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真的是諸葛亮「借」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中國歷史,就不得不提到漢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漢朝樹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也是那個時代的世界最強音,更一舉奠定了「漢人」的名字。

東漢末年,漢朝國勢衰弱,強漢時期的輝煌不復存在;可是,明初的一部《三國演義》,卻讓很多中國人對那個年代都有所了解——即使,這其中與史實記載有所不同。

諸葛亮(唐國強)

《三國演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塑造出了眾多形象各異的英雄角色,諸葛亮便是婦孺皆知的其中一位;而「草船借箭」這一段,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之一,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了。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那「十萬支箭」真的是諸葛亮「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三國志·吳主傳》中有一段話,「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曹操(陳建斌)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解釋這段話之前,有必要先把背景講清楚:漢建安十八年(也即公元213年),曹操率兵南下進攻東吳的濡須(遺址現存安徽省無為縣城北邊),但孫曹兩軍隔長江相持了一個多月,也沒分出勝負——此為背景。

上面那段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一天,孫權親自乘坐一條大船來到江面觀察曹軍的動向,結果被曹軍發現;曹軍「集中火力」一頓猛射,致使孫權的船一側中箭太多,有些傾斜,就快翻了。

這時,孫權急中生智,命令馬上將船調頭,讓另一面來承受曹軍的箭雨;這樣,船的兩面都被射滿了箭,反而平穩了,孫權得以平安無事地回到營寨。

孫權(張博)

請注意,孫權並沒有借箭的意思,只是為了查看敵情,船也沒有提到是草船!另外,《三國志·吳主傳》引用的是《魏略》的記載,而《魏略》是魏國郎中魚豢撰寫的,肯定也沒必要在這件事情上為孫權說好話,所以,這件事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但是,到了宋元話本《三國志平話》,「被射」的人卻變成了「周瑜」——「周瑜用帳幕(遮住)船隻,曹操一發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卻射右面。

移時箭滿於船。

周瑜回,約得數百萬支箭。

周瑜喜道:『謝丞相箭。

』曹公聽得大怒。

周瑜(梁朝偉)

從這段話中,也看不出周瑜是在借箭,只是為了氣曹操,而說了句「謝丞相箭」。

至於「約得數百萬支箭」,這只是小說家的誇張手法罷了,聽聽就好了。

中國人欣賞一個人的時候,喜歡把好事全算到他的頭上,所以,這件事到了《三國演義》中,主角就成了諸葛亮。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說,周瑜要殺孔明,便命他監造十萬支箭,孔明接下任務,並立下了軍令狀;利用大霧的機會,諸葛亮率軍乘船逼近曹營,用「草船」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

故事雖然精彩,但也只是故事罷了,作不得真。

只是,《草船借箭》也寫進了小學課本,諸葛亮談笑間輕易「借到十萬支箭」的情景已經深入人心、難以更改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演義了一場造神運動,成功的把諸葛亮推上了神壇,經典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舉了,今天說一說草船借箭。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

真實「草船借箭」為何跟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是極其生動的。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動,便派弓弩手放箭。結果,諸葛亮輕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