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十萬大軍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合肥7千守軍,為何卻被打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在三國時期,有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戰役:合肥之戰,又稱逍遙津之戰,可謂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但是回頭來看的時候,許多小夥伴都對孫權發動這次戰役,以及戰役的結果表示不解,甚至鄙視。
那麼具體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孫權發動這次戰役的歷史背景,在公元213年,曹操率軍在濡須口攻打東吳,東吳方面積極抵抗,最終曹操沒有取得進展,退兵而去。
到了公元214年,孫權派大將呂蒙率兵攻打皖城,曹魏守將朱光及城中軍民全部被俘。
而到了公元215年的時候,曹操正率領曹魏主力在漢中苦戰。
所以在此前提之下,對於東吳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而合肥是東吳進入中原的門戶之城,所以孫權才下了血本,舉東吳主力精銳十萬之眾來攻打。
通過這個形式來看,不管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對於東吳而言,那是絕對的優勢。
曹操雖然人在漢中,但是也料到東吳必然攻打合肥,於是就讓給守衛合肥的張遼、李典、樂進送來一封信。
在三國演義中,把這封信叫錦囊妙計。
到公元215年八月的時候,孫權率十萬大軍出戰合肥。
當時合肥方面和孫權方面的情況懸殊不是一般的大,簡直是天地之差。
東吳方面出戰的人物,以孫權為首,所帶部將全是東吳精銳猛將:潘璋、宋謙、徐盛、陳武、凌統、甘寧、呂蒙、蔣欽、賀齊、谷利、董襲、周泰、陸遜。
各位看一下這個名單,就知道孫權率領的陣容是多麼華麗了。
就是十萬大軍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合肥7千守軍。
再看曹魏合肥方面,主要守將僅三人:張遼、李典、樂進。
兩軍對戰,孫權剛紮好陣營,準備攻打合肥。
合肥方面已經打開曹操送來的信,曹操信中令張遼李典出戰,令樂進守城,另外還讓護軍薛悌也不要出戰。
張遼非常理解曹操的意思,說:「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足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曹操在外作戰,等他率援軍來到,孫權已必定攻破合肥城,所以讓張遼等在孫權沒有進攻之前,先反擊對方,挫敗敵人銳氣,以此安定我方軍心,便於堅守城池,成敗關鍵,就看此戰。
李典和樂進作為良將,都積極配合張遼。
於是張遼就在夜裡精選了八百名士兵,殺牛犒賞,吃飽喝足,待到天亮,張遼和八百壯士穿好鎧甲,拿上兵器,沖入孫權大營。
張遼率先斬殺數十人,又斬了兩個將領,然後大呼:「張遼在此。
」接著沖入孫權旗下,孫權帳下的徐盛、宋謙都打不過,紛紛潰散。
潘璋見此,砍殺自己的兩個士兵,才讓逃兵回頭穩住陣腳。
孫權大驚,慌忙登上山頂,手下的護衛團用長戟保護孫權。
張遼大叫孫權的名字,讓孫權下來大戰一場。
孫權不敢接招,接著孫權看到張遼只有數百人,於是便安排部隊圍住張遼等。
張遼左突右沖,殺出重圍,然後看到自己的軍士仍有被困,於是又再度殺回去,救出其他士兵。
孫權大軍無人能擋,從早上打到中午,東吳大軍士氣盡喪,而合肥守軍則軍心大震。
待孫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圍攻城池,合肥守將和士兵更是萬眾一心,視死如歸,戰鬥力無比強悍。
東吳大軍不能攻下,在十天之後,孫權令撤軍。
這基本上是孫權攻打合肥的簡單經過,但是根據一般情況來看,孫權率領的十萬之眾,單就是拿人頭砸,都能砸死合肥七千守軍,但是孫權最後竟然無可奈何退軍而去。
要知道,孫權所帶的華麗陣容中,高人皆有,比如襲取荊州的大都督呂蒙,再比如夷陵之戰把劉備打的狼狽不堪的陸遜,更有猛將甘寧等。
此戰之敗,一方面說明合肥這座堅城真的是易守難攻,一方面也充分說明了張遼等三子良將不是吹出來的,合肥雖七千守軍,但個個都能以一敵十,故而十萬大軍無可奈何,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替孫權封東吳五虎上將,甘寧周泰無爭議
三國實力最懸殊的一仗,後人為輸家起了個有趣外號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率領呂蒙、凌統、陳武、蔣欽、徐盛、甘寧、潘璋、宋謙、賀齊等東吳精銳向合肥展開大舉進攻,總兵力達到十萬。此時,鎮守合肥的曹軍將...
三國中魏吳兩國傳奇一戰,比赤壁之戰還牛,奠定魏國第一名將地位
在《三國演義》中,有名的戰役數不勝數,大的有虎牢關之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等等;但是被邊緣化的魏國和吳國之間的故事,卻描述的極少,但是就是寥寥數回中,卻對「逍遙津之役」大書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