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英將之魯肅: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8年,曹操為加強對權力的絕對把控,自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同年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準備踏平東吳收復江南。
曹操勢力滔天有目共睹,東吳群臣徘徊在是投降還是求和之間。
這使得孫權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唯獨魯肅和周瑜主張聯合劉備一同對抗曹操。
看出孫權舉棋不定魯肅就對他說,俯首稱臣我們做臣子的可以,投降後我們還可以謀個官做,但是您要投降的話,曹操絕不會留你。
這才讓孫權下定決心,迎戰曹軍。
魯肅原本生於名門士族,家庭條件優越,自小喜歡讀書習武,好結交朋友。
曾仗義疏財慷慨解囊於周瑜,此後兩人結為摯友。
生在亂世之中,魯肅清楚朝廷無道四海紛爭,唯有靠自己才能打出一片天地。
他招攬各方英雄豪傑共謀大業,隨後與周瑜率眾投奔江南東吳。
要說他一生中最為出彩的一件事,就是撮合孫劉兩家聯合抗拒曹操,並最終在赤壁之戰中獲得大勝,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而立。
身為東吳這一時期頂級的外交家和謀略家,其長遠眼光讓孫權都很佩服。
他也早就窺探到,天下紛爭終究會演變成孫權、曹操、劉備三分鼎立的局勢。
並且在對待曹操的問題上和諸葛亮也不謀而合。
說他是孫權的「諸葛亮」也不為過。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劉備求孫權借荊州時,文武官員們都不同意這樣做,還是魯肅提出反對意見,他願意借荊州是有到道理的。
首先,劉備所要的借荊州並非都在東吳掌握之內,南邊長沙、武陵等幾個郡孫權當時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而是之前劉表派的人在管理。
這樣可以借劉備的手把荊州其他各郡,慢慢收復。
再者,孫劉兩家誰都無法單獨和曹操抗衡,劉備在荊州既能牽制曹操,又能保護東吳,何樂而不為,正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我的朋友。
讓劉備留在荊州的價值,要遠遠高過借給他的幾座城池。
更何況是借又不贈送,隨後看形勢還是可以問他們要回來的。
所以曹操得知孫權願意借荊州給劉備時,也是大吃一驚。
他也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作為連接吳蜀兩國的橋樑,魯肅可謂是忍辱負重。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們以現在看歷史那是理所當然。
但在形勢並不明朗的當時,他會受到雙方不少人的質疑。
頂住東吳群臣的非議,又得親自找劉備把事情說清楚,這本身就是很冒險的行為。
有遠見的人都明白,有魯肅在一天東吳就會安寧一天,事實也正是如此。
就在他死後不久,孫權奪下荊州又殺了關羽,使劉備為報仇全力討伐東吳,也讓曹魏藉此機會向江南進軍。
這之間幸虧陸遜成長起來,才讓東吳免遭滅國的危險。
自此吳、蜀兩國軍力驟降,讓魏國有了壯大自己的機會。
可以說魯肅延長了三國鼎立的時間,如果他再多擔任大都督幾年說不定歷史真的會被改寫。
軍事戰略可比諸葛亮,力救劉備,大敗曹操,他不是關羽、周瑜
魯肅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狠,感覺他是膽小怕事,是諸葛亮的跟屁蟲,其實魯肅是運籌帷幄決勝千之外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的軍事謀略不亞於諸葛亮,作為東吳的四英將之一,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比,在戰略上強於百...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孫劉聯軍的原因是什麼?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此戰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此戰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
大智若愚,三國鼎立局面的推動和堅守者-魯肅
《老子》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過三國的人對魯肅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認為他太老實了,簡直是三國時的活雷鋒。魯肅夾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被兩人欺負,最後居然借荊州給劉備,至其死而未全要回,被...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赤壁之戰誰的功勞最大?其實都忽略了這個人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意圖統一中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一戰,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而逃,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典故,比如草船借箭、舌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