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畢竟也算是個好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隨著赤壁的敗績而破滅。
戰爭就意味著破壞,無論結果是勝還是敗,都會留下很多的後遺症。
勝利了,固然急需療治戰爭留下的創傷——恢復生產,撫慰人心。
而失敗了更是一場災難,即使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也會影響民心士氣。
曹操口含天憲,號令四方,東征西討,威名遠播,是北方大地上的實際統治者。
他的威望一步步樹立起來是配合著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他的官位節節攀升,地位不斷鞏固都是軍功累積的結果。
槍桿子保衛政權,在亂世軍事勝利更是能為自己在政治上不斷加分。
反之,打敗了仗,尤其是打了大敗仗,就不止是軍事上的失利了,在政治上也是得了負分,所以新敗之後,曹操急需穩定內部情緒,免得後院起火。
曹操無暇南顧,給了孫劉兩家發展壯大的機會。
孫權方面周瑜攻取了江陵,孫權也想趁機攻取合肥,曹操方面雖然守住了合肥等地,但是足見孫權的翅膀越來越硬了,敢於公然挑戰曹操,當然也是因為有跟曹操直接對抗的能力。
劉備是赤壁之戰最大的受益者;劉備多年積累下的威望,現在終於開花結果了,他現在不再是那個無立足之地的游擊隊長了,而是坐擁四郡之地,兵強馬壯的一方諸侯,不僅有跟曹操叫板的勇氣,也有跟曹操叫板的資本了。
劉備在荊州士民中間的影響力,讓更多的荊州士民聚集他的旗幟之下,使得他的勢力大增。
可以說,劉備是一夜暴富!孫權方面對劉備勢力的快速增長感到不安之餘,也是積極拉攏,甚至將重要的戰略要地都借給了劉備。
儘管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可以與孫權比肩而立了,但是素有王霸之志的劉備,不是以得到荊州的幾個郡為滿足的。
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所做的戰略規劃中,益州是要拿下的另一個戰略要地。
其實,益州豈止是劉備一家眼中的肥肉,曹操孫權也將益州加入到他們菜單中了,早已是垂涎三尺,所以益州註定也是一塊是非之地。
益州農業發達,水利先進,紡織業天下之冠,蜀錦馳名海內,那時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益州遍地黃金,富得流油,因此益州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加上益州的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任何一方諸侯,得到蜀地,沒有不想在此地建國稱王的。
這樣的一塊寶地無法不讓人惦記!而此時益州的主人劉璋又懦弱無用,在所有諸侯眼裡就是一顆軟柿子,就連本來依附劉璋的漢中太守張魯都想來捏一把。
劉璋不同與其他的諸侯是創業之主,而是子承父業,但他也不是守業之主,更無法跟孫權那樣積極進取,以守為攻,審時度勢的守成明主相比。
可以說,劉璋基本就是一個躺在父輩們打下來的地盤上坐吃山空的二代。
劉璋的能力不足以應付當時複雜的局面。
他是劉焉的幼子,在僕婦們的細心呵護下長大,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少爺日子,沒有經過什麼歷練,突然的接手了一大攤子事,一定是處理不好的,只有依靠父親留下的人馬。
如果能力不足,不管你掌握多大的權力和有多少資源供你分配都於事無補,因為權力不能代表能力,資源不能代表財富,正如聰明不能代表智慧。
劉璋像坐擁一座大寶藏的未成年人,不僅外人都有覬覦之心,連他的監護人們也都整天琢磨著如何能從他那裡拿到更多的金銀財寶。
劉璋確實是政治上的未成年人,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是要有識人之明,而劉璋恰好就是用人不當。
當然,也不能說他用人不當,而是不辯忠奸,他用了可行但並不可靠的人辦事,這才導致了他最後將父親留下的諾大家業拱手讓於人。
法正和張松是劉璋所信任的人,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由這兩個人辦,但是這二位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整個就是兩隻白眼狼。
漢中太守兼五斗米教主張魯與劉璋是近鄰。
本來張魯是依附於益州集團的,但是劉璋的父親劉焉死後張魯越來越不服氣劉璋。
當然也是因為劉璋對張魯嫉妒和排擠,將張魯逼反了。
張魯是一派教主兼一方諸侯,也是驕縱慣了的,劉璋懦弱無主見,張魯一點也不把他放在眼裡。
在張魯眼裡,劉璋也是軟弱可欺的,根本就不服從劉璋的號令。
劉璋也知道,如果不還以顏色,張魯是容易捏軟柿子成癮的。
於是劉璋一怒之下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自此雙方結下了仇怨。
劉璋決定派兵教訓張魯,結果反被張魯擊敗,所以張魯被劉璋視為最大的威脅之一。
長期被內憂外患困擾的劉璋,既想拔掉漢中這顆討厭的釘子,也擔心益州本土勢力乘機作亂。
此時劉璋又得到消息,說曹操派鍾繇等人進攻漢中。
現在張魯面臨被曹操吞併的命運,本來張魯是他的敵人,曹操攻擊張魯他覺得當然很好,但是唇亡齒寒,兔死狐悲,讓他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更加地感到內外交困。
他非常擔憂曹操吃掉張魯會進一步進攻益州,他自知不是曹操的敵手,惶恐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劉璋的部下也都清楚,劉璋守不住益州,都想為自己找後路,張松法正一定是暗中最活躍的那些人。
他們一定經常琢磨怎麼樣將自己的主人出賣及賣什麼樣的價錢。
自然,他們希望他們的主人賣的價錢越高越好,主人賣個好價錢,他們也跟著水漲船高,拿到的提成一定也是非常可觀的!本來張松是很想把寶壓在曹操這裡的,畢竟在當時能出大價錢的非曹操莫屬。
在曹操拿下荊州後,劉璋想跟曹操套近乎,派張松去道賀。
張松也想利用這次機會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一向財大氣粗的曹操,對他很吝嗇,給他的好處不僅不能令他滿足,而且因為張松其貌不揚,沒有受到最起碼的禮遇,張松覺得受到侮辱,自然從此恨上了曹操。
就個人的感情而言,張松恨極了曹操,更重要的是他還算了一筆帳,自己的利益在曹操那裡得不到滿足。
所以當劉璋向他問計,他當然不會考慮整個益州集團的前途和命運。
他建議劉璋請近在荊州的劉備幫忙。
因為一方面劉備是劉璋的宗親(當然是很不靠譜的,即使是親兄弟也不一定靠得住,如果對自己有利,劉備照樣會老實不客氣的打益州的主意,條件也允許,劉備更是不會錯過機會,他會毫不遲疑的將劉璋的益州吞併)。
其次,張松認為劉備現在兵強馬壯,是當今唯一敢於與曹操叫板也是唯一有能力對抗曹操的英雄。
劉璋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即沒有對抗曹操的勇氣,也沒有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於是聽從了張松的建議,決定派法正為使者去迎接劉備。
法正跟張松也是一路貨色,他覺得劉璋給他的地位不夠高,也早想另投明主了。
他到劉備那兒,發現劉備可以給他更豐厚利益,在劉備這裡他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法正作為劉璋的使者,卻不代表劉璋的利益,而是甘願為劉備做內應。
他力勸劉備趁機拿下益州,劉備當然大喜過望,馬上領兵入川。
劉璋前門拒虎後門迎狼,請劉備來幫忙無異於引狼入室,最終不得不將自家的諾大家業拱手讓人。
本來劉璋是有足夠的資本用來抵抗的,益州不是輕易就能被拿下的,但是為了避免一場刀兵之災,劉璋還是選擇了開城投降。
俗話說,「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的人,有時候總是更像一個人。
在專制時代,所謂的政治就是征服、殺戮、不擇手段的奪取權利和維護既得利益。
所以信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等厚黑哲學的人,更容易成功,但是那不過是喜歡操弄別人的命運的政治動物。
劉璋玩不了政治,因此他沒有極強的權欲,他既沒有能力去操弄別人的命運,也沒有興趣。
他不願意為了自己的一家自私,再讓更多人為他犧牲,所以劉璋畢竟也算是個好人!
如果劉備不打益州劉璋,轉攻此地,蜀漢就能攻滅曹魏,一統中國
27歲的待業青年諸葛亮,在面試報告「草蘆對」(俗稱「隆中對」)中,向新野縣長劉備提出,他應當先奪取荊州省長劉表的地盤,再兼并益州省長劉璋的地盤,然後聯合江東省長孫權,組成南方聯軍,分路北伐,共同...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益州計劃的啟動和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荊州之戰結束以後,大家將目光投向了益州。劉備需要一塊更大的根據地孫權需要一個穩定的長江上游。曹操,當然不會任由益州陷入敵人之手。於是乎,三個益州計劃便幾乎同時拉開了帷幕。劉焉死後,繼承劉焉益州州...
曹操因為他失去了天下,他投靠劉備,卻死在了劉備的手裡。
建安十六年,曹操適逢渭水之敗,兵力大減,但是依然是全國實力最大的諸侯,反觀劉備,當時只是占據荊州,實力最弱,而且還有曹操和孫權兩大諸侯虎視眈眈,弄的劉備每天是憂心忡忡,坐立不安。然而,就在這一年...
白話《三國志》劉 備 傳
孫權對先主漸漸感到畏懼,將妹妹嫁給先主以鞏固雙方關係,先主前往京口拜見孫權,兩人相處頗為禮敬和好。孫權派人告知先主意欲聯兵攻取蜀地,其下屬有人建議不妨先答應孫權,因為東吳畢竟難以跨越荊州來占據...
赤壁之戰勝利後,不是他打亂曹操的節奏,劉備和孫權早就被曹操滅了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南征統一天下的步伐被迫暫停,孫權成功的守護江東,而且還把荊州借給了劉備,作為護衛江東的屏障。曹操是不是從此放棄了統一的步伐嗎?沒有,他在總結經驗,調整統一天下的方針,實行大戰略。
占領荊州後,曹操寫信邀請孫權「狩獵於吳」,也給其他諸侯寫了
曹操揮師南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取得荊州八郡中的江北四郡:南陽郡、南郡、章陵郡、江夏郡,又派劉巴安撫江南三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劉琦劉備,其實僅有江夏一個郡的地盤而已。
三國時期的益州爭奪戰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荊州七個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孫權呢,據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劉備呢,趁著孫權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時候,奪取了荊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長沙、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