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聰明的人,不是諸葛亮,也非司馬懿,多數人不信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

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

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席間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於是劉禪就成了庸主的代表,「扶不起的阿斗」 成了對庸人的戲稱,劉禪真的傻嗎?

非也,其實劉禪是三國里最聰明的。

劉禪公元223登基,公元263年下台,稱帝在位41年,這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年代,庸人怎麼可能做到?

在北伐問題上,劉禪也看得比較深遠,他曾規勸諸葛亮:「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其實他這就是勸阻諸葛亮不要北伐了。

但諸葛亮當時的權利比他大,所以他也不好公然阻止。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這樣說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是對劉禪的評價,諸葛亮都說他天資仁敏,難道諸葛亮會挖苦他嗎?

西晉官員李密也評說道,劉禪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管仲輔佐齊桓公成霸業,諸葛亮輔佐劉禪與曹魏抗衡。

同樣是歸降司馬氏的皇帝,東吳的孫皓被賜毒酒殺害了,而劉禪卻在司馬氏的眼皮底下做了八年的安樂公,最後壽終正寢,其中的優劣一看便知。

「扶不起的阿斗」這個詞一直被後世傳送,所以在後人的心中,劉禪變成了一個庸主,其實他是個聰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大權獨攬並非「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被司馬昭捕獲後樂不思蜀,亡國之君竟也沒心沒肺地玩得很開心。司馬昭認為他是個糊塗人不會威脅到自己,就沒有殺他。有人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事實情況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