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了謀求人才,劉備、袁紹、曹操和孫策都干過一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01年,曹操親自討伐與袁紹結盟的劉備,劉備被曹操擊敗後,只能往投劉表。

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並將劉備安置於新野。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劉備在得知隆中有一不世出的能人諸葛亮後,他,帶著大將關羽和張飛,先後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諸葛草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

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最終同意劉備的邀請,逐步將劉備輔佐成為蜀漢帝王。

而這個「三顧茅廬」的事件也逐漸被後世傳為一段佳話,但實際上,歷史上的三顧茅廬並沒有演義之中的那般精彩,畢竟諸葛亮不會真有出遊兩次以試探劉備的耐心,而張飛也不至於衝動到要在諸葛亮的茅草屋中點火,而且三顧茅廬這種邀請能人志士出山的這種事情,不僅劉備做過,曹操也曾做過。

最初在幽州牧劉虞手下為官的田疇,在劉虞去世後不願投靠其他勢力,他進入徐無山中,選取了一塊地處深遠險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親自耕種糧食用來供養父母。

百姓因為都很信奉他,所以都來歸附他生活,結果幾年後,這塊地上生活的百姓達到了五千多戶。

即便袁紹幾次派遣使者前來招請,又立即授予將軍印,以便安撫田疇統治下的百姓,田疇都拒絕了,沒有接受。

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尚又來徵召,田疇始終未去。

而曹操也想任命田疇為官,於是前後四次盛邀田疇,但田疇就是不肯接受。

後來曹操的大臣合議討論,派田疇的好友夏侯惇前往勸說,足見曹操邀請田疇的誠心。

除了上述這些人外,「三顧茅廬」這種事情,孫策也曾做過。

當時張紘避亂來到江東,孫策得知消息時,張紘正因為母親過世而守喪。

於是孫策先後多次到張紘的府上拜訪,並與張紘探討天下大勢。

但張紘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才學,又在守喪,沒有什麼才學。

孫策見無法動之以理,於是曉之以情,他誠懇求教的態度不變,卻因為張紘的拒絕淚流滿面,張紘見孫策確實有心邀請自己,於是就答應了孫策的要求,稱只要孫策有了根基,定帶領有志之士前來投奔。

筆者認為,身處亂世之中,各路諸侯自然極重視人才的挖掘,因此在邀請人才這方面會不遺餘力,劉備、袁紹、曹操和孫策為了獲得這些人才,差不多都做過「三顧茅廬」這件事。

而這些身負才學的謀士,也是「良禽擇木而棲」,都想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歸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三國時,諸葛亮隱居在隆中的茅屋裡,劉備為了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曾和關羽、張飛三次到茅屋裡去拜訪,最後一次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的誠心所感動,最後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

三顧茅廬竟然是虛構的,《出師表》也是假的

三國演義里,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多次前往諸葛亮的住所,用誠心打動諸葛亮。這件事情被《三國演義》渲染成為一段佳話,這就是「三顧茅廬」。不過,真正的歷史上,劉備請諸葛亮並沒有那麼精彩,《諸...

諸葛亮三顧茅廬邀請一個人出山,結果如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顧茅廬是一個傳送千古的歷史故事。根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最終後者出山,並輔佐劉備。對於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可謂感激不盡。...

造成三國天下大亂,諸葛亮才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上有的人被捧成神,完全來自小說作者的功勞,或許,他們也是反人類的罪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被擁劉反曹的吹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為喪家之犬般的劉備續命,讓原本就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可以說...

惜才? 劉備為何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

導讀:三國時期群雄奮起爭霸,都想為自己謀得一處江山。可是單憑自身的實力是不行的,於是人才變成了珍惜之物,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是三國奇才眾多,劉備為何單單看中了諸葛亮,三顧茅廬背後還有...

三顧茅廬的不只劉備,孫策曹操也干過

三國演義里,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多次前往諸葛亮的住所,用誠心打動諸葛亮。這件事情被《三國演義》渲染成為一段佳話,這就是「三顧茅廬」。不過,真正的歷史上,劉備請諸葛亮並沒有那麼精彩,《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