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才為何盡投曹操門下(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的人才來源是多方面的。
無論是主動投靠來的(如荀彧)或者是被推薦來的(如郭嘉),也無論是從對方俘虜或招安來的(如張遼),抑或是無意中得來的(如許褚),他都能加以信任和重用。
——摘自柯雲路政治軍事歷史小說《曹操與獻帝》 ——
曹操抖起精神,在相府廳堂召集文武要員數十人商會。
除了郭嘉、荀攸、曹丕、李典、許褚、張遼等人外,這次又增加了孔融與剛從袁術處投誠來的楊剛。
曹操一指台案上堆放的檄文說道:「聲討我的檄文你們可能都看見了。
袁紹出兵四十萬,分幾路來攻打許都,你們大概也都知道了。
聽說他商議出兵時,大殿里召集文武官員就一二百人,超過許都朝會人數。
袁紹講排場啊!總之,這次孤惹了袁紹、劉備,算是把仗約下了。
但臨開打,孤還是多少有些遲疑。
孤是主意大的人,若拿定主意,眾說紛紜不為所動。
但孤又是主意小的人,汝等任何人反對我的意見,只要有理,孤臉上都掛得住。
讓劉備領兵去徐州實是孤錯了,對劉備確如你們所說,想當然,看走眼了。
今日該如何迎戰,請諸君大膽陳言。
與過去不同,中丞御史孔融和這位曾經是袁術密使的楊剛今日也加盟了,都是赤膽忠心之人,都直言不妨。
」
孔融躍躍欲試。
曹操看出來了:「孔融初來乍到就要搶先發言,請吧。
」
孔融出列,說道:「都知道曹丞相麾下人才濟濟,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融今日承蒙丞相信任加入此決策。
但首先發言,恐讓丞相不悅,融以為袁紹勢大,不可與戰,只可與和。
就這一句話,完了。
」荀攸立刻出列道:「袁紹手下無可用之人,何必與其議和?」孔融爭辯道:「袁紹地廣兵強,其部下如郭圖、許攸、審配,所謂三大軍師皆智謀之士,奮武將軍沮授、別駕田豐皆忠臣也,顏良、文丑二位虎將勇冠三軍,其餘名將不可勝數,不可謂手下無可用之人。
」荀攸一笑:「袁紹兵多而不整,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沮授、田豐雖忠心耿耿言出有理,然袁紹未必採納。
這幾個決策人物彼此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至於顏良、文丑之流,不過匹夫之勇,一戰可擒。
其餘碌碌無為之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孔融一時語塞。
曹操哈哈一笑。
曹丕接著說道:「據情報,這次袁紹戰前會議上,奮武將軍沮授曾建言『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提出要獻捷許都;將袁紹征服公孫瓚的捷報送至朝廷,向天子獻戰俘,獻戰利品,在演兵場操練凱旋儀仗,接受天子檢閱。
他估計父親絕不會同意。
」曹操說:「肯定不能同意他來這裡耀武揚威。
」曹丕接著說道:「第二步,他就以父親阻攔其朝見天子為由,進兵黎陽,屯邊對我施加壓力,經營戰爭準備。
第三步,則選多路精騎,東西襲擊我方,使我首尾難顧、疲於招架,折騰三年,使我方坐而待斃。
」曹操思忖道:「這一招確有些狠毒,不好對付。
」
楊剛接著說道:「啟稟丞相,袁紹那裡有我的內線,也是從袁術這邊過去的。
他得到的消息,沮授的提議被袁紹否決。
當殿一二百文武官員看袁紹喜怒行事,都站到了主張當即出兵一邊,只剩沮授和別駕田豐二人死諫。
沮授不得已建議『虛張聲勢,出兵驚擾我方』,一而再再而三,等我方麻痹後出兵攻劉備相互廝殺時,再徑直攻許都。
」曹操插話道:「這一條也狠毒。
」楊剛把話說完:「結果袁紹大怒,說再如此動搖軍心,以軍法論處。
」曹操說道:「正合了荀攸剛才講的,袁紹有這樣忠心耿耿、言之有理之人,卻不能用,還不是敗軍之道?」
孔融又爭辯道:「袁紹那裡有沮授、田豐死諫,我這裡也死諫,建議暫與袁紹講和,等丞相勢力壯大後,可戰時再戰。
」
郭嘉出列道:「沮授獨自與眾人爭辯,與今日孔大人之獨自爭辯有不同。
不能單說敢獨自爭辯就一定有理,要看言之何物。
丞相和袁紹有多種分別。
不說別的,袁紹雖有一二百人戰前會議,但不過一二日,會議情況這裡盡知;丞相在這裡開會,袁紹再過三個月也難聞隻言片語。
僅此一條,袁紹還不敗,丞相還不勝?」說到這裡,郭嘉於袖中掏出一張紙,展開道:「我認為袁紹有十敗,明公有十勝。
」
曹操笑道:「你還寫有小布告?」荀攸插話道:「知丞相戰袁紹有所犯難,郭嘉昨夜通宵未眠思悟此事,不到五更,就到攸家共同商議。
」曹操點頭。
郭嘉念道:「袁紹十敗、明公十勝如下:『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唯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公有此十勝,用以擊敗紹無難也。
」
曹操笑道:「如公所言,孤何以當之?荀攸,你又躍躍欲言,何講?」
荀攸說:「郭嘉十勝十敗之說,正和愚見相合。
袁紹兵雖眾,又何足懼哉?」
楊剛躍躍欲言,看左右又止。
曹操說:「楊剛有何話要講?」楊剛說:「郭嘉兄『十勝十敗』之說實為精闢。
我如丞相所說,新來乍到,但僅舉一條,就知袁紹必敗、丞相必勝。
袁紹那裡,沮授、田豐死諫,若袁紹最終兵敗,證明沮授、田豐之見正確,袁紹決斷錯誤,袁紹臉上掛不住,必殺二人;而丞相方才講,派劉備領兵去徐州一事是自己錯了,認錯之言坦坦然然,無絲毫臉上掛不住一說。
」白芍一直在不停書記,這時瞄了曹操一眼,插話道:「窮才怕人說沒錢,丑才怕人說難看。
」眾人不解。
曹操轉頭問:「主簿此言何講?」白芍一邊書記著一邊說道:「丞相平日足智多謀,高人一籌處多了,認一兩次失策,無損於明公之號,還落個『謙虛大度』之名。
」曹操先一愣,而後笑了。
楊剛一直注意著白芍,聽完此話說道:「楊剛一到許都就聽說主簿出語不凡,果然。
」
曹操站起思忖著踱了踱,站住說道:「看來諸位大多建議我堅決迎戰袁紹。
李典、許褚、張遼,你們以為如何?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二虎將,袁紹那裡顏良、文丑是虎將,你們與戰如何?李典先說。
」李典拱手道:「張飛丈八長矛別人怕,我獨不怕,張飛我包了。
」曹操說:「許褚講。
」許褚拱手道:「關羽用刀,我也刀,刀對刀,我將關羽抵了。
」曹操說:「張遼呢?」張遼拱手道:「顏良、文丑和我是一個師父學出來的,必為我手下敗將。
」
曹操剛點頭,郭嘉那裡卻一陣暈厥,荀攸在一旁將他扶住。
曹操問:「郭嘉,這是為何?」荀攸替郭嘉解釋道:「郭嘉母病,前幾日夜夜守護,昨日母親剛好,又連夜謀劃迎戰袁紹。
」曹操點頭:「累著了。
」郭嘉捫了下額頭,站定,正神,說道:「袁紹雖地廣人多勢大,但反應遲緩,明公將強兵精,又多謀善變。
只此兩方相對,如久穩不動,對袁紹有利;若動起來,越亂越好,丞相便可尋機變化。
正值此時,萬不可躊躇,錯過時機。
郭嘉願死戰。
凡進攻,願督前軍。
凡後退,願督後軍。
」
荀攸說:「攸也願隨丞相死戰。
萬不可錯失良機。
」
曹操深肯地點頭,而後問白芍:「主簿認為勝負如何?」
白芍說:「我不懂軍事,但感覺能勝。
」曹操問:「為何?」白芍說:「但看丞相手下,個個心齊無猜忌。
《易經》說,『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孔子注釋此語:『一人行,三則疑也。
』意思是:一個人獨行其是,比較簡單;兩個人也還可以;三人以上必生猜忌、相疑。
這裡文臣武將如此心齊,實因丞相為人質樸簡約,至正至均,調理得當。
」曹操備受鼓舞,說道:「好,孤有戰捷,立刻馳信報許都主簿這裡。
」白芍說:「我要隨軍。
」曹操愣了:「孤沒有想過讓你隨軍。
戰事多危險。
」白芍說:「我不怕。
打起仗來,你們一走,相府挺閒的,一人在此無趣,不如去看丞相怎樣打仗。
」荀攸說道:「若主簿隨軍,實能鼓舞全軍士氣。
」曹操說:「為何?」荀攸一笑:「容攸戲言:丞相把鎮府之寶都帶上了,還不是說明勝券在握?」曹操笑了:「荀攸鬼才,言之有理。
好,」曹操對著白芍說,「你本相府主簿,現中軍主簿你也兼吧。
」
說到這裡,曹操又當中坐下,對眾人鄭重說道:「孤決定出兵,迎戰袁紹。
既然得失已然權衡,勝敗已然清算,就不再生疑,須鼓舞全軍上下同仇敵愾!」
——摘自:柯雲路政治軍事歷史小說《曹操與獻帝》
荀彧不僅足智多謀,居然還是「算命大師」
三國里有很多頂尖的謀士,他們有的能料敵先機,有的知人長短,有的長於判斷,但說到這位,可以用「算命大師」來形容。他不僅足智多謀,甚至能測人生死,他就是荀彧。荀彧有王佐之才,也就是相國之才,他身為曹...
他手握:曹操呂布劉備郭嘉荀彧張郃,最後卻成光杆司令,悲慘死去
後漢三國最強大的軍閥袁紹,他出身名門望族,早年就名聞天下,在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中,他是號令群雄的聯軍盟主。眾所周知,袁紹稱雄河北,手下人才濟濟,足智多謀如田豐、沮授、許攸,驍勇善戰如顏良、文丑、...
曹袁官渡決戰前夕,天下主要謀士對勝敗形勢如何看待?
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並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最終曹操出奇制勝、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的十萬大軍,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戰,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那麼,在官渡決戰...
三國時期料事如神堪比諸葛亮的神秘人物,每言必中!
歷史告訴我們:愈是亂世愈是出人才,人才愈是容易顯現。三國時期出現無數人傑英豪;不過說到料事如神,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然而有人比諸葛亮料事還要準確,諸葛亮還曾看錯馬謖,導致街亭失利,而他則是每言必...
用《三國殺》的插畫和台詞來共同演繹「官渡之戰」
前言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並起。河北袁紹,祖上四世三公,兵多將廣,糧草豐茂。他早就看不慣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出盡了風頭的曹阿瞞。於是決定揮兵南下,進攻許都,與曹操一決雌雄。1第一幕田豐入獄袁紹...
郭嘉為何斷言曹操必勝袁紹(圖)?
郭嘉念道:「袁紹十敗、明公十勝如下:『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