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嵇康為何自身以死相抗,卻又讓兒子投身司馬氏集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即使對於看慣殺人行刑場面的洛陽百姓來說,也是如此。
景元四年(263 年)的一個夏日,在京師洛陽東面的馬市刑場,洛陽百姓牽衣頓足,為他送行。
此前,三千太學生曾聯名上書,請求以他為師,想藉此豁免他的死刑。
他們渴望做最後一次努力,希望曹魏權臣大將軍司馬昭能愛惜名士,刀下留人。
嵇康行刑當天,洛陽城萬人空巷。
幾乎所有的史書都記錄下了這個悲壯的時刻:臨刑時,嵇康神色坦然,他顧看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要來一架古琴,在眾士子的注目下開始撥弄琴弦,彈奏《廣陵散》。
錚錚的琴聲,慷慨的曲調,鋪天蓋地。
曲終之時,他略有遺憾地感嘆:「《廣陵散》從今要斷絕了!」
相傳,嵇康曾夜宿洛陽西南的華陽亭,一位神秘過客將這首神曲《廣陵散》授予嵇康,並且叮囑嵇康絕不能傳於他人。
神曲似乎找到了它真正心儀的主人。
古書上說,嵇康為人「肅肅如松下風」,酒醉時傾倒若「玉山之將崩」。
因才華出眾,嵇康年少時便成為名聞遐邇的大名士,他雖然官拜中散大夫,卻無心政治,而寄情于山水之間。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
在距洛陽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雲台山,嵇康常常來此悠遊盤桓,撫琴長嘯。
與他一道交遊來往的有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和王戎等六位名士,他們無一例外名聞京師。
因為七人常在雲台山下的一片竹林聚會,人稱「竹林七賢」。
對於他們,竹林仿佛是一片凈土,七賢在此對酒當歌,吟詩作賦。
他們褒衣博帶,寬袍大袖,酒酣耳熱之時,或袒胸露背,或脫帽棄幘,不拘禮法。
竹林七賢的共同愛好是飲酒,酒幾乎成為竹林名士最重要的生活特徵。
史載 , 山濤飲酒至八斗方醉, 阮 籍 喝 酒 可 以 大 醉六十日不醒。
不過,喝酒故事最多的還是劉伶。
有記載,劉伶飲酒一旦來了興致,會在家中脫衣裸體,放達自樂。
登門拜訪的人譏笑他有失體統,劉伶不以為然,醉眼朦朧地說道:「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
諸位為什麼鑽進我的褲襠里來?」
范曾《竹林七賢》
為什麼魏晉時飲酒之風如此盛行呢?這其中既有對生命強烈的留戀,也有對死亡突如其來的恐懼。
正始元年(240 年),少主曹芳即位,他的叔叔曹爽與元老司馬懿一道輔政。
曹氏與司馬氏兩大政治集團矛盾日益激化。
正始十年(249 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至高平陵掃墓之機,起兵政變,並控制了京都。
在隨後的大規模政治清洗中,前後被殺者多達數千人,天下震動。
從此以後,司馬氏家族全面掌控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殘酷政治鬥爭帶來的死亡恐懼,深深地籠罩著名士階層。
一些知識分子有意避開複雜的政治鬥爭,去竹林尋找一方凈土韜光養晦。
竹林七賢以嵇康、阮籍、山濤為代表人物。
嵇康為曹魏宗親,娶長樂亭公主為妻;山濤則與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是表兄弟;而阮籍則是曹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
七賢的出身志向雖然各不相同,但他們都選擇了在竹林飲酒來躲避政治風險。
只有竹林這片凈土,可以稍稍遮蔽腥風血雨。
隨著曹氏、司馬氏兩大集團鬥爭日趨白熱化,士人已經無法置身事外。
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出路:一是繼續支持曹魏皇室,一是轉而投靠司馬氏。
此時,司馬氏集團勢力如日中天,甚至凌轢王室。
儘管如此,「性直狹中」的嵇康卻依然選擇了堅決不與司馬氏合作。
據《晉書》記載,嵇康是一位打鐵高手。
每至紅爐高燒、烈焰飛騰,慷慨的琴聲便與嵇康的錚錚鐵骨相互碰撞,迴蕩在竹林里。
這一天,嵇康正掄著大錘打鐵,鍾會來了。
這位曹魏謀士雖已是司馬昭的寵臣,但他仍想結交這位竹林名士。
然而嵇康根本不理睬這位朝廷紅人,獨自掄錘打鐵,旁若無人,把鍾會晾在一邊。
兩人沉默僵持良久,只聽見鏗鏗鏘鏘的打鐵聲。
直到鍾會忍不住轉身要走,嵇康終於說了一句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不甘示弱,回敬道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兩位玄學家的交鋒似高手對決,一招之間兔起鶻落,勝負立判。
這段對話就此成為經典 , 千年以後似乎還能聞到當時盛極一時的玄學氣息。
竹林七賢 拓片
當時名士們一起研究玄理的活動叫作清談。
嵇康領銜的竹林七賢大多是當時數一數二的談玄高手,他們都崇尚自然而貶抑名教。
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晉時期最富代表性的口號。
嵇康認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自然是人的本性。
很明確,這個態度就是反對司馬氏集團的,因為司馬氏集團推行的是名教。
什麼叫名教,就是「以名立教」,要立各種各樣的符合儒家規範的名,來作為教化。
「越名教而任自然」,並不意味著可以超越現實。
隨著司馬氏集團加快篡魏步伐,他們開始對天下名士進行招安。
迫於形勢,昔日參與林下之游的名士,一個個離開竹林,回到了朝廷。
阮籍當起了有職無權的步兵校尉,依然在酣醉中度日;山濤憑藉與司馬氏的特殊關係平步青雲、仕途坦蕩。
景元二年(261年),原本擔任吏部郎的山濤馬上要再次升遷,讓誰來接替自己原來的職位呢?山濤想起了昔日竹林的朋友嵇康。
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想法,既可以顯示司馬氏集團對名士的包容,又可以讓嵇康體面地走出竹林。
寒冬過後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山濤的引薦在花瓣的飄落中有了明確的答案。
山濤字巨源,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嵇康用了最嚴厲的辭藻,表明自己的拒絕態度和立場。
嵇康所絕交的,並非山濤個人,而是山濤所代表的司馬氏政治集團。
信中所寫的「非湯武而薄周孔」,更是一種時代的吶喊和抗爭。
嵇康這一口號等於是明確提出了和司馬氏集團決裂。
像商湯造了夏桀的反,周武王是伐紂的,周公是推行聖王這套政治理念的,這樣一些聖王的所謂功德在嵇康看來,都是不對的。
他「非湯武而薄周孔」,連同孔子一道進行鄙薄。
這就等於向司馬氏集團所宣揚的東西挑戰:我不支持你。
所以這個口號對司馬氏集團篡奪曹魏政權的意圖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一封絕交書讓嵇康與當權者徹底決裂了。
雲台山下的竹林里再也聽不到七賢把酒言歡、清談玄理的聲音,只剩下嵇康打鐵、彈琴的蕭索淡漠。
嵇康選擇了自我放逐,在自然山水之間,他走得越來越遠。
無論彈琴作曲、為文作詩,嵇康都堪稱大家。
他優遊從容,游心太玄,引領一代清峻、淵遠的玄學風致。
不肯屈身仕進的嵇康,成為洛陽城內眾士人追捧的對象,這位大名士公然不與司馬昭合作的決絕自然也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
終於,司馬昭除去這個「不識抬舉」之人的機會到了。
呂巽、呂安兄弟是嵇康的朋友,兩兄弟反目成仇,呂巽告弟弟不孝,呂安因此入獄。
嵇康因曾為他們調停,竟然被牽連進去,最終,司馬昭用這個荒誕的理由將嵇康、呂安一併處以死刑。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樓勁
嵇康被殺是因為他反對司馬氏篡權,他要從一而終。
一個士人要從一而終,他只能忠於一個政權,不能做三姓家奴。
嵇康的死是政治問題。
嵇康死後被葬在了自己的出生地安徽石弓山。
他的溘然離世讓整個士人階層上下籠罩著深深的哀傷。
不久後一個寒冷的夜晚,阮籍在醉酒酣睡中與世長辭,山濤則在朝廷里飛黃騰達。
游宴竹林的美好時光
十四年後,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迫於司馬氏的威勢,不得不到洛陽應郡舉,途中,向秀特意繞道山陽嵇康故居憑弔。
時已日薄西山,向秀回想起昔日與好友嵇康游宴竹林的美好時光,不禁悲從中來:「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含淚寫下《思舊賦》。
竹林時代早已結束,世間再也找不到這樣一片凈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樓勁
嵇康自己無非是率性而行,他反對司馬氏,本來還不會死,司馬氏是想讓他吃一點苦頭,把他關到監獄裡。
可是,這時有三千位太學生,當時整個太學估計也就這麼大,都去為他請願,要求釋放他,這樣就讓司馬氏真正地感覺到,要取代曹魏的阻力是多麼的大,嵇康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人物了,所以只好殺了他。
嵇紹(253年—304年),為保護晉惠帝被殺,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讚美其舉動「為嵇侍中血」
儘管朝廷上下都在為自己呼號,但嵇康已深知在劫難逃。
他做了兩個直到今日都讓人出乎意料的安排。
第一件是,他為孩子寫下一篇《家誡》,平日性格孤傲、憤世嫉俗的嵇康,此時教導起孩子來卻變得嘮嘮叨叨, 點點滴滴皆是教孩子們要謹小慎微、遵從禮教。
另一件是,嵇康沒有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自己的哥哥嵇喜,也沒有託付給他敬重的阮籍,更沒有交給與他日日相伴的向秀,而是託付給了山濤,曾經立誓絕交的山濤。
他希望山濤能幫助兒子嵇紹步入仕途,擔負起一個士人的責任。
山濤沒有辜負嵇康的囑託,他告訴這個孩子不要成為鄉愿之徒,要既能與世沉浮,又能堅持氣節。
嵇紹成為晉朝的忠臣,他以身體護衛晉惠帝,喪身於飛箭之下。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簡要分析「竹林七賢」大難臨頭各自飛
亂世當用重典,這是歷代統治者均認同的觀點。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大地動盪不安,戰亂不斷,統治階級互相殘殺,對下血腥鎮壓。在魏正始年間(240-249),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除了嵇康還有誰,他們為什麼能名留千古
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晉交替之際,政治黑暗,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有七位骨鯁風度的年輕人不滿於當朝的血腥統治,帶著自己的真性情隱逸於竹林之下,談酒賦詩,肆意酣暢。當政治頹廢促使富有...
魏晉風度-嵇康與魏晉的名士們(一)
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即使對於看慣殺人行刑場面的洛陽百姓,也是如此。公元263年的一個夏日,在京師洛陽東面的馬市刑場,洛陽百姓牽衣頓足為他送行,此前,三千太學生曾聯名上書,請求以他為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