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江山無盡愁--李煜的哀婉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成為一個帝王。

李煜本來叫李從嘉,額頭飽滿、牙齒整齊,生來便是一目重瞳子,大約因此得了字重光,從小就聰明穎悟、為人仁厚。

善屬文、工書畫、知音律,怎麼看他都是一介無懈可擊的文人,無奈生在帝王家。

初封安定郡公,一再升遷為諸衛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 ,身為皇子的他滿足於做個王爺,因為還有長兄李弘冀。

中主李璟登基時,立了弟弟齊王李景遂為元帥,居於東宮,燕王李景達為副元帥,在父親的靈柩前盟誓約定兄終弟及,內外的各種事務李景遂都參與決策,更立為皇太弟。

而作為長子的李弘冀,先是委任東都留守,又在李景達封為齊王后獲封燕王、副元帥,驍勇善戰、謀略深遠為自己爭得了與叔父皇儲之爭的主動,被立為太子。

李景遂只得屈服,出鎮洪州元帥、封晉王,放棄皇太弟的身份。

在這一場爭奪中,李從嘉自始至終都努力置身事外,雖然是李璟的第六子,但是二子到五子的早夭使得他成為事實上的次子,與舜、項羽相同的重瞳之貌也招來長兄的嫉恨,他只得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時時刻刻暗示自己的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不過,李弘冀並未就此罷手,在叔父回封地的路上將其毒死,數月之後李弘冀也病逝。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李從嘉意外地成為了最後的勝者,封為吳王,入主東宮。

這時,卻有人站出來反對李璟,就是與第七子李從善親厚的鐘謨,上書中主說李從嘉「器輕志放,無人君之度」,請立李從善。

建儲之意已決的李璟數罪併罰,將鍾謨貶為國子司業,又貶著作佐郎,安置饒州。

只想安心當王爺的李從嘉,還是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為避後周鋒芒,李璟遷都洪州,並立李從嘉為太子監國、留守金陵,不久便病逝。

這年秋天,李從嘉在金陵登上帝位,取「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尊母親鍾氏為聖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封弟弟李從善為韓王、李從鎰為鄭王、李從謙為宜春王、李從度為昭平郡公、李從信為文陽郡公。

或許,李煜清楚,風雨飄搖的國家交到他這樣一個徹徹底底的文人手上,終究前途堪憂,剛剛即位就急著讓戶部尚書馮延魯進貢金銀給宋朝,還進奉言辭懇切的表章以示尊奉宋朝的決心。

宋太祖趙匡胤下詔回應,還允了尊奉宋廷的李煜秉持詔書上不稱名的禮儀。

此後,每逢宋朝有出師克捷或吉凶大禮,他都無不禮數周到地入朝納貢,自己的母妻之喪宋朝也派來使者弔祭。

大約,宋朝的溫和迷惑了過於單純的李煜。

兩年後,他奉詔入京、面見太祖,回到南唐後又上表請求除去不名之禮,並沒有得到准許,他再次的卑躬屈膝已經開始無用。

這一年,面對岌岌可危的國家,李煜還是奮力一搏,饑荒之時放鬆沿江禁令、頒布鐵錢、開科取士,封長子李仲寓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為宣城公,一月後李仲宣病逝,他們的母親大周后也感傷而逝。

此後兩年間,李煜不斷將金銀器物進獻宋朝,不僅自己臣服,還遣使勸說南漢,卻落個使者被扣的結果。

諸般委曲求全之後,李煜又一次發憤圖強,命令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殿勤政殿學士輪流在光政殿留宿當值,與自己商談國事。

三朝元老韓熙載的去世,又讓李煜分外遺憾沒能任其為相,卻在君欲拜相臣欲避的你來我往中留下了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只能在韓熙載死後追贈平章事。

山雨欲來,李煜卻不自知。

天時不利,大旱橫行,趙匡胤賞賜米麵;這年冬天,李煜終於又立皇后,便是小周后。

三年平靜日子,隨之而來的是趙匡胤滅南漢、屯兵漢陽的消息,恐懼驚慌的李煜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上表,請所賜詔書直呼其名,這次得到了應允。

又進奉異域禮物,派李從謙加倍進獻珍寶器皿、用具金帛,再派李從善進貢,企圖在趙匡胤的一統天下求得偏安。

可是,趙匡胤怎會容得李煜的這點小心思,將來朝進貢的李從善扣留京師,李煜親自書寫奏疏請求都無濟於事,無可奈何重又沉浸於宴飲笙歌之中。

不過,李煜從未放棄自己的幻想,他下令貶損制度,下「詔」改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台改為司憲府,翰林改為文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降諸「王」為「公」,以示尊崇宋朝。

趙匡胤對此的回應是,授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賜予宅第留在京師,以為人質,暗示李煜入京降宋。

李煜表面繼續進貢,實則修兵備戰。

這不得不讓趙匡胤有所擔心,經由李從善給李煜下達諭旨,要他來宋,李煜的回應仍然是,進貢,還有不問政事。

眼見日子愈見難過,手足無措的李煜除了委曲求全已然別無他法。

趙匡胤派遣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李煜聽說趙匡胤將要大舉興師便表示願意接受冊封的爵位,但為時已晚,生生被拒。

國運衰微,內史舍人潘佑上書極諫,只落得下獄自縊。

趙匡胤再次下詔要李煜來朝,他依舊稱病不行,想不到這次的回應是,興師討伐。

甚是恐懼的李煜除了奉表請求緩兵就是進貢,入京的使者如石沉大海般被扣留,趙匡胤沒有給李煜留下任何轉圜的餘地。

宋兵攻克池州,采石磯大敗兩萬軍隊,擒獲將領,俘獲曾經賜予的戰馬。

吳越國趁火打劫進犯常州和潤州,還將李煜質問的書信轉送宋廷。

自古長江是天險,無人架橋渡若飛,李煜笑道不過兒戲,趙匡胤卻在出兵之前就準備妥當,石牌口試架浮橋,在採石三天建成,大軍越江如履平地。

趙匡胤將李從鎰送回江南,親筆下詔敦促李煜投降,潤州陷落之後,李煜仍然遣使進貢、哀求停戰,此次無果,他又再次進貢乞求延緩進軍自是被拒,只得趙匡胤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慌忙之中,李煜將兵權交給皇甫繼勛,任命徐元瑀等人傳詔。

可是,直到兵臨城下,李煜還不知情,他登上城樓才發現,城外軍柵排列整齊、旌旗遍野,方知被人蒙蔽,恐懼與憤怒之下誅殺皇甫繼勛,急召朱令贇連巨筏、載甲士萬人從上游馳援、截斷浮橋,不料半路就慘敗於宋軍。

無奈之下,募集五千勇士襲擊宋營,烏合之眾難敵驍勇宋軍,終是無力回天。

那個冬天,格外寒冷,李煜覺得。

金陵陷落,他多年來的幻想還是破滅了,帶著近臣迎接宋將曹彬,與宰相湯悅共四十五人被俘送京師。

明德樓上,趙匡胤俯視著這個在自己威脅之下勉勵力撐十五年的李煜,他身著白衣、頭戴紗帽,待罪於下。

趙匡胤還是赦免了李煜,封為違命侯,賜予帽子衣帶、器皿物帛,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將他的一眾兒子、兄弟封了將軍。

也許,一向重視文人的趙匡胤還是對這樣一介文人有所不忍吧。

趙光義即位,免去李煜的違命侯,封為隴西郡公,增加月奉、賞賜萬錢,還召他到崇文院,指著李煜的書問他歸朝之後是否讀書。

四十二歲那年的七夕,李煜終於走完了坎坷而又難熬的一生,為此趙光義罷朝三天,贈太師、追封吳王。

有人說,李煜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招來趙光義憤恨,諸罪並罰,賜牽機藥鴆殺李煜。

酒助藥性中,李煜全身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正史之中,並無這般記載,它太過悽慘,讓人不忍卒讀。

陰差陽錯的帝位,風雨飄搖的南唐,一切一切的錯位,都註定,本來只求文人生活的李煜,一生的愁苦哀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