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關心士兵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某旅軍史館內,我看到毛澤東主席當年親筆寫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及二十軍全體戰鬥員的慰勉電。

電報原文如下:

宋時輪、陶勇及二十軍全體戰鬥員:

看到東線戰鬥的報告,我的心情也極度的沉重,東線傷亡×萬多人,其中凍死凍傷就有×萬多人,教訓慘痛啊!大傷了我們的元氣。

九兵團久居江南,一切戰備訓練都是解放台灣,現在卻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去打仗,幾乎沒有任何準備。

另外,朝鮮軍情十分緊急,部隊在開往東北的火車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沒來得及換冬裝就直接渡過鴨綠江。

志願軍九兵團將士始終在作戰中保持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顯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的勇敢精神和戰鬥力,二次戰役東線戰鬥的勝利,是我們把美帝國主義侵略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上,保障了朝鮮人民的生存,保障了祖國的安全。

戰鬥的勝利,說明我們是不可欺負的,侵略者的進攻是可以擊退的。

二十軍這次入朝作戰,打得比較艱苦,戰役結束之後,可以到咸興五老里為中心進行休整,那裡比較暖和。

毛主席在電報中說的東線戰鬥是指1950年11月至12月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東線和西線同時發起的第二次戰役。

經第二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迫使美軍全線潰退至「三八線」以南地區。

毛主席在電報中表揚「九兵團將士始終在作戰中保持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顯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的勇敢精神和戰鬥力,二次戰役東線戰鬥的勝利,是我們把美帝國主義侵略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上,保障了朝鮮人民的生存,保障了祖國的安全。

戰鬥的勝利,說明我們是不可欺負的,侵略者的進攻是可以擊退的」。

正如毛主席電報中講的,在第二次戰役中,因為軍情緊急,沒能充分準備,部隊沒有來得及換冬裝就直接入朝投入戰鬥,除戰鬥犧牲,還造成部隊凍死凍傷的重大傷亡。

在戰爭年代,毛主席撰寫、簽發的電報、文稿難以勝數,有的氣勢磅礴,捨我其誰;有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有的氣貫長虹,酣暢淋漓;有的乘勝追擊,如痛擊落水之犬。

毛主席一生中給許多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前方將士、愛國友人甚至平民百姓寫過輓聯悼詞和唁電祭文,為烈士英模題詞勉勵,甚至親自參加追悼會。

毛澤東正是通過這些普通戰士、普通人的平凡事跡,反覆強調一個道理:共產黨創業的全部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每個共產黨人都要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是領袖,有普世的胸懷;是父親,也有舐犢之愛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兒子,犧牲時才28歲,毛澤東已有六位親人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58年10月29 日,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彭真、陳毅等中央領導在懷仁堂後花園草坪上,接見最後一批撤離朝鮮的志願軍代表,毛澤東握著志願軍司令員楊勇的手問:「都回來了嗎?」

楊勇報告:「人民志願軍全部回到祖國!」

毛澤東欣慰地點點頭:「好,回來了好哇,熱烈歡迎你們!」

然而,作為父親的毛澤東內心一定有所觸動。

都回來了,可是他的岸英沒有回來!

1953年4月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出席中國婦女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時,握著黃繼光母親鄧芳芝的手說:「你犧牲了一個兒子,我也犧牲了一個兒子。

」言下之意,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的付出是巨大的。

鄧芳芝一時說不出話來,她不知道自己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偉人,還是一個志願軍烈士的父親。

但這位英雄母親從毛澤東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悲傷。

他們有共同的悲傷,他們也分享著共同的驕傲。

毛澤東先後於1953年、1955年和1960年三次接見過黃繼光的母親。

毛岸英、黃繼光,一個是領袖的長子,一個是農民的後代;一個是第一個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軍官,一個是獲得中朝兩國最高榮譽的志願軍戰士。

但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都是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子。

黃繼光魂歸上甘嶺597.9高地,毛岸英安葬在朝鮮的青山翠柏之間。

當有人提出把毛岸英的墓遷回國時,毛澤東堅定地說,那麼多志願軍戰士都埋在了朝鮮,岸英應和他們在一起。

他們,不論是領袖的兒子還是平民的子弟,在毛澤東心中占有的分量都很重很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