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第四國,最後被司馬懿一人所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遼東還有個割據勢力,號稱「遼東王」、「燕王」,一直都享有半獨立狀態,儼然三國時代的「第四國」。

可後來因為野心太大,被司馬懿一人所滅。

我們先來講述下故事背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當時有位名叫公孫度的人被任命為遼東太守。

他在任上嚴格執行嚴刑峻法,打擊土豪劣紳,很快就穩定了當地的局勢。

隨後又招賢納士,開設學館,廣招流民,使得整個遼東地區政令通行,百姓安居樂業。

公孫康

他和他的兒子公孫康在位期間,除了內政上的舉措外,對外更是東征高句麗,西伐烏桓,南取遼東半島。

勢力深入朝鮮半島,甚至都越海占據了膠東半島的部分土地,儼然成為了獨霸一方的諸侯。

當時中原地區曹操和袁紹等群雄正打得不可開交,根本就沒時間搭理他們,所以公孫氏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後來袁紹被曹操擊敗,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到了烏桓部落。

公元207年,曹操開始了北伐烏桓的戰爭,最終占領了他們的老巢,殺了烏桓首領,袁氏兩兄弟沒辦法只好再次逃亡,來到了遼東的公孫康處。

公孫康很是畏懼曹操的勢力,於是親手殺了袁氏兩兄弟,將他們的人頭獻給了曹操。

曹操一高興,便表奏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從此遼東名義上就歸曹操所有了。

可實際上的統治大權還是掌握在公孫氏手中,成為了整個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三國之外唯一有自治權的地區。

公孫康死後,由於他的兩個兒子公孫晃和公孫淵年紀還小,於是大家便一起擁立他的弟弟公孫恭為遼東太守。

後來公孫恭因病逐漸變成了閹人,不能治理遼東。

公元228年,公孫淵發動政變成功,取代了自己的叔父,成為了遼東新任太守。

此時,故事正式拉開了序幕。

公孫淵

公孫淵是個野心很大的傢伙,他不甘心就這麼做魏國的遼東太守,他想要自立建國。

他先是利用吳國和魏國之間的矛盾,私底下向吳國獻媚。

孫權也正有此意,剛好想利用他來挾制魏國,所以就派了張彌、許晏、賀達等率眾萬餘人,攜帶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前往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同時換取遼東的戰馬。

此時的公孫淵既垂涎人家的財物,但同時又擔心東吳遠而曹魏近,害怕曹魏來討伐自己,於是就誘斬了東吳來使,侵吞了他們的士兵和財物,並將使者的腦袋砍了下來獻於魏明帝曹叡。

曹叡為了繼續籠絡他,於是拜他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他繼續任職遼東太守,統領諸郡。

隨後曹叡就開始派人去宣旨,封他為樂浪公。

結果公孫淵直接派兵包圍了使者居住的地方,隨後才慢悠悠地出來拜見,並且還數次對來使口出惡言,根本就沒把使者放在眼裡。

公孫淵這種出爾反爾、朝秦暮楚的態度,令魏明帝很是頭疼。

所以在公元237年,明帝就派了幽州刺史毌丘儉帶兵前去徵召,責令公孫淵進京面見聖上。

公孫淵鳥都不鳥他,直接就開干,恰逢數十日雨水不斷,曹魏大軍不能適應,毌丘儉無奈退兵。

打了勝仗,公孫淵越發的猖狂了起來,更是不把魏國放在眼裡。

於是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並按照王國設置百官,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于印綬,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並引誘鮮卑人去侵擾北方。

同時他再次聯絡孫權,爭取外援。

此時諸葛亮已經去世了,魏國暫時沒啥戰事,於是魏明帝便將駐兵在關中的司馬懿給召了回來,打算徹底解決遼東問題。

司馬懿

公元238年,司馬懿親率四萬大軍征討公孫淵。

僅一年時間,公孫淵便大敗,被魏軍斬殺於遼河岸邊。

至此,困擾了魏國三十多年的遼東問題終於是徹底解決了。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在歷史長河中的很多故事,既能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能讓我們以史為鑑,明悟自身,小編最近新做了個公眾號,朋友們可以關注下,「野史雜談文化國館」每天會有歷史故事發布,各位看官閒暇時可以看一下。

試想當時如果不是公孫淵自我膨脹,妄圖在魏、吳兩國之間投機取巧,他們公孫氏還將會繼續享受這種「國中國」的特殊待遇。

公孫氏在遼東歷經四代,就這樣毀在了一位大將軍手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之外還有一國,曹操打到其門口乖乖退回

史上都說「三國鼎立」,其實在三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由於它遠居東北一隅,相比於三國的耀眼光輝不免暗淡了一些,從而被人們忽視。該國就是遼東的小霸主燕國,雖然面積不大,但實力相當雄厚,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