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是誰把曹操變成了白臉的奸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的歷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爭議者之一。

對他的評價歷來在奸臣和梟雄這兩極中搖擺。

「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話為他「招黑」無數,而政治、軍事上乃至詩歌創作上硬邦邦的成績也為他贏得了受人尊重的資本。

作為著名人物,歷代對他的評價也同步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生態,很值得研究一番。

網絡配圖

1958年前 曹操是奸臣,「白臉」的代表人物

人們印象中,曹操是個壞人,這多半要拜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賜。

「擁劉反曹」的整體架構使得這部書把曹操定位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地位。

之後的幾百年中,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的各種文藝作品(戲曲、評書、小人書等)將曹操這種惡劣形象不斷強化。

然而,曹操的形象並非一開始就壞了的。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是以魏國為正統的,從篇幅上就可看出:《魏書》一共30卷,《吳書》有20卷,而《蜀書》只有《魏書》的一半,15卷。

在描寫上,他也對曹操尊敬有加,尊稱並沒有稱帝的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而劉備、孫權則僅被稱為「先主」、「吳主」。

陳壽還高度評價曹操為「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網絡配圖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討伐高麗途中,親自寫了一篇《祭魏太祖文》,肯定曹操的能力和功績:「帝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

」對曹操評價的轉差,是與國運、政局以及領導人的個性密切相關的。

簡單說,當國運昌盛,政局穩定,國家由強人主導時,傾向於將曹操評價為「好人」;一旦國運衰敗,國家面臨分裂,乃至被迫偏安一隅時,曹操「奸臣」的一面便會放大。

例如南北朝時期,南朝人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時,就選用了一些曹操的負面材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的狠心,竟然是因這段不為人知的童年!

三國時期,曹操是不得不談的重要人物,對於這麼一位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千百年議論不斷,曹操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幸的人物了,原本英雄蓋世,後世卻罵名不斷,這是中國政治因素和《三國演義》的誤導所致。其...

不懂裝懂說三國--千古奇冤誰最冤--曹操VS竇娥

竇娥苦、竇娥冤,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六載沉冤得昭雪,天地風雲盡歡顏;曹操冤、曹操苦,惡名傳世,千年不復,何時還他清白身,浪花淘盡英雄賦;自從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之後,曹操就變成了歷史上的大奸臣,是...

歷史懸疑:曹操的形象是如何變成白臉奸臣的

在死後將近兩千年,曹操依舊很忙,忙著在各種書里當「人生導師」。人們已不再糾結於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是專注於如何「用好」這個人。變化速度之快,功利性之強,也可以視作這個浮躁社會的某種縮影。這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