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族長盛不衰,子孫後代人才濟濟,曾國藩有何秘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最有權勢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謂顯赫一時,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卻遠比我們現在的溺愛式、呵護式的家長要高明得多。

俗話說,富貴過不了三代。

曾國藩在家中是長子,他的教育思想對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響。

長子紀澤精通詩文書畫,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學習英語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在處理西北邊境危機中,曾紀澤憑著其鬥志和談判藝術舌戰強敵,從沙俄口中奪回了伊犁城,從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勝利。

次子紀鴻喜愛自然科學,在數學研究上造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

難得的是不僅其子成才,其孫輩曾寶蓀、曾約農等也都成為教育家和學者。

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其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無論工作怎樣忙曾國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國藩教育手段:

一、書信教育

曾國藩平時身居要職、公務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就用寫書信的方式教育子女,整理曾國藩家訓,可以通過這幾點看出曾國藩教育方式的態度和精髓:

  1.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2.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4.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5.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6.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7.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8.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

    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後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

    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9. 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10. 勿過多憐憫。

  11. 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12. 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後。

  13.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4. 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15.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

    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6.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7. 內斷於心,自為主持。

  18.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9. 後輩子侄,總宜教之以禮。

    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車馬,長其驕惰之氣。

    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後驕慣則難改,不可不慎。

  20. 凡事皆貴專。

    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

    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二、提倡節儉、反對奢侈

在家庭中提倡勤儉謙勞精神,反對奢侈懶惰。

曾國藩本人雖位列三公,但他對兄弟、子女總是嚴格要求。

他從不准許子女睡懶覺,不准子女積錢買田,衣勿華美,不准子女斥仆傭、輕慢鄰居。

在家教育子女敬老愛幼,出嫁後尊敬公婆,不能仗勢欺人。

在家裡男要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

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時,他規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國藩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

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三、言傳身教

曾國藩吃飯的時候,碰到飯裡面有帶殼的穀物的話,他要把這個殼磕開,把裡面的穀物吃掉。

可以說曾國藩這個農家子弟,對於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國藩住的富厚堂可以用寒酸來形容,富厚堂沒有雕梁沒有畫柱,就是一種非常拙樸的木結構建築。

這個房子有一個書樓,體現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讀之風,整個房子只不過比一般的農戶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官宦人家一般都坐轎子,曾國藩卻堅持步行,可以步行去辦的事情決不使喚轎子,也不許子女讓家裡的奴婢添茶倒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

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四、讀書為明理,以做官發財為恥

咸豐六年,已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認認真真地給時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了一封信。

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那麼,什麼是君子呢?曾氏接著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

此君子也。

」意味勤勞儉樸,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勞苦,可以過好日子,也能過苦日子。

這種人就是君子。

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與財富、地位、權利無關。

曾氏不期盼子孫做大官,做出人頭地者,他只希望子孫能通過讀書明理這個途徑做品性良好的人。

五、不留財產給兒子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

」後來身為湘軍統帥,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其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