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文青玩的,不止是風花雪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文青是個中性詞,指一個人把精神生活看得比現實更重要。

文青的精神世界是柔軟的,糾結的,兒女情多而風雲氣少。

文青不一定能成為藝術家,但藝術家都是文青。

可如果一個渾身都是藝術細菌的文青,被安排到皇帝的位置上,那就不光是他本人的不幸,也是這個國家的劫難。

比如李煜。

李煜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不但寫的一手好詞,音樂、繪畫方面也是出類拔萃,絕對是文青中的戰鬥機。

他不想當皇帝,從來不想。

這不是文青式的矯情,是真的不想當。

李煜的爺爺名叫李昪,是典型的亂世英雄,窮孩子出身,父母早亡,後來被南吳大將徐溫收養,改名徐知誥,靠軍功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將南吳的軍政大權牢牢握在手中,把南吳皇帝楊溥變成了一介傀儡。

楊溥是個識趣的人,做了十年乖寶寶之後,於937年讓位給徐知誥,國號改為「齊」。

大概是覺得自己出身不夠貴氣,兩年後,徐知誥恢復李姓,自稱是唐朝皇室嫡系子孫,還將國號改成了「唐」,史稱「南唐」。

李昪病逝後,兒子李璟繼位,後世稱他為「中主」。

李璟比父親童年環境好多了,讀了些書,又有些文學才華,寫過「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這樣的上乘作品。

到了李璟的後代,基本上都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世家子弟了。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出生於爺爺李昪稱帝的那一年七夕,原名李從嘉。

李璟一共有十個兒子,李從嘉排行居中,性格又柔弱,在眾兄弟之中本來很不起眼。

唯一引起別人重視的,是他的外貌。

他長得「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意思是面相飽滿,兩個門牙連在一起,一隻眼睛裡含有兩個瞳孔。

按照古人的說法,這叫聖王之相。

可李從嘉根本沒有一點王者氣質。

他寫詩,畫畫,練書法,玩樂器,凡是文藝青年喜歡的東西,他無一不知,無一不精。

他對國家大事不感興趣,恰巧妃子周氏也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才女,夫妻倆整天研究聲律、填詞作曲,如果放在普通書香人家,他倆定能傳為一段佳話。

他還給自己取了個綽號,叫「鍾隱居士」。

可惜帝王之家,從來容不下隱士。

​​

2

李璟是個風雅皇帝,將弟弟李景遂封為皇太弟,讓他去處理那些煩人的政事,自己樂得清閒。

李景遂卻是個膽小的人,在皇太弟的位置上坐立不安,一再請求換人。

李璟拿他沒辦法,只好同意,改封大兒子李弘冀為太子。

李璟的所有兒子中,只有李弘冀像個幹大事的樣子,玩政治、搞軍事都是好手。

當上太子後,他對叔叔李景遂仍不放心,索性找人把他毒死了。

按說這時李弘冀應該高枕無憂了,可他並不省心,又將目光轉到了弟弟們身上。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早早去世了,老六李從嘉成了實際上的老二,也就是李弘冀的重點盯防對象。

李從嘉哪裡受得了這種驚嚇,趕緊躲得遠遠的,關起門來研究古籍,過著不問世事的生活。

偶爾寫點小詞,也是充滿佛系色彩: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漁父》

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失去競爭對手的李弘冀,還沒來得及體驗一把最高權力的滋味,就突然得急病死了。

李從嘉就這麼陰差陽錯地成為太子一號選手。

可是他的文青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馬上就有大臣跳出來反對,說他不適合當一國之君,應該立老七李從善為太子。

李璟看了看剩下的幾個兒子,想到大兒子生前的狠辣,心中有些後怕,還是決定讓跟自己一樣熱愛文藝、人畜無害的老六入主東宮。

兩年後,中主李璟病逝,李從嘉順利接班,改名為李煜,後人稱他為「李後主」。

對李煜來說,登基絕不是走上人生巔峰,而是幸福生活的終結。



3

李煜接手的,其實是個爛攤子。

過去幾年中,南唐一直在跟北邊的後周打仗,周世宗親自帶兵南征,打得南唐滿地找牙,又是割地,又是稱臣,又是納貢。

等到後周軍隊打到揚州,準備渡江南下時,李璟已經毫無鬥志,主動把自己降為諸侯王,連皇帝都不敢做了。

就在李煜即位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960年,北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後周大將趙匡胤玩了個黃袍加身的遊戲,取而代之,成了大宋開國皇帝。

而此時的南唐,國庫早已被連年的戰爭、進貢給掏空。

李煜既要想方設法籌錢,不斷地給宋朝送禮,還要低聲下氣各種奉承迎合,這個國主當得實在窩囊。

他只想做個安靜的藝術家,並不擅長處理棘手的軍政大事,如今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他雖然貪圖享樂,卻也痛恨貪腐,老虎蒼蠅一起打;他雖然一心向佛,卻也注意發展經濟,還親自抓科舉考試;他雖然治國無方,卻能寬厚待人,對待罵他的大臣也能一笑了之。

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宋朝不要攻打南唐,讓他守著殘缺的國土度過餘生。

這簡直是與虎謀皮。

宋太祖趙匡胤南征北戰,一路掃平後蜀、南漢等國,像包餃子一樣把南唐圍了起來。

974年,趙匡胤接連兩次下詔,命令李煜來汴京(今開封)朝見天子。

李煜就算再不懂政治,也知道這一去必定會像楚懷王那樣,永遠休想回到自己的國家。

他以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了。

對於趙匡胤來說,無論李煜來或不來,結果都是一樣。

李煜不肯奉詔,正好給了他一個出兵的理由:不聽話。

宋朝進軍神速,不多時就已兵臨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城下。



南唐也在積極備戰,李煜甚至親自出去巡城,鼓舞士氣。

無奈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南唐的軍隊和民兵,在宋朝鐵軍面前跟紙片人似的不堪一擊。

李煜急了,兩次派大臣徐鉉去求見趙匡胤,懇求道:「我南唐一直像侍奉親爹一樣侍奉大宋,並沒犯什麼錯,為何這樣吊打我們?」 趙匡胤點頭表示贊同:「既然是父子,我想讓兒子過來一起住不行麼?」

徐鉉一時啞口無言,只好呈上李煜寫給趙匡胤的一封信。

以李煜的文采,信當然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然而趙匡胤只掃了一眼,說道:「文青寫的信,我看不懂。

徐鉉還想爭辯,趙匡胤用一句話堵住了他的嘴:「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宋軍圍睏了金陵一年,南唐人堅守不降。

975年臘月,宋軍發動總攻,金陵城破,南唐一批武將力戰不屈而死,一批文臣自殺不肯降敵。

李煜想殉國卻沒有勇氣,便仿效古人肉袒謝罪的樣子,脫去上衣,反綁雙手,脖子上掛著印綬,跪在門外請降。

都已經投降了,趙匡胤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啊,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封他為侯爵——違命侯。

這封號就跟韋小寶的「不及格大學士」一樣,故意拿人家開心的。

李煜在國主的位子上熬了十五年,終於結束了苦逼的政治生涯。

他本不應承擔亡國的責任,從南唐面臨的形勢看,就算他那殺伐決斷的大哥當上了國主,也未必能起死回生。

人家宋朝手裡有兩個王四個2,而南唐只有一串電話號碼,沒的玩。

但國家終究是在他手裡滅亡的,「亡國之君」這頂帽子嚴嚴實實扣在了他頭上,就連業餘時間跟老婆唱唱歌跳跳舞,跟小姨子調調情,都成了禍國的罪狀被嚴肅批判。

4

作為俘虜,李煜被送到汴京軟禁起來。

他在汴京只待了三年。

正是這三年,使他跟其他亡國之君拉開了檔次,成就了一代文學家的輝煌。

他寫下了與南唐俘虜們一起離開金陵的情景,反省亡國的教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 ——《破陣子》

他傾訴著對故國的思念和離別的痛苦: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

他懷念從前的生活,想念永別的故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浪淘沙》

跟亡國之前的詞作相比,無論思想主題還是藝術水平,都有質的飛躍。

正如清代詩人、評論家趙翼所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

在眾多亡國之君中,李煜之所以受到的批評較少,除了因為詞寫得好,還有那一點難得的骨氣:心懷故國,降而不媚。

5

身為階下囚,李煜的日子當然不會好過。

宋朝發給他的生活費經常不夠用,他不得不厚著臉皮去向皇帝申請加薪。

人弱萬事難。

此時宋太祖已逝,在位的是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

他不但開恩給李煜漲補助,還封他為隴西郡公,摘掉了「違命侯」這頂政治帽子。

然而這些都是表面文章。

實際上,宋朝一刻也沒有放鬆過對李煜的監控,他平時做什麼事、說什麼話、見什麼人、寫什麼詩,都會被監視者一五一十匯報給皇帝。

假如李煜是個識相的人,就應該收起所有才情,卑躬屈膝、一味裝傻,即使寫詩也只為歌頌大宋盛世,絕不提以前的任何人與事,開開心心做個富貴弄臣。

可他終究是個高級文青,對精神世界的關注遠遠多於現實生活,當情緒澎湃、靈感湧現時,他毫不掩飾地把自己的內心投射到詩詞作品中。

這樣一來,正好給了宋朝殺他的口實。

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家開生日派對,玩得太嗨了,唱歌跳舞的聲音傳到圍牆外面,被朝陽群眾檢舉揭發,惹得趙光義很是不悅。

這時,負責監視的人又給皇帝呈上了李煜剛寫的一首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虞美人》

這家國情懷,這幽怨心理,徹底惹惱了趙光義。

他命秦王賜牽機藥給李煜,毒殺了這個不識時務的俘虜。

曾經的南唐國民,如今都已是大宋子民,可當李煜身死的消息傳到江南時,街頭巷尾仍有父老鄉親為之痛哭、祭祀。

李煜是帝王之中最有文藝范兒的。

假如他晚生幾十年,想必能當個太平紳士,與范仲淹、歐陽修、晏殊他們攜手同游,比拼文采。

只可惜他投身在帝王家,詩和遠方,都成了奢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望江山無盡愁--李煜的哀婉人生

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成為一個帝王。李煜本來叫李從嘉,額頭飽滿、牙齒整齊,生來便是一目重瞳子,大約因此得了字重光,從小就聰明穎悟、為人仁厚。善屬文、工書畫、知音律,怎麼看他都是一介無懈可擊的文人,...

歷史上最文藝的皇帝

說起史上最文藝的皇帝,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南唐後主李煜。如果他沒有當皇帝,一定會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詞作家。也正是因為他在文化上有很高的造詣,才使得他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皇帝更迭平凡的歷史中,讓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