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年少成名,他的書法甚至被孔子後人,當代大文豪孔融稱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題目各位看官是否想問,此人到底是何人?不要急,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探尋他的身影。

名將周瑜向其主公孫策推舉兩人,一為彭城張昭,二為廣陵張紘。

在小說中,大家都喜歡剛正耿直的張昭,對相對處世柔和的張紘了解不多。

單同為「江東二張」,張紘對東吳政權的貢獻絕對不會遜色於任何人,而且對我而言,我更欣賞他的內剛外柔,往往跟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更為輕鬆。

我們今天要講的人,就是廣陵張紘。

張紘年少成名,他的書法甚至被孔子後人,當代大文豪孔融稱讚,被推舉入孫氏政權就很快得到主公賞識,孫權稱呼他為東部,表示對他的尊重。

二張任職於孫吳,仿佛是兩柄鋒芒畢露的神兵。

孫權少年英武,有時候用兵難免冒進,一次孫權攻合肥,他想輕兵突襲,這樣機動性強,但是危險性也高。

張昭激烈反對,讓孫權也有點火了,這時候張紘站出來安撫孫權:上用兵技巧高明,但是如今軍中將士無心迎戰,如果只憑一人意氣,會讓將士寒心啊。

一夸一勸,孫權果然納諫了。

之後一次也是關於出兵,孫權果然是亂世英雄皆好戰,很多時候都是拳頭一揮解決問題,但是文臣謀士講究布局謀略,兵不血刃,張紘再次全殲孫權不要出兵,安撫民心,鞏固政權,吸納人才,為爭霸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次更是孫吳政權史上的大事件,北方豪強林立,要想強攻掙得一席之地代價太大,而且消耗實力發展北方,很有可能守不住,所以張紘勸孫權把目光放在南方,把秣陵作為都城,別人還沒看到南方的好處,孫權一出兵南方,不費吹灰之力拿下秣陵,成為南方霸主,有了與其他豪強對峙的底氣。

所以,張紘的軍事眼光可見一斑。

張紘性格上文也說到了,內心剛正,但是行事溫和,果然這樣的性子很得領導喜歡,孫權出征在外,隨行的人員一定是張紘,為什麼?張昭動不動把你一通罵,雖然有才能,還是安安心心待在大本營看家吧。

後來,孫氏需要一個使者出使許都,身入敵營啊,人選很重要,首先要忠心不動搖,其次要有外交才能。

張紘就完全符合要求了,於是受命出使,到了許都,曹操很是開心啊,各種糖衣炮彈,高官厚祿,希望能馴服這匹千里良駒,但是良駒之所以是良駒,它是不會二主而侍的。

不僅如此,張紘還在許都名流中,為自家主公招賢納士,我估計曹操應該很是惱火吧。

在許都,突然聽聞主公孫策遇伏身亡,這名老臣落下淚來,然而形勢危急,顧不得緬懷先主,他深夜入司空府,勸諫曹操放棄攻打江東。

一來道義上做足姿態才能讓四海歸心,二來不如趁此機會交好江東,結為盟友。

曹操本來決心已定,聽到他權衡利弊,竟然放棄征討,但是他更加欣賞張紘了,希望他留在許都,但是張紘放心不下政權交接,處於虛弱狀態的孫氏,毅然拒絕回到江東。

在亂世,君臣更多的是朋友關係,這種君臣之義是不會輕易被動搖的,讓人動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碧眼孫權到底有多厲害!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群雄的18歲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曹操18歲在上東漢帝國最高學府太學,每天忙著旅遊、交友;劉備18歲時師從名師盧植,即將從最著名的私立學校畢業;袁紹、袁術18歲時都是洛陽著...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