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帝」孫權打了哪些「醬油」(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高成

每次看三國的電視劇,不管是老版還是新版,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劇情推進到夷陵之戰打完,蜀漢的鄧芝出使吳國,雙方重歸於好,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吳國的戲了,只是偶爾諸葛亮跟屬下談話,聊了下吳國。

按說當時魏蜀吳三國是並立的,魏、蜀都換了一把手,但吳國的主公還是孫權,可相比於蜀魏,《三國演義》後半段吳國的戲份特別少,幾乎就是打醬油的。

人們所熟悉的那個孫權,是現身說法鼓勵呂蒙讀書的孫權,是赤壁之戰前寧死不降的孫權,是審時度勢游離於曹劉之間的孫權。

可對稱帝之後的孫權,人們並不是很了解。

許多讀者認為三國看到諸葛亮去世基本上就可以了。

往後面看熟悉的人物少,「心愛」的蜀漢無可奈何花落去,故事也不是特別精彩,完全沒有看的必要。

試想孫權若泉下有知,肯定淚流滿面,奮鬥了快三十年才當個皇帝,結果成功後的事沒什麼人關注。

光從年齡來看,孫權是曹操、劉備的兒子輩,濡須口之戰,孫權登船零距離觀察了曹操大營,勇氣可嘉,曹操怒贊:「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為什麼不說生孫子應該生孫權那樣的呢,因為曹操比孫權大了二十五六歲,當年跟孫堅一起討伐董卓時,孫權還小。

無獨有偶,七百多年後朱溫也以類似的方法給李存勖點讚:「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曹操兒子多,厲害的也有幾個,朱溫就汗顏了,「至於我的兒子,豬狗樣的!」又掐指一算,自己來日無多,哀嘆以後要沒有葬身之地了。

若是跟劉禪、曹叡比,孫權便是父輩,可直到比自己小一代的人都稱帝,孫權才坐上皇帝寶座,也確實是蠻晚的,真是耐得住誘惑,比袁術強多了。

曹丕、劉備稱帝的時候,群臣就勸孫權來著的,孫權沒有同意,因為劉備正尋思著奪回荊州呢,警報沒解除,等到夷陵之戰後,魏國又加強了對吳國的進攻,黃初年間,征討吳國好幾次,連曹丕都親自出馬了,但沒有取得成功,曹丕感嘆道:「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魏文帝駕崩後,吳國打了場石亭之戰,挫敗曹休,覺得統治比較穩定了,有安全感了,孫權這才稱帝,定都建業。

公元229年,魏蜀吳三國的君主總算都是皇帝了,但孫權稱帝不得不考慮到盟國的感受:他們會接受嘛?與此同時,成都的皇宮裡也吵翻了,有些蜀漢大臣覺得天無二日,人無二主,皇帝的個數應該是小於等於一的正整數,無論如何也不能承認孫權,這個時候,丞相諸葛亮的意見就顯得至關重要,劉禪基本上就一傀儡,他自己說的:「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軍政大事都由丞相拍板,諸葛亮從國家利益的層面考慮,還是承認了,並派衛尉陳震前往祝賀,孫權得知大喜,接見之餘,還拿出地圖與陳震意淫,把魏國的江山都提前瓜分了:「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

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

因為魏國有9個州,不好分,為了公平起見,乾脆兩國各4.5個,把司州拆成兩半。

想法看似挺好,但他們能自保就燒高香了。

之後雙方關係總體還算不錯,沒有再破裂過,偶爾有些不愉快,比如諸葛亮死後孫權在邊境增兵,名義上是防止不測,但細想一下會發現,若蜀國內亂不還可以撈一把嘛。

赤烏七年,朱然、步騭上書說蜀國最近修繕城郭,準備舟船,行動詭異,回來的使者都說他們很有可能要和魏國聯盟,對我國極為不利。

雖然言之鑿鑿,孫權沒當回事,後來證明擔心是多餘的。

兩國幾乎沒有再鬧翻的可能性,都是小國、弱國,唇亡齒寒,相反,他們倒是一起攻打魏國,只是最終的成果不是很大,畢竟實力擺在那裡,除非北方發生大規模的內亂,否則沒有機會。

吳魏的戰場主要是江淮一線和襄樊一線,魏國早有重兵駐紮,無法越雷池一步。

所以說吳國的發展空間、潛力其實不是很大的,但也不能說沒有。

有機會的話看看東漢三國的行政區劃圖,天下被分為十三個州,北方九個都被曹魏占領了,南方總共才四個州,為什麼才四個呢,因為南方人口、城池都很少,實在沒必要多設幾個,吳國也就是長江沿岸、江浙一地的人口比較多,往南是山越,經濟落後,民風彪悍,不時造造反,再往南的交州,就是今天的華南,更是蠻荒之地了。

儘管獲得不了太多利益,孫權依然把交州占領。

據史料記載,吳國還和東南亞的國家有來往,但孫權沒打人家的主意,占領了非但用處少,還得倒貼。

黃龍二年,孫權又把擴張的目光投向了大海以東,今天的台灣,當時叫夷州。

孫權怎麼知道的有這麼個地方呢,他又沒有學過地理。

因為有老人說呀,當年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求仙問藥,就是去了那個地方,你瞧,會稽郡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渡海過來做生意,不就是嗎。

其實這也不一定,徐福也可能去了日本、朝鮮半島呀,或者乾脆就葬身大海餵魚了,老者可能沒聽說過日本,只是把兩件事情簡單地聯繫在了一起。

孫權心動了,有地就占,不占白不占,連忙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萬軍隊出海尋找,陸遜上書勸諫:「臣反覆思惟。

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

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

」說白了,就是占了也白占,得不償失。

孫權不聽,一行人找啊找,無奈台灣海峽太廣闊,沒找到,抓了幾千人回來交差,被孫權下獄。

記得每次歷史課講到大陸和台灣聯繫的時候,都會追溯到這件事,兩岸專家交流,大陸這邊也這麼講,但台灣專家就有異議了,這明明是來的搶人的呀......

東進、南進都試過了,西進不可能,北進受阻,貌似已經沒有地方可占了,這時,大海彼岸的遼東來人了,公孫淵向孫權伸出了橄欖枝,二十年前,袁熙、袁尚逃亡公孫康處,眾將勸曹操發兵,永除後患,曹操微笑婉拒,沒過多久,二袁的人頭便送來了。

公孫家族一直保持著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曹魏也只是授爵承認。

公孫康死後,諸子年幼,公孫恭被推舉為遼東太守,沒想到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頗有野心,竟然搶班奪權,囚禁了公孫恭,並立志要割據一方,不再接受魏國政府的領導。

敏感的孫權認為有機可乘,主動派人聯絡遼東,這大老遠的,挺不容易啊。

嘉禾元年又派了一支更大規模的。

這分明想讓曹魏後院起火,首尾不得相顧。

曹叡看了絕密情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決定給吳國人一點顏色看看。

出使團隊歸途中遇到大風,被迫靠岸休整,豈知田豫埋伏的大軍早已等候多時了,經過一戰,吳軍大敗,領頭的周賀亦被斬殺。

公孫淵與洛陽方面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他們急切地尋找外援,環視周圍,沒有一個像樣的,日本就算了吧,只有孫權那還有一線生機,於是派人送來貂馬,請求臣服於吳國。

孫權聞之特別高興,看來這公孫淵還挺懂事呀,政治覺悟高,投桃報李,不能虧待了人家,我們應該體現的比曹魏更有誠意,便封公孫淵為燕王,另派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率領一萬人趕赴遼東,船上裝滿了金銀珠寶,還有九錫賜物,以賞賜燕王。

消息傳來,舉朝震驚,富有政治經驗的大臣認為這分明是個坑,孫權還要往裡跳,公孫淵哪是真心的,明明是拉你下水,當初打劉備的時候臣服於曹丕,現在故伎重演,怎麼就被迷惑了呢!「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

」但孫權挺任性,就是不聽,果然,去的人就再也沒回來過,首級都被送到了洛陽,孫權惱怒不已,說:「朕年六十,世事難易,糜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郤,令人氣涌如山,不自截鼠子頭以擲于海,無顏面復臨萬國。

」一把年紀被騙,顏面掃地,不御駕親征遼東,沒臉見人。

發泄完,群臣們勸諫自然不在話下。

公孫淵出爾反爾的行為並沒有能麻痹曹魏,太尉司馬懿率領軍隊北征。

眼見要稱不住了,遼東方面竟然又厚著臉皮找孫權,希望他能派兵北伐,緩解壓力。

大臣氣都不打一處來,強烈要求把使者斬了。

孫權反倒沒這麼做,他有著自己的小九九,在大臣建議下,還是派兵了,既然公孫淵已經與魏國決裂,如果魏軍不勝,多個盟友,若勝了,搶點東西回來也不虧。

結果遠征軍還沒到,襄平已被屠城。

隨著三國故事在民間的廣為流傳,人們對曹操的印象比較差,對劉備、孫權還好。

若是哪天真發明出了時光機器,可千萬不要小手一抖,穿越到孫權統治下的東吳。

這個國家法令嚴苛,橫徵暴斂,徵發無度,徭役賦稅都很沉重。

孫權雖然錦衣玉食,卻也天天如坐針氈,憂慮不已,把自己的快樂建立於他人的極度痛苦之上,這樣的好日子還能過幾天?他何嘗不知這樣的國家離滅亡不會遠的,這麼大的地盤,才兩三百萬人口,真是不敢想像,國家需要休養生息啊。

可是北方的曹魏虎視眈眈,其所控制的兵力人口是吳國的兩倍,內部的豪強大戶也不懷好意,孫權必須藉助一支龐大的軍隊維持自己的政權,不能有時刻放鬆。

為了緩解財政危機,孫權搞幣值改革,「(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

詔使吏民輸銅,計銅畀直。

設盜鑄之科。

」赤烏五年又鑄一當一千的大錢。

企圖搞通貨膨脹,把財政危機轉嫁給普通民眾。

民生艱困,百姓疾苦,稍微有點積蓄就被狗仗人勢的官吏拿走了,不少人入山為匪。

孫權也痛苦,坦承道:「然勞百姓,事不得已耳。

」一點辦法都沒有,束手無策。

底層不滿意,上層其實也不滿意。

前者為生存操心,後者為權力操心,都挺難的,玩政治有時候很糾結,就像站隊,一站錯,一排的人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時拾史事十一期間休息,本文的下集要到十一後才更新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三國時代的第四國,最後被司馬懿一人所滅

當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遼東還有個割據勢力,號稱「遼東王」、「燕王」,一直都享有半獨立狀態,儼然三國時代的「第四國」。可後來因為野心太大,被司馬懿一人所滅。我們先來講述下故事背景。東漢末年,天下...

三國之外第四國,魏蜀吳之外還有個燕國

連小朋友都知道三國魏蜀吳,如果把這句話改成「四國魏蜀吳燕」,所有人都不習慣。但如果較真的話,三國演義應該改成四國演義,還有個燕國。這個燕國存在了48年,比蜀漢還多六年(不包括劉備入蜀後之、稱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