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何方神聖,為何劉備、諸葛都嘆息「如果他在,蜀國不會戰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三國志記載,蜀漢章武二年,為了報復東吳襲荊州、殺關羽之仇,劉備帥大軍伐吳,不幸大敗而歸。
夷陵之戰,蜀漢馮習、張南等數十員宿將戰歿,精兵損失十餘萬。
蜀國多年的積蓄也在這場大戰中消耗一空,基本喪失了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基礎。
其實這場戰爭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當時已經貴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前,曾經嘆息:法孝直如果還在世的話,一定可以說服主上不東征,就算勸不住也一定能夠保證全軍而退。
而後來劉備敗退白帝城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嘆:孝直若在,不至於此。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這個法孝直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他可以避免夷陵慘敗呢?
-
獻策取益州
法正字孝直,扶風人,原為益州牧劉璋的屬下,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適逢曹操親征張魯(漢中),漢中是中原進入益州的必經之路,劉璋非常恐懼,被張松說服而準備派法正引劉備入關。
法正見了劉備,向劉備獻策:響應劉璋的求助,入關後先假作北上葭萌關(益州北部,靠近漢中),再突然回師取劉璋。
劉備聽從法正的計策,果然打敗劉璋,占據了益州,奠定了蜀漢的基業。
-
再策定漢中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逼降張魯,占據漢中,卻因長安內亂,不得不留下夏侯淵、張郃留守,自己匆匆北返。
法正再次獻策,對劉備說:「曹操占據漢中,已經打開了通往益州的門戶,卻沒有繼續攻伐,而是留下夏侯淵和張郃據守。
曹操身經百戰,手下謀臣似海、武將如雲,自己也足智多謀,占據漢中卻沒有繼續向益州進攻,肯定是因為朝中內亂,不得不親自前去處置。
這對主公來說是天賜良機,應該抓住機遇,攻占漢中,進則可以虎視中原,退則扼守門戶。
」劉備再次聽從法正的獻策,進攻夏侯淵。
定軍山一戰,老將黃忠在法正的輔佐下,斬殺大將夏侯淵,牢牢占據漢中。
益州從此無憂。
-
勸諫有奇謀
法正跟劉備的感情非常好,也非常善於勸諫,勸諫方式因時制宜、不拘一格。
漢中爭奪戰中,在一場戰鬥中,劉軍作戰不利,需要馬上撤退。
當時的情形已經非常危急,曹軍前鋒兵力已經逼近中軍,射箭如雨。
但擁有「遁走」技能的玄德公這一次打出了火氣,寧死不肯退,還殺了好幾個請他撤退的裨將,其他人也不敢再次勸諫了。
這時候,只見法正騎馬衝到劉備身前。
劉備見狀,趕忙說:法正快避開弓箭。
法正說:明公,你都親自頂著槍林箭雨,衝鋒在前,更何況是小人我呢!
劉備沒轍,只好說:法正,我跟你一塊撤退。
於是,劉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
矢下如雨。
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
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
遂退。--《三國志·龐統法正傳》
從歷史記載來看,法正是一個洞察人心、計謀百出的智者、謀士,連諸葛亮都「每奇正智術」,《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法正可以媲美郭嘉。
劉備取得益州根基,與法正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法正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有著不可替代的功勞。
另外,從法正勸諫劉備避箭一事不難看出,法正跟劉備的關係非常好,已經不是一般的君臣如魚得水的親密關係了。
無怪乎,諸葛亮感嘆:如果法正在,肯定可以勸止劉備伐吳。
黃漢升陣斬秒才,法孝直奇畫策算
黃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的故事大可謂耳熟能詳,在三國演義中定軍山選段採用了大量的景色,人物描寫,互相襯托,相輔相成,可謂是生動活潑。這在關羽戰長沙之後使黃忠又上升了一定的知名度。在三國演義中史稱定軍...
蜀漢能夠建立的第一功臣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今陝西眉縣)人,出身名門。建安初年(公元196),關中發生大饑荒,法正與同郡的好友孟達一起逃到了蜀地,投靠益州牧劉璋。但劉璋對法正並不重用。
此人才能堪比龐統,劉備卻遺憾錯失,導致諸葛亮最終累死在五丈原
一、龐統去了,黃權來了公元214年,對於劉備來言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他終於得到了西川,從此三分天下已成定局。憂的是在攻取西川過程中,龐統意外身亡。龐統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比諸葛亮。劉...
此人在蜀漢地位遠勝關羽,諸葛亮見了都要低頭,曹操最為忌憚!
大家好,漢末三國,群雄爭鬥,在那個亂世出英雄的時期,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與謀略,一個有強大軍事頭腦的人物更是讓各方勢力都爭先恐後搶奪,蜀漢就有這麼一位神人,其地位並非諸葛亮可以比擬的,大家能...
劉備活著時只封過此人為侯!而此人竟然不是關羽、張飛、諸葛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登上人生頂峰!在對追隨自己多年的文臣武將論功行賞時,劉備對一個大臣的封賞冠絕群臣,尤為豐厚!後來這個大臣不幸病重而亡,劉備十分悲傷,又連哭數日,並追...
蜀國第一謀士並非諸葛亮,令曹操垂涎不已,嘆了這麼一句
小說《三國演義》中把蜀國諸葛亮描寫的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特別在軍事謀略上已經出神入化了。但其實,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軍事上並沒有那麼神奇,至少和小說中所寫有很大差距。諸葛亮其實更擅長...
明知道東伐吳國必然失敗,為什麼諸葛亮不阻止劉備呢?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曹操派兵追上殺害。劉備在關羽死後非常痛心,哭的幾次昏死過去。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於221年率領四萬蜀軍東伐吳國。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後蜀漢元氣大傷,再也不能短時期內...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此人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如果此人在,劉備就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看到這個標題,也許很多人就質疑。說起三國的謀士,都會想到諸葛亮,要不就是在攻擊四川戰死的龐統,其實在蜀國,貢獻最大的是法正...
三國蜀漢第一謀主法正
在三國歷史上許多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對各國謀士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對於謀主這個稱呼卻知之甚少。謀主,通過其字面意思可知謀主就是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如果把一個國家的謀士比喻為一個班上的學生...
他善出奇謀,智謀不在曹操謀士程昱和郭嘉之下!
他是東漢末年的重要謀士,以善出奇謀著稱,被陳壽稱為可比曹操的謀士程昱和郭嘉。他幾次獻計,均取得重大的勝利,名蓋一時,只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在三國後期一展才華,令人遺憾。他是誰呢?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低估的人,他要不死諸葛亮永無出頭之日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乎其神,他乃劉備身邊的第一謀士,輔佐劉備建功立業,開創了蜀漢王朝。劉備死後又託孤於諸葛亮,他任何事都親力親為。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事跡為蜀漢後期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備的功名大業,得此人之後才翻然翱翔,生前見用甚於諸葛亮。
劉備的功名大業,得此人之後才翻然翱翔,生前見用甚於諸葛亮。劉備一生飄零,可惜前半生沒有謀士,只有武將,雖然屢敗屢戰,但結果最終還是屢戰屢敗,自從得到諸葛亮以後,稍微能改變這個局面,但最終還是要別...
如果法正不死,劉備夷陵之戰會如何?
法正是劉備的得力謀士,善出奇謀,深受劉備的信任和敬重,但法正死的很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只有四十五歲。眾所周知,諸葛亮善於治理內政,善於治軍,而法正善於出奇謀,特別是幫助劉備拿下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