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兒子在戰場上壯烈犧牲,見到毛主席後為何堅決不掉眼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史者日記

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悲痛莫過於父母失去兒女的痛苦,辛苦養育二十餘載,一轉眼,白髮人送黑髮人。

那種撕心裂肺之痛,不曾經歷,便就永遠無法體會得到。

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朝鮮戰場的上甘嶺陣地上,一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為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壯烈犧牲在597.9高地上。

這個戰士就是黃繼光。

而他的母親,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人物,鄧芳芝。

這位叫鄧芳芝的母親聽聞兒子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時候,不管我們能不能感受的到,她的內心肯定是萬分悲痛的。

黃繼光光榮犧牲以後,各種機關都派代表到黃繼光的老家四川中江參加黃繼光的追悼大會,並深切慰問了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那個時候,鄧芳芝在悲痛之餘,還是感動的,為兒子所作出的英勇事跡滿懷驕傲和自豪。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黃繼光「特級英雄」稱號,成了黃媽媽最大的慰藉。

然而鄧芳芝並沒有被悲痛打倒,在兒子黃繼光安然下葬之後,她作為英雄的母親成為了當地的婦女代表,並多次給毛主席寫信,表示自己的一家人對毛主席和共產黨的感謝,並表示,會讓自己活著的孩子們也向黃機關學習,陸續投入到新中國的就愛你舍當中,鄧芳芝在給主席的信的最後寫道:我現在是村上的婦女代表,我要響應您的一切號召,在群眾中起帶頭作用,爭取當一個革命烈士家屬模範,到北京來見您。

而事實上,毛主席也給了一個英雄母親和他見面的機會,1953年4月,鄧芳芝作為婦女代表,出席了全國婦女大會。

當時,毛主席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特意安排在中南海接見了鄧芳芝。

毛主席一見到年邁的鄧芳芝,立即主動上前,親切的握住黃媽媽手說道:「黃媽媽你好哦,多虧你把黃繼光教育的好,教育他為人民服務。

」鄧芳芝趕忙說:「毛主席教育的好,培養的好。

」毛主席說:「你生的好,養的好。

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鄧芳芝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幾乎是全程和毛主席說笑到了。

連當時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覺得不正常,剛剛失去兒子的鄧芳芝為什麼會笑的這麼開心?難道她就不為兒子的死感到傷心嗎?即使是事情過去了快一年,那也會多多少少帶有一點悲傷和凝重,可是,在鄧芳芝和毛主席的這張照片之中,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此時的鄧芳芝是面帶微笑的。

而且是一直保持微笑,從毛主席接見她,到她離開,都沒有露出哪怕一點點的悲傷。

在那次見面之後,毛主席還先後在1955年和1960年兩次接見黃繼光烈士的母親鄧芳芝,鄧芳芝的臉上依然和第一次和主席見面時一樣,永遠掛著笑容。

此外,鄧芳芝還在北京見到了鄧穎超和宋慶齡,雖然同為婦女彼此更利於傾訴,但是她依然是面帶微笑的和每一個人交談,沒有流過哪怕一絲的眼淚。

後來,四川來的一個同志實在感到奇怪,就壯著膽子問起來鄧芳芝:您難道就沒有一點兒悲傷嗎?鄧芳芝聽了這話之後說道:

我知道主席和我一樣也是一個烈屬,岸英也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我忍住眼淚微笑,是為了讓主席不再想起失去兒子的痛苦,不想給他添加思想負擔,他還要管著那麼多的國家大事呢。

問者聽聞鄧芳芝的回答之後,對黃媽媽的精神肅然起敬。

是的,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也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了,毛主席聽聞噩耗後,不管在內心裡是多麼的悲痛,到最後都只匯成了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誰叫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呢」,而鄧芳芝之所以沒有任何悲傷,也是在真真切切的為主席著想,更是在真真切切的讓自己堅強。

試想,一個多麼堅強的內心才讓鄧芳芝在見到親人一樣的毛主席之後能忍住眼淚面帶笑容,又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主席,能讓讓一個剛剛失去兒子的母親為了不引起他的痛苦,而竭力掩飾自己內心的悲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毛主席關心士兵的故事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某旅軍史館內,我看到毛澤東主席當年親筆寫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及二十軍全體戰鬥員的慰勉電。電報原文如下:宋時輪、陶勇及二十軍全體戰鬥員:看到東線戰鬥的報告,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