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夢三國·顧曲周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郎顧曲」現在已經演變成對音樂的欣賞讚美,其典出《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
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
周瑜,字公瑾。
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即建安十五年。
出身名門,少年與孫策結識,共謀大計,建安三年,周瑜重歸孫策,孫策親自出迎,於二十四歲時即封中郎將。
二年後孫策被暗殺身亡,周瑜苦心輔佐孫權,三十三歲火燒赤壁大破曹軍,成就一代名將。
因其「資質風流,儀容秀麗」,被江東父老稱為「周郎」。
《三國志》,作者陳壽,字承祚,生於公元233年,卒於297年,生於蜀地,蜀亡歸晉,為西晉史學家。
所著《魏書》、《吳書》、《蜀書》合稱《三國志》,名列國學二十四史之一的斷代史。
《三國志》用筆簡墨嚴謹,少有冗言,也因過簡後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為《裴注三國志》。
而在這個用筆簡約的《三國志》里,陳壽卻給我們留下了除英雄爭戰指點江山外的別般風情。
陳壽處身西晉,晉承曹魏一脈,吳蜀是為對立敵方,但在三國志提及周瑜時,卻英氣浩然千年之後仍力透紙背。
周郎之才,更多為少年朝氣,銳意進取自信飛揚的英霸之氣。
周瑜死後,孫權曾與陸遜談論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
不過,在周瑜死前,據裴注三國志《江表傳》稱,劉備曾單獨見孫權,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並且明確指出,劉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瑜威聲遠著,故欲疑暨之。
」
《三國志》沒有提孫權的反應,周瑜如果沒有猝死,再有千傾才是否能成就一番雄圖只能是後人空想了。
不過陳亮在《呂蒙論》中提到,「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先主無處矣!」,給周瑜以極高評價。
按《三國志》記載,周瑜除膽略兼人、雅量高致外,還氣度恢宏,雍容恢廓。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周瑜形象
孫策初亡,孫權 「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
但他折節下交,終令程普折服讚嘆,「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
而陳壽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典故。
魏晉的建安時期是文學史上重要時代,正如李白所詩,「建安文章蓬萊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這一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並出,詩風「慷慣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
這種風格被《文心雕龍》譽為「建安風骨」、「漢魏風骨」。
具有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風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飛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以及濃郁的悲劇色彩。
除文學外,這也是音樂史上赫赫有名的時代,名曲《廣陵散》就是失散在此時,此曲敘聶政刺韓王事,是琴曲中唯一有殺伐之氣者。
稽康一死,無人能奏。
而與《廣陵散》並稱當時的《長河吟》相傳是為周瑜所做,並傳此曲周瑜稱只諸葛亮能聞弦歌而知雅意,聽出曲中之音。
也有一說,《長河吟》為後人附會之作。
在《三國志》中,周瑜上疏孫權時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其中並未提及孔明。
僅是演義中有孔明弔孝時的祭文提及「從此天下,再無知音」。
不管如何,《長河吟》是真是假且不提,周郎雅擅音樂造詣極高確證無疑。
三杯薄醉後,如果發現有人彈錯了,就一定能聽出來,聽出來也罷了,還要一定回頭看。
至於回頭相顧,是為責備之意還只是本能反應就不得而知了。
引用這典故最直接的,是李端的《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從曲有誤、周郎顧化作了有意誤拂弦,想得到周郎的顧盼。
唐初釋慧凈與王績則有相合詩,前者曰「 早時歌扇薄,今日舞衫長。
不應令曲誤,持此試周郎。
」,後者和「舞袖風前舉。
歌聲扇後驕。
周郎不相顧。
今日管弦調。
」
被動徹底成了主動,誤拂弦原是為了試周郎。
劉禹錫也曾做《紇那曲》,「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
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
願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
」
與他竹枝詞一脈相通的清新可親,心平氣和的喜悅。
東坡居士的一闕大江東去名垂千古,其中極贊英傑的奔騰氣勢,被譽為豪放派詞中之冠,「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不過他也不曾忘記這個典故。
而且蘇鬍子的天生詼諧小小發作一次。
周郎的音樂金耳朵成了是不是變聾的小試探。
病客巧聞床下蟻,痴人強覷棘端猴。
聰明不在根塵里,藥餌空為婢僕憂。
但試周郎看聾否,曲音小誤已回頭。
」
東坡以下,南宋豪放派詞家的領軍人物辛稼軒出名的愛用典,自然不會放過這般的風流俊賞。
《菩薩蠻》,「畫樓影蘸清溪水。
歌聲響徹行雲里。
簾幕燕雙雙。
綠楊低映窗。
曲中特地誤。
要試周郎顧。
醉里客魂消。
春風大小喬。
」
除此外,以梅子黃時雨著稱的賀梅子賀鑄也有名詞《訴衷情》。
「喬家深閉鬱金堂。
朝鏡事梅妝。
雲鬟翠鈿浮動,微步擁釵梁。
情尚秘,色猶莊。
遞瞻相。
弄絲調管,時誤新聲,翻試周郎。
」
「時誤新聲,翻試周郎」,說不盡的嫵媚風情,《訴衷情》的詞牌從此又得別名《試周郎》。
這個清麗明媚的典故也會以比較憂傷的姿態出現。
王質的《八聲甘州·事茫茫》。
「事茫茫、赤壁半帆風,四海忽三分。
想蒼煙金虎,碧雲銅爵,恨滿乾坤。
鬱郁秣陵王氣,傳到第三孫。
風虎雲龍會,自有其人。
朱顏二十有四,正錦幃秋夢,玉帳春聲。
望吳江楚漢,明月伴英魂。
浥浥小橋紅浪濕,撫虛弦、何處得郎聞。
雪堂老,千年一瞬,再擊空明。
」
正是周郎已去,何人顧曲?
最傷感的,則屬鄭板橋的《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
樓艫雲崩,旌旗電掃, 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即是君臣又是摯友,江東雙傑,周郎與孫郎,總角相交,「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孫策與周瑜同齡,死時年僅二十六
。
十年後,周瑜出征巴蜀時卒於巴丘,龐統扶靈回返。
孫權素服舉哀。
迎之蕪湖。
屈原《九章》曰,「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瑜,本意舉世難求的美玉。
魏劉劭《人物誌·英雄》則云:「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以此相論,英雄一詞周瑜當之無愧。
即稱英雄,又有「顧曲」之風流雅致,剛柔相濟,丰姿絕世,周公瑾實為絕世名將。
引「顧曲」典的名家雖多,最喜歡的,卻是唐張祜的《觱篥》。
「 一管妙清商,纖紅玉指長。
雪藤新換束,霞錦旋抽囊。
並揭聲猶遠,深含曲未央。
坐中知密顧,微笑是周郎。
」
原來曲有誤,周郎顧,非冷視相責,僅只會心微笑也。
且這個回顧是「密顧」,聞得曲中有誤,悄然回頭,顧盼間微微一笑。
傾倒。
我為公瑾正名——忠君愛國的翩翩少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遙想公瑾當年......」思緒讓我回到了戰火烽飛的三國。在烽火連天的戰火中,一個翩翩少年手持玉蕭,屹立風中。看著東吳大勝,面露半分喜色。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根本不可能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年輕時跟隨孫策,二十四歲拜中郎將。周瑜後輔佐孫權,任前部大都...
周瑜:被誤解的一代儒將
談起周瑜常人眼中必然離不開諸葛亮三個字,仿佛歷史上的周瑜只是諸葛亮在成功路上的一塊墊腳石。心高氣傲,不能容人,仿佛已經成了周瑜的代名詞。但是,這只是演義里的說法,那么正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什麼樣的?...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安徽六安與周瑜之間的有著一層特別的關係-「六安陸地平安周瑜」
說到六安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送考節,這還是三國東吳名將周瑜的故鄉,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霍山石斛產地,說到這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六安歷史吧!六安,簡稱英,別稱「皋城」。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
三國演義中周瑜和小喬的愛情故事!男才女貌,羨煞旁人啊
孫策與周瑜同年,都是少年英雄;大喬與小喬這對姊妹花同是江東國色。周瑜納小喬,孫策納大喬,雄姿英發的天下豪傑,得與亂世佳人相結合,這麼完美的故事自然要傳為千古佳話了。
周瑜的外號叫什麼 周瑜為什麼怕關羽
周瑜,字公瑾,生於公元175年,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他的外號是和他的外貌有關係的,歷史有記載周瑜,風流倜儻,謀略過人,而且還精通韻律,當時江東有「曲有誤,周...
周瑜氣量狹小是謠傳:音樂素養高且必修養廣博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國時東吳大將,年輕時跟隨孫策,二十四歲拜中郎將,人稱「周郎」。江東喬(橋)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周瑜後輔佐孫權,任前部大都督,風流倜儻...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
遙想公瑾當年,歷史上真正的周公瑾
提到周瑜周公瑾,人們的頭腦中就立即會想起那個年輕氣盛,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形象。想起那句著名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最後這個人被諸葛亮三氣而死,臨死前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