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時期「地雷」,百年後「引爆」,後果很嚴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建國之初,還存在著很多盤踞一方的割據勢力,光武帝劉秀為了最終統一全國開始了征戰四方掃除群雄之旅。

隨著統一戰爭的推進,各地軍閥逐漸被消滅。

建武十二年(36年),漢軍大敗蜀軍,消滅了公孫述的巴蜀政權後,全國就實現了統一。


劉秀

這時,光武帝的重心就開始由奪取政權向建設政權轉變,實行「退功臣而進文吏」的政策。

大部分的開國功臣因此都被遠離了權力中樞而被封為列候,讓他們享高勛得厚賞,在封地頤享天年。

在政權的建設過程中,光武帝發現全國各地的土地、人口數據多有不實之處,這就影響了國家的賦稅、勞役收入,因此下令各地重新核實田地人口。

政令下達之後,各地的士大夫階層,地主豪強就開始犯難了。

如果據實以報的話,那麼自己以前隱報的那些土地也將被徵稅收,並且大部分依附於自己的農民也將被國家征去服徭役,這將使為自己勞作的勞動力減少,很明顯,兩方面都損害到自身的既得利益。

因此,噹噹地的州郡官下來檢查核實時,很多大家世族都隱匿虛報,和當地的地方官員相互勾結。

度田

特別是河南和南陽這兩個地方更為嚴重。

河南是京師之地,有很多朝中大員,而南陽則是光武帝的故鄉,有很多都是宗室近親。

所以很多官員都懼怕不敢查。

為了完成中央下達的任務,很多地方就嚴查普通農民的田地,為了湊數甚至把一些村落、屋舍都一起測量,百姓攔在路上啼哭哀求也沒用,把本應是一些地主豪強的賦稅都強加在農民頭上。

劉秀發現這一情況後,就派遣官吏對兩千石官吏的徇私枉法行為進行核查。

這時,查出了大司徒歐陽歙度田不實,並且還因此貪污受賄了千餘萬。

劉秀大怒,把歐陽歙直接逮捕入獄,準備問斬。

歐陽歙世授《尚書》,祖上八代都是博士,學為儒宗,可算是學界領袖。

所以此事震驚了眾人。

於是就有上千名儒生到宮門外為歐陽歙請願,跪求劉秀對歐陽歙從輕發落,有人因此剃掉頭髮,自處髡刑。

平原人有個叫禮震的儒生,當時只有十七歲,甚至願意代歐陽歙死。

歐陽歙

面對著歐陽歙的地位影響和輿論壓力,劉秀不為所動。

地方的豪強世族勢力敢和國家爭奪土地人口,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任由地方勢力做大,那麼中央控制的土地人口就會減少,這將直接損害到國家利益。

而且這還是一個隱患,一旦失控這將會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將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穩定。

為了顯示出自己的決心,也為了殺雞儆猴,劉秀不顧各方壓力,最終還是把歐陽歙處死了。

除了歐陽歙,劉秀還處死了河南尹張伋和其他數十個度田不實的郡守。

這讓各地的郡國大姓豪強感到恐懼,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於是紛紛起兵叛亂,但很快就被平息下去了。

事後,劉秀把為首的那些人都遷徙到其他地方去,讓這些大姓、兵長不能再藉助宗族的勢力興風作浪,但劉秀並不能徹底的根除這些地主豪強勢力。

東漢末年

之後度田政策得到了執行,這些地主豪強表面上也妥協於中央政府,但實地里仍然有著自己的依附農民,仍然有著私家武裝,只不過是以隱蔽的方式存在著。

而且漢代實行的「察舉制」「徵辟制」的特點又從另一方面鞏固了士族的勢力。

「察舉制」本是為了選拔人才,但到了後面很多卻成了地主豪強擴大自己勢力的工具。

所以到了百年後的東漢後期,由於外戚宦官當道干政使得君權旁落,中央對地方就逐漸失控了。

這些地方士族豪強就趁機擴大膨脹自己的勢力,最終形成了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大大小小軍閥,並且年年相互混戰,歷史也因此進入了三國時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的滅亡竟然是因為土豪勢力的擴張

一、東漢王朝的建立王莽篡漢後,針對土地兼并以及農民奴隸化的局面進行改革,試圖以儒家「抑兼并」的方式緩和社會矛盾,反而加速了政權的覆滅。在農民起義、豪強造反的圍剿下,新朝曇花一現,成為西漢中期以來...

蕭牆之亂:東漢覆亡真相

東漢覆亡真相引言歷史,就是一場一場的鬧劇。經過西漢末年風風雨雨的王莽改制、農民起義之後,洛陽城上又重新飄揚著大漢的旗幟。歷史好像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劉家的人,又擠滿了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