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華第一望族:出36位皇后,36位駙馬,35位宰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歷史上,王氏實在是一個姓氏傳奇的家族。
《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入了歷代王姓名人共計2360名,占名人總數的5.19%,排在名義第一位。
南朝史學家沈約又說:「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
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
從東漢到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間培養出了36皇后,36駙馬,35宰相,一切都在說明一件事:古代時,王姓人真的是牛人+才子+有錢人的集合體。
不愧為中華第一望族。
究竟是啥家規能夠如此強悍,能夠歷經歷史的滄桑,造就這樣世界級的家族奇蹟?
非比尋常的家規
讓人倍感驚訝的是,這非比尋常的家規僅有6字:言宜慢,心宜善。
六個字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從中我們能看到仁愛之心,進退之道。
能做到這六個字,就擁有了成熟大氣的人格。
「言宜慢」,據說是公元前77年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昌邑王府中擔任五品中尉時從一個老人那裡得到的秘笈。
昌邑王劉賀雖是漢武帝的嫡孫,但卻荒淫無度喜怒無常,身邊總聚集了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
在這樣險惡的官場中,王吉自然感到十分憂慮。
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個為他指點迷津的老者,並送給他「言宜慢」3字。
憑藉著這3個字,王吉居然渡過了一次次驚險,在官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聲譽,後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心宜善。
公元前67年,王吉再度經過昌邑時,老人又送給了他這3個字。
原來,隨著職位的升遷,仕途逐漸順利時,王吉慢慢滋生了利用職權之便打擊報復政敵的心理。
他將政敵整得很慘,害得很苦。
例如,因與長史趙珞政見不和,王吉將其惡意彈劾,而最後趙珞被罷官歸鄉,不久便鬱鬱而終。
在老人的勸諫下,王吉知過悔過,不再像以前那般,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之後便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險惡的官場上一生順利平安。
而送給王吉六字秘訣的老人據稱就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公孫弘。
心宜善,與人為善,必有福報。
琅琊王氏的來源
相傳與太原王氏同出周靈王太子晉,至秦漢之際始分為琅琊、太原二望。
《唐書·宰相世系表》說,太子晉後人既為王氏,至其十七世孫秦武城侯王離生子元、威,分別為琅琊、太原開基。
「元避秦亂,遷於琅琊,後徙臨沂。
四世孫吉,字子陽,漢諫議大夫,始家皋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里。
生子駿,字偉山,御史大夫。
駿生二子:崇、游,崇字德禮,大司空、扶平侯。
崇生遵,字伯業,後漢中大夫、義鄉侯」這是關於琅琊王氏遠祖的詳細記載。
居於琅琊且聞名於世的琅琊王氏祖先被公認為是漢諫議大夫王吉,他是西漢昭、宣時期(公元前86—前49年)人,生卒年無考。
他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興起的一代純儒,為了倡行經學和禮制,他廉正敢諫,屢經挫折而不悔,在當時和後世產生過較大影響。
《唐書》等說他後徙臨沂都鄉南仁里(今山東費縣東),子孫因以琅琊臨沂都鄉南仁里為地望。
考琅琊郡,初置於秦,轄五十一縣,漢初一分為二,置東海、琅琊二郡。
皋虞置於西漢,為侯國,東漢廢。
臨沂亦於西漢置縣。
王吉初家皋虞,南距越王勾踐所築琅琊台(今山東膠南縣西南)較近。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東巡至此,令宰相李斯刻石留念。
是時,王吉傳說的六世祖賁、五世祖離皆隨行,又與始皇留居於此三月。
其後,始皇遷天下百姓三萬戶於此。
王吉先祖若非當地土著,必定在這次移民之中。
琅琊王氏人才輩出:
秦漢時期:王翦、王賁父子是秦國滅六國的關鍵人物,除了韓國以外其餘五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魏國均為此父子二人所滅,所以《史記·王翦傳》中說「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秦朝統一天下以來,被秦始皇受封列侯者史籍中並不多見,然王氏祖孫三代(王翦、王賁、王離)皆受封列侯,可見一斑。
王離長子王元的曾孫王吉,字子陽,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
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於史。
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義,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
其後王遵之子王音,為大將軍掾,生四子:曰王誼、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
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
王融生有二子,長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覽。
兄弟二人雖同父異母,然皆是大孝子。
臥冰求鯉就是關於王祥的故事,王覽友悌便是關於王覽的故事。
魏晉時期:王祥是魏晉時期的大孝子,漢未遭亂,王祥扶母攜弟覽避地廬江,隱居三十餘年,不應州郡之命。
母終,居喪毀瘁,杖而後起。
一次徐州刺史呂虔徵召王祥起為別駕,此時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辭不接受。
弟弟王覽勸他,王祥乃應召。
呂虔委以王祥州事。
當時州郡寇盜很多,王祥率勵士兵,頻討破之。
州界清靜,政化大行。
時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
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愛戴,年邁古稀的王祥仕魏晉,仕晉間先後擔任重要官職,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西晉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諡曰元。
22年後,公元290年晉武帝剛辭世,便發生了賈后專權的局面,從而引發了一場西晉諸侯王之間長達16年的動亂,史稱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5年後便又爆發了永嘉之亂.
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的興盛時期是東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在建康(今南京)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建立了東晉,中興了晉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無法比及取代。
這個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這一家族。
只有在淝水之戰中嶄露頭角的謝氏家族能與之平肩,並被後人合稱「王謝」。
東晉100年後,司馬氏被自己的一個將領名叫劉裕的取代了,劉裕自立國號為宋,同時期鮮卑拓跋氏統一了北方,自立國號為魏,歷史進入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個小朝廷為宋、齊、梁、陳,皆偏居江左,南朝歷時169年,最後一個朝代叫陳被隋朝所滅,繼秦朝以來天下再次得到統一。
在整個南朝間,琅琊王氏家族明顯是聲望高於實力。
「王謝」也成為了當代後世名門望族的代名詞。
但是不乏文學名人,如齊梁時期的王儉就是一代儒學宗師,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肅等是當時知名的詩人。
王融便是永明體詩歌的幾位創作家之一。
隋唐時期:隋唐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經不復存在,雖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為王方慶、王睿、王與、王摶,這幾個小宰相要是與兩晉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對比,這真是滄海一粟了!
《漢書·王吉本傳》說,從王吉、王駿到王崇,王氏祖孫三代為官期間,都極為清廉自守,不積余財,離官去職回到家裡,則是布衣疏食,為天下人所嘆服。
王吉祖孫不積余財,卻僅僅經歷三代,就蓄積起了為時人稱道的「累世之美」,這是相當了不起的,以致魏晉時候的琅琊王氏,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都會帶著十分自豪的口吻說:我是「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
但自王崇之後,琅琊王氏卻變得衰沒不顯,它的烜赫時代,需要經過兩百年的沉寂之後才能到來。
相關典故:
彈冠相慶
漢代的王吉(字子陽)和貢禹是知心好朋友,人們說:「王吉做官了,貢禹也可以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入仕為官了」。
後來用這個典故指準備做官或者將會得到官員的舉薦。
臥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琳琅滿目
琅琊王氏是魏晉時最著名的美男家族。
成語「琳琅滿目」最早出處, 有人去拜訪太尉王衍,還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導在座,在另個屋子,又見到王詡和王澄。
出來後,他對人說:「今日太尉府一行,觸目所見,無不是琳琅美玉。
」
情有獨鍾
晉朝時期,王衍死了年輕的幼子,十分悲傷。
山簡前往弔唁,並勸王衍說孩子只不過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傷。
王衍動情地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於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
清談誤國
魏晉時代的風流名士以清談為風尚,被王羲之貶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後人更是批評兩晉亡於清談,遂有「清談誤國」之說。
王衍只是當時的清談名士而已,他只是當時晉朝官場的一個代表。
信口雌黃
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閒聊。
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裡拿著鹿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
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楚囚相對
公元316年,劉曜率軍滅了西晉。
司馬睿在王導的擁護下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
一些貴族及大臣每當天氣晴朗時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飲酒,武城侯周凱發感慨引發大家都哭了起來,丞相王導說要收復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樣相對哭泣。
擊碎唾壺
王敦雖然身入軍營,卻不改高雅本性。
他時常招聚文人雅士,淺酌清唱,抒懷詠志。
酒過三巡之後,他便縱情高歌魏武名篇,難抑心中激情,手中的玉如意不由自主地擊打著身旁的唾壺,為自己的歌聲敲出相宜的節拍。
因為他常常如此激情地歌唱,他家中唾壺的邊口全都殘破不齊。
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舉兵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王導詣台待罪,劉隗勸元帝誅滅王家,周顗為王導仗義執言,而王導不知此事。
王敦入石頭城放縱士卒劫掠,王敦問王導周顗何如?王導沒回答,遂為王敦所殺。
事後王導看見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說: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江左夷吾
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
於是,江左營建始爾,綱紀為舉。
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
溫忠慨深烈,言與泗懼,丞相亦與之對泣。
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
既出,歡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何憂!
東床佳婿
晉代太尉郗鑒派一位門客到王導家去選女婿。
門客回來說:「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好,但是聽到有人去選女婿,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在東邊床上敞開衣襟吃飯的,好像沒聽到似的。
」郗鑒說:「這正是一位好女婿。
」這個人就是王羲之。
於是把女兒嫁給他。
因此後來也稱女婿為東床。
入木三分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
他讚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這個家族真厲害,歷史上出了35個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
臨沂,一座位於山東東南部的地級市。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說得上是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點,不僅經濟發展的好,榮獲了許多國家級榮譽稱號,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