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在位僅五年,卻被稱為最完美的皇帝,奠定了大宋的根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個皇帝在位僅五年,卻被稱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奠定了大宋王朝300年的根基。
作者:月潤江南
全文3675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01
【五代改革家】
公元954年正月,已經身染重病自知時日無多的後周太祖郭威任命晉王柴榮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即以王判內外兵馬事」),同時火速任命戶部侍郎王溥為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命鎮寧軍節度使鄭仁誨為國防部長(樞密使),以此二人作為柴榮日後親政的文武首輔。
人事任免安排妥當之後,郭威速詔中央殿前禁軍總司令(殿前都指揮使)——外甥李重進入宮,當面向柴榮行跪拜之禮,確定君臣名分,並囑咐李重進用心輔佐柴榮,共保江山。
當天,郭威於滋德殿駕崩。
柴榮隨即在郭威靈柩前繼位,是為後周世宗,成為了後周王朝新的當家人。
登基之後,柴榮立排眾議,御駕親征,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軍隊,從此站穩了腳跟。
隨後,柴榮又御駕親征淮南,先後三次征伐,終於令當時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南唐低頭乞和,割讓江北十四州,為宋太祖趙匡胤後來徹底平定江南奠定了基礎。
在策馬揚鞭,征戰四方的歲月里,柴榮也沒有忘了國內的建設。
其實,道理很簡單: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說到底,就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不要以為僅靠兵強馬壯就能贏,畢竟肌肉再發達,沒有饅頭吃,照樣得玩完。
因此,柴榮軍事上的輝煌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國力穩步提升的基礎之上的。
(就像我們玩三國遊戲總是先從內政開始一樣,科科。
)
短短的五年時間,這位工作狂就從六個方面實行了強有力的改革措施。
第一,人事。
五代十國是個憑拳頭大小說話的時代,長期的軍閥割據局面造成了一種「重武輕文」的社會氛圍,作為當時封建社會最重要的國家人才選拔機制——科舉制度則被長時期地抑制,以致於國無良吏,君乏良臣。
作為唐太宗的超級FANS,柴榮當然明白「馬上得天下,焉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
還是那句話:軍閥的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沒有人才,怎麼行!我柴榮再牛,能把活都幹了嗎?!
因此,柴榮即位之初,就四處搜羅人才,並對後周帝國的人才遴選機制進行了深度的改革。
柴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顧群臣的反對,親手提拔非進士出身的魏仁浦為樞密使,執掌軍國大事,以示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決心。
接著,柴榮下詔重新開科取士,恢復科舉制度,並親自出題,親自考核,量才而取,唯才是用。
也正是柴榮在人事制度方面的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才使得王朴、魏仁浦、趙匡胤等人得以脫穎而出,在短短的數年之內躋身朝廷高級官員的行列。
02
第二,民生。
五代混亂的局面一方面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百姓流離失所。
為躲避戰亂,很多人遁入空門,皈依佛祖,佛教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快速發展勢頭。
(中國人得意的時候是儒家,失意的時候是道家,絕意的時候就成了佛家。
)
其實,面對戰火紛飛的亂世,面對繁重苛雜的賦稅徭役,老百姓也是無可奈何,反正不管是看破紅塵還是留戀紅塵,出家都似乎成了最好的選擇。
然而,這種狀況勢必導致躲進寺廟中只吃飯不幹活的和尚尼姑越來越多,造成社會勞動力匱乏,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帝國已經不堪重負。
「唯物主義者」柴榮同志,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決定拿佛教開刀,於是一場史稱「世宗滅佛」的運動展開了。
首先,嚴把審核關。
以後無論當和尚還是尼姑,都實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
想當和尚是吧?好的,先填個表。
姓名、年齡、性別……
性別?!我當然是男的啦!女的我就當尼姑去了!
少廢話,讓你填你就填,上頭有規定!
表填完了是吧,OK,找你爺爺、奶奶簽個字先。
簽完了是吧,OK,找你姥爺、姥姥簽個字先。
簽完了是吧,OK,找你爹地、媽咪簽個字先。
##¥%¥%@#&*&*……
其次,實行冗員淘汰制。
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寺廟裁員,所有的假和尚、假尼姑全部勒令還俗,該服兵役的服兵役,該生孩子的生孩子。
同時全國各大寺院必須編制詳細的人事報表,每年報請國家審核,凡是有出公差奔往西方極樂世界的,空出的名額一律註銷。
再次,實行寺院政府審批制。
凡是未經政府批准而設立的寺院一律視為非法,全部予以取締,相關寺廟裡的金身佛像全部融化鑄成銅錢,充實國庫。
柴榮對此有一個生動的闡釋:佛教不是講究布施嗎,現在大家都窮得叮噹響了,佛祖當然應該舍下金身,布施百姓,拯救蒼生啊。
經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後周境內當年就廢除寺院三萬多所,僧尼還俗六萬多人,對於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名臣司馬光(就是那位砸缸的小盆友)對這場轟轟烈烈的「唯物主義運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
03
第三,財政。
鑒於戰亂頻繁,導致田地荒蕪的情況,柴榮因地制宜地實施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首先,對於外出逃難的農民,實行年限差別對待制。
三年內回來的,可以拿回一半的土地,即保留50%的股權;
五年以內回來的,可以拿回三分之一的土地,即保留33.3%的股權;
而五年以上回來的,對不起,除了自己的墳地外,一概沒收充公!
當然,如果是被可惡的契丹人逼走的,那麼政策放寬,十五年之內回來,國家還給你保留33.3%的股權。
這下子,出去逃難的農民都恨不得立刻飛回來,把自己的土地趕緊攥到手裡,僅此一條,就引發了一股難民回歸潮。
其次,允許無地的農民向國家承包土地耕種,只須繳納必要的田租即可,並且大規模的招募流民,鼓勵墾荒,開發土地,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回歸,此舉導致鄰近諸國如南唐、北漢、後蜀的饑民也紛紛歸附,既增強了後周的國力,也同時削弱了鄰國的實力,真可謂一舉兩得。
再次,頒布《均田圖》,按照田畝數量徵收田租,廢除正稅之外的一切稅收,防止地方豪強、官紳將國家賦稅轉嫁到農民身上,甚至連歷代享受優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了免稅特權。
(柴榮: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此舉一方面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另一方面緩和了階級矛盾,收到了一石二鳥之效。
這些措施實行的當年就得到了南北各地幾十萬勞動力,穩定了社會經濟秩序,極大地提高了後周帝國的經濟實力。
04
第四,水利。
中國人自古靠天吃飯,一年的收成多半指望風調雨順,萬一有個洪澇災害,那麼一年的辛苦無疑就打了水漂。
而後周處於中原腹地,黃河從帝國中央蜿蜒而過,這條哺育中國人的母親河在滋潤兩岸的同時,也給中原百姓帶來了莫大的威脅。
治理黃河是歷朝歷代的頭等大事,柴榮當然也不例外。
為治理黃河水患,柴榮數次親臨一線視察河防,並徵發數萬民工,整修黃河河堤,基本保證了黃河水道運行的安全,為後周帝國的農業生產提供了保障。
同時,為了確立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柴榮命人興修水利,疏通漕運,先後疏浚了胡盧河、汴河、五丈河等,「導河流達於淮,於是江淮舟楫始通」,使山東和江淮等糧食主產區一帶的米糧、貨物均可以通過水道暢通無阻地直達京城開封。
水路交通樞紐地位的確立,為今後開封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的大門。
第五,城建。
自從那位恬不知恥的兒皇帝石敬瑭獻出燕雲十六州後,中原大地已經無險可守,而開封作為後周帝國的政治中心,無疑將遭受北面契丹鐵騎的嚴重威脅,為了加強開封的城防,提升開封城的軍事功能,柴榮在位期間,對開封城進行了不間斷的拓展與修建。
負責城建工作的正是那位《平邊策》的作者——王朴。
王朴不僅文章寫得好,房子也修得漂亮,每次柴榮在外打仗,都命令他負責看家——任命他為開封留守。
工作一向積極的王留守就興致勃勃地搞起了城市建設,經過長達數年的修建、改造,王朴將原來的開封城池擴大了足足一倍有餘,並按功能區分外城、內城、皇城以及生活區、工作區等等。
王朴修築的城牆高大厚實,城市建築規整有序,既漂亮又穩固,為無險可守的開封城築起了層層的軍事防線。
卓越的城建工作,使得開封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的城市,這也成為了後來北宋定都於此的重要原因。
05
第六,軍事。
高平之戰後,柴榮宣布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在後周軍隊中進行全面的軍事改革,從軍事編制到人員選拔,事無巨細,統歸新任殿前都虞侯趙匡胤同志全權負責!
趙匡胤按照柴榮「兵務精不務多」的指示,第一個動作就是提升殿前司的地位,將殿前司的兵力編制大大擴充,使得殿前司與侍衛司的兵力基本上達到了平衡。
從此,殿前司與侍衛司平起平坐,並且地位日益突出。
趙匡胤的第二個動作就是進行全國範圍的海選,廣納天下壯士,吸收優質兵員。
趙校長開始實施輪番的政治宣傳和廣告攻勢,用高工資、高福利、高待遇刺激廣大未婚男青年踴躍投身後周的革命事業,經過大範圍的海選、PK,終於遴選出了一批精壯彪悍的士兵,全部充實到了殿前司隊伍。
同時,他還下令在地方藩屬部隊中挑選好苗子,選送京城,加入殿前司的行列,在加強中央禁軍武裝力量的同時,也變相地削弱了地方藩鎮的實力。
經過趙匡胤大刀闊斧的改革,後周禁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整體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是甲兵之盛,近代無比」。
改革家柴榮所實施的強力變革對後周乃至有宋一代都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後周帝國迅速成為了當時所有地方割據勢力中最為強大的政權,其國力蒸蒸日上,氣象萬千,國勢的強盛給了柴榮足夠的底氣,他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願景,心懷天下的柴榮又將目光瞄向了更遠的地方……
06
【一聲嘆息】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一日,柴榮正式下詔北伐契丹,並任命趙匡胤為水軍總司令(水路都部署),韓通為陸軍總司令(陸路都部署),水陸齊發,親率大軍向北開拔。
在柴榮的親自率領之下,後周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短短的四十二天時間,在沒有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兵不血刃,平定燕南,共得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這也是五代以來,中原對契丹用兵的最大勝利!
五月三日,大軍攻占固安(今河北省固安縣),兵鋒直指契丹南部重鎮——幽州(今北京)。
就在這一天的晚上,歷史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永遠不知疲倦的柴榮突然患病!
至於具體患上的是何種疾病,史書記載不詳,只有一句:「世宗不豫」。
不過,從柴榮平時的工作風格來看,我們不難推測,他多半是累出來的毛病。
短短5年時間,選人才,均田賦,清吏治,整禁軍,限佛教,務農耕,復漕運,修水利……
三征淮南,北伐契丹,柴榮更是親力親為,御駕親征。
柴皇帝就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鬧鐘,一刻都停不下來,而正是這種拚命三郎的工作方式嚴重地影響了柴榮的身體健康。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柴榮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
長期隱藏的疾患終於在這一刻爆發,超級工作狂柴榮終於支撐不住了。
北伐大軍被迫停止前進,無可奈何之下,柴榮只好將瓦橋關改名為雄州,益津關改名為霸州,用兩個充滿著無限豪情壯志的名字權且向世人展示其雄霸天下、匡扶九州的偉大抱負!(巧合的是,一千年前柴榮從契丹人手裡奪回的雄州和霸州,一千年後,正是如今號稱「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
隨即,柴榮下令大將陳思讓鎮守雄州,韓令坤鎮守霸州,三軍開拔返回首都開封。
五月八日,柴榮從瓦橋關折返回京,三十日抵達京城開封。
僅僅半個多月後,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十八日,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病逝,年僅三十九歲。
柴榮的英年早逝,令史學界幾乎異口同聲地為之惋惜。
歐陽修評價其「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
薛居正感嘆:「江北燕南取之若草芥,神武雄略,及一代之英主也。
……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而一代大儒王夫之則不無遺憾:「天假之年,中原其底定乎!」
是啊!天假之年,中原其底定乎!
可是,歷史不容許假設。
面對歷史,人們往往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
從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登基,到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辭世,柴榮在位僅僅五年零六個月的時間,然而其所開創的豐功偉績及其對中國歷史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而深遠的。
正是柴榮在位期間所實施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迅速地提升了後周帝國的綜合國力,強化了中原政權的軍事實力,為後來北宋的統一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基礎。
然而時至今日,人們津津樂道的依然是趙匡胤戡(kān)平亂世、一統九州的不世之功,卻忽略甚至漠視柴榮南征北戰、嘔心瀝血所開拓的治亂之基,這就是歷史的無奈。
柴榮就像是這廣袤歷史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光芒雖然無比絢麗,可惜只是匆匆一瞬。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哎!一聲嘆息……
(朋友們對柴榮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
)
歡迎關注,給你有料、有趣、有意思的歷史!
純歷史|新解讀|很有趣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五代時期如果這個帝王多活幾年,就不會出現中原與遼國分立的局面
後周世宗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
一個生於亂世的頑劣公子,看起來無所作為,卻成為統一河山的君王
宋朝,無疑是中國漢人最為糾結的一個王朝。說他糾結,是因為這樣兩個原因,一方面,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氛圍寬鬆,經濟文化發達的王朝;而另一方面,宋朝又是中華漢族王朝中武功最弱的朝代。從立國始,就確...
五代十國中唯一一位有作為的英明皇帝竟是他!
五代十國是指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同時,在這五個朝代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
揭秘:「趙宋之世」的實際開創者並不是趙匡胤,而是柴榮!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論生平無懈可擊,要論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