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後面還有四個字,不知不要說看過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割據爭霸,那個時代是中華大地最為混亂的時期。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幾乎百里就有一個主公,幾個縣城就有一個統治者,他們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希望在這樣的亂世分得一杯羹。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天道。
對於此時的亂世,有四世三公的袁紹,掌握四州之地,擁兵自重,虎視北方區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亂世梟雄,雖一時失利,但胸有大志,求賢若渴;偶的玉璽的袁術,雖無大志,一心想稱帝;借兵揮師東吳,依據其父之基業,人稱小霸王孫策;三顧茅廬求得諸葛孔明,臥龍出山,三分天下,雖得明主,不合時宜也!
三國中,有多少事跡讓人可歌可泣,不僅讓我們驚嘆,讓我們佩服,讓我們悔恨,讓我們感覺過於愚蠢。
俗話說的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在做事,天在看,能不能成功不是人力所能為,是天意如此。
如果只看到這兩句,真的過於妥協了,過於牽強了,憑什麼我成不成功要看天意,要看我是否努力。
這兩句後面還有四個字,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這個強說的很對,它可以作為不可強求,也可以說不可冒進,同樣可以說不可過於執著,也可以說不可逆天而行等等。
下面我們通過三國的實例一一分析。
袁紹
袁紹雖然掌控四州之地,有六十萬大軍,物產豐富,糧草充足,但是因為多年東征西戰,討伐公孫瓚,農民生活艱苦,經濟也因戰爭頹廢了,百業待興。
自負的袁紹感覺自己是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也是區域最大的賢主,發動戰爭,去攻打曹操,兩軍相持官渡。
他的監軍沮授勸阻他,讓他休兵待戰,抓緊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的賦役負擔,發展經濟。
袁紹為人少謀略,志大而智弱,遇事猶豫不決,不能殺伐果斷。
他聽信讒言,把沮授留守軍中,讓謀士田豐關閉牢中,不聽謀士許攸的計謀,最後被火燒糧草,官渡之戰大敗。
袁紹聽取任何一言,都不會失敗,就因為他過於強求,沒有冷靜的頭腦,縱然數十萬大軍,也被曹操幾萬大軍打敗。
袁術
袁術這個人沒有多大本事,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怕惹禍出逃,後與曹操、袁紹等人聯合討伐董卓,後占有一定的區域,與袁紹和曹操發動戰爭,兵敗後逃到揚州。
當時手下有孫策,孫策用玉璽換得兵馬,袁術得到玉璽後,在建安二年稱帝,當時各地割據勢力正是混亂,袁術沒有看清形式,盲目稱帝,被天下人共憤,於是很多人討打他,最後被曹操滅,嘔血而死。
袁術之所以這麼早死,因為他過於貪慕虛榮,不看清形勢,強求稱帝,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曹操
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說曹操是順風順水,滅袁紹,擊馬超,破袁術等等。
當時曹操基本控制了所有北方區域,此時更多的是發展經濟和防守區域。
但是曹操一心想統一天下,沒有考慮實際能力,發動了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被大敗有四種原因,一是當時曹操五千精兵確實被周瑜打敗,周瑜兵分多路,和劉備聯合軍力一起夾擊曹操;二是曹操多為北方人,來到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軍中疫情泛濫,好多士兵不能戰鬥,軍心渙散;三是曹操沒有考慮戰線問題,把戰線拉的過長,糧草一時運輸受阻,軍中無糧,出現了大批的士兵餓死;四是曹操準備不充分,沒有水軍可以渡江,時間緊湊組建的水師,沒有戰鬥力。
如果曹操聽取謀事和大臣的建議,在北方發展經濟,招兵買馬,組建水師,建造戰船,不求冒進,願意花幾年時間去準備,當時劉備兵不過三萬,東吳最多也就五萬人馬,孫劉聯合又能如何?但是曹操當時過於自信,沒有考慮到戰線、糧草、區域差異等問題,過於冒進了,最後慘敗,曹操從此也沒有完成統一,這就是不可強也。
孫策
小霸王孫策可以算是一個將才,統兵打仗可以,但是在管理區域方面有所欠缺。
當時孫堅早死,孫策帶著小弟孫權,利用玉璽從袁術手裡換得三千老弱殘兵,揮師東吳。
短短几年時間,孫策已經基本控制了江東地區。
孫策為人比較孤僻,而且辦事沒有耐心,過於求成。
當時孫策雖然控制江東地區,但是作為外來勢力的孫策,更多的是安撫本地勢力,和本地勢力和睦相處,只有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用武力是不能解決的。
孫策過於冒進和自信了,在江東大肆殺戮,好多名門望族和勢力派,都被孫策屠殺殆盡,百姓怨聲載道,勢力派也很是厭惡孫氏的統治,最後孫策本人被人暗殺。
人也謀事了,天意也讓你控制了江東,就是過於強求,不能善待派系,慘遭殺身之禍。
諸葛亮
當時劉備得軍師徐庶相助時,一時間阻隔曹操大軍不能前進,曹操用計騙得徐庶,劉備求賢若渴,急需一個謀士輔助。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隆中一對,諸葛亮三分天下計,劉備深感佩服,兩人相識恨晚。
水鏡先生曾經有一語,臥龍雖得其主,不合時宜也。
當時劉備是什麼條件呢,一沒有城池,二沒有人馬,三是周邊勢力範圍強大,隨時會吞沒劉備。
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優勢的劉備,臥龍為何出山輔助呢。
臥龍是如此聰慧之人,他必然也知道這是違背天意,而且非常冒進的決斷,但是臥龍素來仁義,遇到劉備這樣的明主,雖不能成大事,但臥龍願意一試。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孔明盡力去做,坐等一時機。
直到最後幫助劉備建立西蜀,歷二世,這個算不算成功,對於諸葛亮已經滿足了,對於劉備只是偏安一隅,並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偉大願望,所以有的時候,做事和做人,不可強求,根據當時三足鼎立,東吳和西蜀的區域和經濟是完全落後於北方的大魏,時間越久,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後期只能被吞併。
揭秘「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司馬徽說這話的真正原因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
稱帝的袁術當時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曹操袁紹加起來也不及
袁術的勢力,的確很強。他稱帝,不僅僅是拿到玉璽。袁術出身與汝陽袁家的豪門大族。是四世三公的背景,也就是說,袁術家前四代均有人擔任三公的職位。三公是司徒、司空、司馬。掌握著朝廷的工農兵三項大權,是...
歷經三世都無人能踏入江東一步,東吳為何卻能夠長期統領南方?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四十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從漢末黃巾之亂爆發開始,到司馬炎一統三國亂世,這偌大的天下沒有一處避免戰亂襲擾的凈土。每一塊地盤都易主多次,然而,長江以南的東吳,卻幾乎一...
憑一則預言此人做了皇帝,成跳樑小丑,遭天下圍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三國演義》中誰的「皇帝癮」最大?既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和孫權。襄樊之戰後,曹魏與東吳聯合,曹操集團最終擺脫了十多年兩面受敵的困境,形勢一片大好。孫權上書勸曹操早...
三國中他憑什麼敢第一個稱帝,最終下場卻讓人意想不到?
今天松鼠情報局為大家分享的是三國之袁紹而死的知識:讀過《三國演義》的網友都知道,袁術乃是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