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能夠獨當一面的軍事人才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到明朝的末期,天下可謂是大亂。
西邊有流寇作祟,東邊又有後金韃子覬覦。
並且大明朝也一步步地「日暮西山」。
而這時,明朝的軍隊將領們,有的為了平定天下,有的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各自行動著。
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明朝末期那一些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若有錯誤,敬請指正。
(1)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人。
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
而後替代王在晉為薊遼督師,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功勳卓著,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
皇太極包圍京都時,朱由檢急召孫承宗主持議和,皇太極因孤軍深入,所以同意退兵。
但不久之後孫承宗就為此遭到朝中大臣彈劾,孫承宗再次罷官回鄉,在家高陽縣住七年。
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傅等。
崇禎十一年,滿人進攻時路過高陽,孫承宗城破被擒,自縊而死,闔家四十餘口全部遇難。
其創建的關寧錦防線有效地牽制了後金的入侵。
(2)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
在抗擊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
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3)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
(4)祖大壽(?—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
本是明朝武將,後降清。
明崇禎元年,祖大壽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
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
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
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
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
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
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
後隨清軍入關,順治十三年病故於北京。
(5)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號九台。
漢族,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
自崇禎六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
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崇禎七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
崇禎八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
崇禎十一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6)左良玉(?—1645年),字崑山,臨清人。
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南寧侯。
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侯恂提拔。
後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三月封寧南伯。
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又晉為侯,鎮守武昌。
此時,弘光政權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
他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於順治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
未幾,病死於九江舟中。
(7)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人。
萬曆四十七年進士。
崇禎十五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
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
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
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8)曹文詔(?—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
明朝崇禎年間將領,號稱第一良將,官至總兵。
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功勳卓著。
崇禎八年,在湫頭鎮之戰中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
死後,明王朝追贈其為太子太保、左都督。
(9)毛文龍(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龍,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明朝末期將領,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
毛文龍曾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在與後金的戰爭中頗有戰功,但為人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過多。
後被袁崇煥矯詔所斬。
(10)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
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
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
(11)趙率教(1569年-1629年),字希龍,號明善,陝西人,生於靖虜衛,明朝將領,歷任總兵、左都督、平遼將軍。
明萬曆十九年,率教中武進士,任甘州都司,為袁崇煥愛將。
寧遠之戰後,趙率教赴錦州經營關寧錦防線北段,並在寧錦之戰中堅守錦州,擊退後金的進攻。
崇禎二年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與後金貝勒阿濟格的大軍激戰,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圍,率教中流矢墜馬,力戰殉國。
(12)賀人龍(?~1642),陝西米脂縣北菜地峁人,萬曆年間武進士,初以守備官隸於延綏鎮巡撫洪承疇麾下。
崇禎年間,參與鎮壓農民起義,作戰悍勇,人呼「賀瘋子」。
總督楊嗣昌事前曾許他功成後為平賊將軍,但後來卻將此銜授於左良玉。
他大為不滿,此後便屬管不屬調,避免與義軍作戰,自保實力。
致使總督傅宗龍於崇禎十四年戰死新蔡,總督汪喬年於崇禎十五年被李自成斬於襄城。
崇禎皇帝怒削其官職,陝西總督孫傳庭詭稱脫其干係邀請議事,誘到之後拿獲問罪斬首。
(13)滿桂(1594年—1630年),蒙古族,宣府人,明末抵抗後金的著名將領。
自稱祖籍山東兗州府嶧縣。
滿桂從小練習騎射,入伍後以軍功先後任總旗、百戶、守備。
萬曆四十七年後,逐漸嶄露頭角,歷任游擊、參將等職,天啟四年署總兵銜,是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明軍主要統帥,功勳卓著。
崇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14)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人。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
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
先取沅州、靖州,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李定國七月初占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
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
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
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
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公元1661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未果。
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
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病逝,時年42歲。
此人協助袁崇煥鎮守寧遠,勝利後卻被自家大炮炸死
在明末清初之時,女真人領袖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拉開與明朝為敵的序幕後。他所向披靡,尤其是在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轉守為攻,在戰略上完全壓制明朝。曾經看似牢不可破的遼東,被努爾哈赤一次又一次的撕...
本是袁崇煥的接班人 打死努爾哈赤 最後卻向滿人投降的明末大將
說起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除了沖關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明朝棟樑袁崇煥外,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人物,其中關寧鐵騎的將領祖大壽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很多人覺得祖大壽不配和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曹文詔,袁...
明末名將盤點,你知道其中五個嗎?
1.李定國,南明乃至中華歷史上的絕代名將之一,他的一生,只能用悲恨相續,鞠躬盡瘁八個字來形容。滿清入侵中原,李定國率兵屢破清軍,連殺滿清四大漢奸王之首的孔有德和滿清敬謹親王尼堪。可惜的是,他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