝一起英勇戰鬥,最終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

(作者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黑龍江《奮鬥》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共產黨為何能鑄造輝煌

2016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95歲的生日。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帶領中國人民開創...

矛盾分析法運用與長征勝利

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中指出,紅軍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我們知道,紅軍長征面臨的形勢極其險...

陝甘寧根據地,為何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 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陝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 據地的總後方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建立的抗...

迎七一左中職務預防和你重溫黨史

左中職務犯罪預防一、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原來生機勃勃的中國南部一片腥風血雨。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後,經過一系列新軍閥混戰,建立起在全國...

紅軍長征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1934年10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首先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1936年10月最終勝利會師陝北。光陰荏苒,一晃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