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抗戰勝利付出生命的國際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為毛澤東的一篇《學習白求恩》的文章,讓白求恩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召著每一個中國人。

白求恩在中國只住了18個月,其中的兩個星期便是在嵐縣120師衛生部度過的。


嵐縣嵐城鎮前莊村邸家老宅,兩座房屋坍塌得七零八落的院子,是八路軍第120師衛生部舊址。

院子已荒棄多年,門口一尊經歲月洗禮斑駁的石獅子見證著該院主人當年的輝煌。

「藥房在我家院裡,掛『八路軍第120師衛生部舊址』牌子的是手術室,我哥今年90歲,我聽我哥說當年120師衛生部占了我們村4戶人家的院子。

」今年82歲的前莊村村民呆仁說。

邸家宅院的老人們均已過世多年,邸家孫媳婦因耳背無法溝通,聽說記者詢問120師衛生部的事情,在一塊照壁下曬太陽的幾個老人七嘴八舌。

「那會兒我七八歲,爬到牆上看人家做手術,天天有傷員送過來。

」一個自稱侯來的老人說。

「我還見過一個深眼窩,高鼻樑,瘦瘦高高的外國醫生,叫什麼我不知道。

」侯來口中的外國醫生便是諾爾曼·白求恩。

1890年3月,白求恩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個牧師家庭。

1916年他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

1935年11月,他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1936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時,他志願赴前線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務。

1937年,日本軍侵略中國,中國抗日戰爭爆發。

白求恩認為另一個軍事獨裁正在中國形成。

他寫道,「西班牙和中國都是同一戰鬥的一個部分。

我要到中國去,因為那裡的需要最迫切」。

同年12月,白求恩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並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

1938年3月,白求恩帶著價值5000美元的醫療器具,輾轉來到中國延安。

到達延安的當晚,毛澤東接見了他,並邀請他留下來主管八路軍邊區醫院。

為了更有效及時地治療傷員,一個月後白求恩決定去前線。

他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到傷員那裡去,哪裡有傷員,我們就應該到哪裡去!」

「數日甚至數星期前自前線送回的傷員蜷縮在薄毯子下,繃帶多日未換,傷口已發生壞疽。

」這是白求恩從延安前往晉察冀邊區途中所目睹的情形。

「1938年4月,白求恩醫療隊從延安出發,經過神木、韓唐,到了興縣120師的後方醫院,給毛澤東寫信反映八路軍的醫療狀況。

5月初白求恩到達嵐縣,大概呆了兩個星期,5月中旬他給毛澤東又寫了一封信。

說八路軍的醫療狀況非常差,藥品奇缺,懂手術的人才奇缺,提出要辦醫療訓練隊,訓練手術醫生。

他看到八路軍的傷員即使被送到師部衛生院,也沒有什麼好的藥品和好的治療手段,只是用些中草藥。

」多年研究晉綏文化、曾長期擔任廖漢生將軍(時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副團長、政治委員)秘書的李迎選說。

「白求恩看到嵐縣師部兩個衛生所,連個正規的手術隊都沒有,於是又給毛澤東再次寫信,陳述八路軍一定要建流動的手術隊,當務之急除了補充藥品還要訓練手術醫生。

白求恩在嵐縣期間,為上百名重傷員做了治療,然後才從嵐縣出發前往晉察冀。

從延安到晉察冀,他給毛澤東寫了三封信,其中有兩封就是在嵐縣寫的。

正因為他親眼目睹了八路軍的醫療衛生條件,所以他才想到在晉察冀創辦醫療衛生學校,培養醫療人才。

李迎選用一個故事佐證了當時八路軍的醫療條件。

1938年2月,在嵐縣河口,120師的358旅、359旅和日軍打了一仗,時任358旅715團團長的王尚榮在河口日軍反撲阻擊時受重傷,子彈穿透胸部,肺葉被打穿,「715團的衛生隊長賀彪就給他弄點草藥止血。

晝夜不停從河口用擔架抬到了嵐縣師部衛生部,衛生部也沒有什麼好的醫療措施,手術都沒做,就用了點草藥,就這樣養到5月2日基本痊癒,王尚榮就回部隊了。

醫者仁心留美名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在其編著的《苦難輝煌》一書中這樣描述:「白求恩從延安到達晉察冀邊區五台以前,他寫了下述報告:醫療技術:相當差。

沒有合格的醫生,亦無醫科學生。

醫生缺乏外科原理、消毒、防腐等基本知識。

醫院的設備很差,沒有床上用的便盆、便壺,也沒有床單、枕頭,僅有五十床供重傷員使用的棉被……沒有達金氏沖洗液、膠皮管、灌腸器,也沒有膠皮墊子和手套。

只有十幾塊當夾板用的木板……」「食物:不充足。

幾乎沒有肉,亦無蛋、牛奶等食物……」

在嵐縣,白求恩認識了賀龍,並留下了親密的合影。

在一個異國生疏而又無比艱苦的戰場上,白求恩沒有絲毫「洋專家」的架子,搞什麼特殊化。

他堅持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行軍、同戰鬥。

198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白求恩傳略》。

為該書作序的正是時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旅長兼政委王震。

他寫道:「我認識白求恩大夫是1938年冬在晉察冀抗日前線……11月,敵人發動『冬季掃蕩』。

為了切斷敵人的運輸線,我們準備在蔚縣、廣靈之間的公路上伏擊敵人。

當時,戰鬥頻繁,傷員甚多,而八路軍的醫療條件又十分困難。

不但沒有正規化的醫院,沒有訓練有素的軍醫,連常用的藥品也非常缺乏。

正在這時,聶司令員派來了以白求恩為首的醫療隊,這對我旅的指戰員是莫大的鼓舞。

「11月20日,我初次會見白求恩大夫。

他身穿土布制服,腳蹬草鞋,完全是一個八路軍戰士的模樣,令人難以相信站在我面前的竟是馳名歐美大陸的胸外科權威……11月下旬的一個晚上,蔚縣、廣靈伏擊戰前夕,白求恩率醫療隊趕到旅部;翌晨,即進入離火線十二里的黑寺手術室。

戰鬥打響後,我旅兩個團在蔚縣、廣靈公路上與敵拼搏,白求恩大夫則在手術室里夜以繼日地給從前線下來的傷員做手術,連續四十多小時不休息,共做了71例手術。

359旅旅部一位偵察參謀和一位營教導員,負傷過重,不得不截去手臂。

在臨近火線的臨時手術室里,做這麼大的手術,是非常艱巨的,白求恩大夫卻以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事後,他向毛澤東和聶榮臻同志報告,71名傷員中只有1名死亡,85%的傷員療效是良好的。

此情此景,我至今記憶猶新。

1938年8月,白求恩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他致力於改進部隊的醫療工作和戰地救治,以降低傷員的死亡率和殘廢率。

組織製作各種醫療器材,給醫務人員傳授知識,編寫醫療圖解手冊。

倡議成立了特種外科醫院,舉辦醫務幹部實習周,加速訓練衛生幹部。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裡,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手術中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白求恩去世後,毛澤東為了悼念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學習白求恩》(該文在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改名為《紀念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發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