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陶謙讓徐州,劉備要謙讓後才答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陶謙三讓徐州」是演義故事,是羅貫中編出來的。

而在史書上,《先主傳》說了這事,也就一次「讓」。

三國演義之三讓徐州

陶謙臨死前,給別駕糜竺留了遺囑,請劉備接管徐州。

陶謙死後,糜竺等人去請劉備(當時劉備應該在小沛)來接管,劉備不敢答應。

後來經過陳登、孔融等人的勸說,劉備才答應。


陳志《先主傳》:(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劉備拒絕

「讓」是一種美德,政治美德。

曹操藝術形象

建安十三年(208年),獻帝派徐璆給曹操送上丞相印綬時,曹操也說:「徐先生,我何德何能啊!這個丞相還是讓您來當吧!」徐璆一聽,趕緊推辭:「別別別,還是曹公您功高蓋世啊!鼎助漢廷!您應該當丞相的!」。

這你一讓我一讓,曹操這才同意當丞相。

如果不讓這麼一下,會有人說曹操的「吃相難看」的。

袁紹藝術形象

建安初(196年),曹操迎了獻帝,自己當了大將軍,然後給袁紹封個太尉,袁紹氣不過,堅決不要,退給陳紀,陳紀也不敢要啊!陳紀估計心想:你們兩個大佬鬥氣,拿我開什麼玩笑!

然後,曹操把大將軍退了,改當司空,然後派孔融去鄴城給袁紹封個大將軍,鄴侯。

袁紹雖然心滿意足,如願以償,但是也「讓」了鄴侯,不要!——其實用腳趾頭都能想像,這個鄴侯要和不要,鄴城都是袁紹說了算,隨意支配的。

「讓」是一個形象工程!

回到正題。

劉備讓徐州,也是人之常情。

擺在劉備面前的問題很多,首先是自身的資歷問題。

劉備出身並不高,邊地(幽州人,並非中原),武人(仕途起步是靠戰功),這兩個標籤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就可以把他定位成沒有政治前途的角色。

有人喜歡提及皇室宗親、盧植弟子這兩個標籤,而我認為:在劉備入徐州之前,劉備這兩個標籤基本上沒用。

什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到劉備的時間有二、三百年就不提了,什麼劉勝的兒子上百個也不要太出色,就說劉備老鄉,劉放,也是皇室宗親一枚,起步也是在地方當官,關鍵是人家文化水平高啊,寫的書信文辭華麗,曹操看了都心花怒放。

——真正幫劉放平步青雲的是文化水平,而不是皇室宗親這個標籤。

盧植畫像

有人也會說,我備也讀書啊,漢末大儒盧植的弟子好吧!是是是!但是《先主傳》明擺著寫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呀!而盧植是什麼人?讀起書來,連美女都不看一眼的人!學問大到了後世都進了孔廟的好吧。

就這樣,盧植會喜歡劉備?劉備能從盧植哪裡學到什麼?根本就沒有好吧!

公孫瓚遊戲形象

所以劉備的起步還是走「拉幫結夥打天下」的方式,聽說師兄公孫瓚混得不錯,於是還是投奔公孫瓚。

結果,公孫瓚也根本不待見劉備。

  1. 公孫瓚喜歡市井之徒,不喜歡士人。

    理由也是醉人。

    【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

    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

    】據說公孫瓚還跟三個市井之徒結拜,但沒有師弟劉備的份。

  2. 公孫瓚對抗袁紹時,任命了三州刺史(嚴綱、單經、田楷)和部分太守、縣令。

    劉備屬於田楷一隊的,還是縣令(平原令)。

    我說劉備不被待見,原因在此。

  3. 公孫瓚在界橋之戰後,就成了龜縮狀態,後來的勝仗都是防守反擊,根本不敢再出兵冀州了。

    劉備跟田楷在青州混,要對抗臧洪、袁譚,基本上沒出頭之日,都來平原國還給臧洪給奪走了。

機會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曹操打徐州,陶謙請田楷幫忙,劉備這才作為田楷下屬之一,抵達徐州,然後留下幫助陶謙。

然後,按照史書分析,劉備抵達徐州時,曹操軍斷了糧,就撤軍了,一伐徐州結束。

陶謙讓劉備屯兵於小沛,作為徐州門戶,抵擋曹操進軍路線(曹操一伐就是從小沛起步)。

等幾個月後,曹操二伐徐州時,走的是泰山路線,根本沒想跟劉備先過招。

等劉備得到情報後,率軍抵達郯縣協助防守,與陶謙的精銳部隊丹陽軍(曹豹領軍)合力與曹操軍會戰,結果又輸了!

要不是這時候呂布取了兗州,端了曹操的後方,曹操急忙撤軍,我也不知道劉備該怎麼辦。

後面就是陶謙掛了,把徐州讓給劉備。

對於陶謙來說,目的大概是不想讓兩個兒子成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吳書》說陶謙的兩個兒子終生不當官,也許就是老爹的遺囑吧。

對於劉備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質的飛越好吧!以前都是別人的下屬將領的幹活,一下子成為了地方軍閥老大!

說到劉備的「讓」,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方法目的。

「姿態」就是要給外人以「謙卑」的形象,懂禮貌的人都會,例如曹操、袁紹。

「方法目的」呢,目的就是要的是看清形勢,看看徐州有多少人支持他。

史書記載的有陳登、孔融的支持。

《先主傳》寫的詳細,我就不多說了。

劉備受徐州

我說的是,其他人對劉備的態度。

  1. 陳紀、陳群父子。

    陳紀脫離董卓控制的漢廷之後,也沒去當官,直接帶兒子去徐州陶謙處避難了,劉備當了豫州牧(陶謙表),就征陳群為別駕。

    按《陳群傳》記載,是說陳群是持反對意見的,但劉備心裡肯定是想要徐州啊,所以對陳群的意見也就呵呵了。

  2. 鄭玄。

    這位漢末大儒,是盧植的師弟,劉備見到他可以喊聲師叔。

    鄭玄也到徐州避難,好了,在這裡劉備見到了師叔,肯定得套近乎啊。

    《諸葛亮集》中就提到劉備與鄭玄、陳紀三人談論治國之道的事,這件事只能發生在此時。

  3. 袁渙。

    這位公族子弟,也是劉備在擔任豫州牧期間舉薦的孝廉,對於劉備來說,也是臉上貼金的事。

  4. 臧霸。

    泰山臧霸一直在徐州以北,與劉備的關係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

    按照《陶謙傳》的介紹,臧霸作為從泰山來的流寇,帶著一幫兄弟伙接受了陶謙的招安,幫陶謙討伐黃巾,最終屯兵於琅琊國開陽縣(按照曹操二伐徐州的路線,臧霸兄弟伙也沒能擋住曹操大軍掃蕩的腳步)。

    劉備接受徐州後,與臧霸私交應該不錯。

    甚至臧霸歸順曹操之後,劉備還作為說客去見臧霸,幫曹操討要兩個兗州叛將。

陳壽只寫了陳登和孔融的意見,可能是以為這兩位的意見最重要吧,最能打動劉備。

我以為,因為劉備能得到鄭玄、陳紀、孔融這些名士的認同,劉備的「盧植弟子」的標籤才能發揮效果,才能開始組建出自己的團隊,逐漸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跟過多少大哥?盤點一下都有誰?

劉備相對於曹操和孫權來說,出身底層,非常貧寒,他白手起家,屢敗屢戰,歷盡艱辛,最後終於建立蜀漢政權,成就一番帝業,非常勵志。人們經常罵呂布是「三姓家奴」,但是,劉備也投奔過很多人,跟過很多大哥,...

他寄人籬下十幾年,最後終於一飛沖天

如果要各用一個詞來說曹操、劉備、孫權,曹操當用「進取」,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開拓進取,南征北戰,終於打下了一個廣袤的天地。孫權可以用「守成」來說,他繼承父兄基業,一直兢兢業業,守著江東。...

我的奮鬥之三讓徐州

從184年到194年這10年間我一直在科級與處級幹部之間混,最後用10年時間混成一個小縣令。作為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我當然不滿足於一個小縣令。但是對一個出身貧寒的人又能怎樣呢? 但是機會永遠是留給...

是誰預言劉備不能在徐州成功?

徐州牧陶謙臨終時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原本不想答應,但經不住孔融和陳登的一再勸說,最終答應下來。不過,劉備這個徐州牧椅子還沒有坐穩,就被呂布奪去,妻子兒女也成了呂布的俘虜。為了這個,劉備不但要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