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三國的鐵三角組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三國演義的開篇,就講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這本不是稀奇事,但他們後來歷經磨難,又得嘗富貴,卻始終能恪守誓言,至死方休,這才顯得難得,而他們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名列青史,這樣的故事更是傳奇。
劉關張的兄弟義氣得以傳頌千古,桃園結義也成為標準的範例,千年以來,若要兄弟結義,總要效法一番。
在正史里,雖然沒有羅貫中筆下的桃園和結拜的情節,但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確實不一般,他們在外是有君臣的名分,在家裡卻像兄弟一樣。
三國志里的記載是劉備與關張二人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在外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後來征戰天下,也始終追隨左右,不避艱險。
後來劉備大敗,關羽被曹操所擒,曹操厚待關羽,關羽卻說自己與劉備「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終於回到劉備身邊。
關羽死後,劉備不聽勸阻,出動傾國之兵,要為自己的二弟復仇。
這都記於正史之中,見證著劉關張三人的情誼。
可見這三人也許沒有結拜之說,但情義一點不假,不是兄弟也勝似兄弟。
說劉關張三人是這三國的鐵三角組合,毫不過分。
2、
劉關張這三人的性情其實差別蠻大的,三國演義中這三人形象鮮明,劉備謙沖有禮,關羽眼高於頂,張飛火氣十足,他們一出場,對手戲總是精彩,自然成了最搶鏡的三人組。
演義里關羽的形象大抵符合史實,但劉備與張飛的形象卻多是演繹。
劉備其實並不是個謙恭的老好人,只會哭鼻子,而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他年輕時雖然外出求學,卻不喜歡讀書,整日不務正業,喜歡玩,玩的是狗、馬、音樂、華服,還喜歡結交豪傑,他對人一視同仁,都傾心相交,當地的年輕人都服他,他平日裡言語不多,喜怒不形於色,這本就是梟雄之資,亂世又給了他舞台,他擅長識人用人,終其一生,沒有看錯人用錯人,再加上他那種百折不撓,執著地可怕,才終於能在亂世中起於毫微。
關羽張飛都是傲氣十足的人物,而且它倆都是直性子,翻開三國,隨處可見他們倆傲氣十足的真性情。
而關張二人的傲氣又表現的不一樣,甚至頗為對立,《三國志》里寫到,「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說,關羽是對待普通士兵很和善,但對士大夫之流卻很傲慢;而張飛敬重那些讀書人、士大夫,卻不大體恤麾下的士兵。
這樣的性情,無論對錯,至少愛憎分明、個性十足,也正是因此,才更讓世人覺得可親可愛。
曹操之所以那麼喜愛關羽,恐怕也源於有著類似的傲氣,曹操也討厭那些善於評議清談、眼高於頂,卻其實無用的士大夫,只敬重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士人。
可惜世上小人多君子少,無能之輩多有才之士少,曹操是一代梟雄,當然習慣把這份不屑藏在心裡,關羽的性情卻總是表露無遺,他連黃忠、顏良這樣的名將都瞧不上,糜芳、傅士仁這樣的角色更是不看在眼裡,關羽的傲氣也算是絕了。
張飛在演義被寫虛構成一個大老粗,李逵一樣的人物,野史里又說張飛擅長書畫,尤擅草書和美人畫,其實也難以證實。
這兩種形象都太極端,不足為信,但他敬慕名士,義釋老將嚴顏,造訪名士劉巴卻都是史實,這都是關羽決干不出來的事情,可見張飛對士人很友好,反而對士卒卻不知體恤,這些和關羽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關羽、張飛這樣的直心腸,火爆脾氣的人,卻認了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作大哥,關羽與張飛這哥倆待人的喜好還正好相反,這樣不同性情的三兄弟卻交往的如膠似漆,豈不是咄咄怪事,可見這兄弟間的情誼是別有所寄。
3、
劉關張三人相結識的時候,都還是寒微的身份。
劉備的社會地位稍高些,畢竟曾在名士盧植門下求學,算是讀書人,有公孫瓚這樣的人物作為同窗,也沾了些姓劉的光,可以自稱漢室後裔,但畢竟是平民出身,不受士族的待見。
張飛家裡也許略有些資產,但肯定也是平民,關羽更是平民加流民,相似的出身是他們結交的機緣。
劉備年輕時頗有些當年劉邦的風範,在地方上不大不小算是個豪強遊俠和地痞流氓的帶頭大哥。
張飛是劉備的同鄉,都是河北涿郡人,張飛據說是殺豬的營生,頗有勇力,自然是老大的好幫手。
而關羽是山西人,流落江湖,來到河北,想必是劉備收留了這條好漢。
他們都是有本事的人,不甘心碌碌無為,自信在這亂世能闖出一番天地,同樣的抱負更是他們意氣相投的基礎。
與此相比,性情的差異倒顯得不重要了。
劉備起家的資本太差,他也沒有什麼身份地位,沒有本錢籠絡人才,所以早年的處境一直頗為狼狽,但他偏又幸運,有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好兄弟,他們三人一起征戰沙場,一起衝鋒陷陣,共擔患難,戰場上結下的同袍情誼更是珍貴。
但光是如此還成不了鐵三角,能結成鐵三角的這兄弟三人必須是足夠優秀,同時又有對應的高下之分。
作為大哥的劉備,始終要有做大哥的本事。
既要團結隊伍,又要把握方向。
劉備顯然做得很好,他前半生屢戰屢敗,東奔西走,但自己的團隊一直頗有凝聚力,一直沒被打倒,而劉備看上去是東奔西走,實際上目的明確,曹操的看重留不住他,袁紹的強大也留不住他,劉備不是安於現狀的凡人,是不甘於人下的,也難怪曹操會向他慨嘆道,「天下的英雄,就只有我們兩人了。
」
無論是驕傲如關羽,還是火氣如張飛,對劉備都是傾心敬服的,可見劉備確是有真才實學的人物,遠不像三國演義里描寫的那麼窩囊,憑本事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大哥。
關羽與張飛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史書上說他倆都是「萬人敵」,又說他們有「國士之風」,都是人傑。
而老二關羽的本事又較老三張飛強些。
劉備早年征戰的時候,每次分兵總是讓關羽獨領一路人馬,把張飛帶在身邊,劉備一向知人善任,可見關羽領兵的能耐是在張飛之上的。
後來諸葛亮也評價過,說馬超的本領與張飛在伯仲之間,卻比不上關羽。
雖然這是諸葛亮給關羽的信中所說,難免有溢美之詞,但關羽能欣然接受,想必這關張二人的高下是沒有爭議的。
這三人中,老大劉備是梟雄,老二,老三是人傑,同是人中龍鳳,這讓他們三人始終能站在一起,並肩作戰。
像簡雍這樣的人物,同樣的河北涿郡的老鄉,也是少年結交的好友,但本領有限,到後來只能慢慢淡出蜀漢的核心圈子,這是沒辦法的事。
而這三兄弟的高下之分,是大哥最強,二弟其次,三弟再次,這樣的序列一直保持著,後來劉備稱王稱帝,關羽鎮守一州,張飛駐守一郡,仍然保持著這個次序。
這穩定的關係也是這個鐵三角得以穩定的條件,若是這三人的身份地位任意顛倒一番,那恐怕這故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4、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打天下這件事風險太大,不結交幾個兄弟,還真不大能上戰場。
趙匡胤有「義社十兄弟」,朱元璋有陸家莊七雄結拜,蔣介石四處拜把子,但結拜的時候交情再好也不管用,朱元璋當皇帝後,兄弟親信全部被殺,連一個漏網的都沒有;趙匡胤好一點,來一出杯酒釋兵權,都回家當富家翁去了,蔣介石的拜把子最實用,用到誰就跟誰結拜,後面威脅到自己也是說翻臉就翻臉。
要說歷史上善始善終的君臣兄弟,恐怕也就劉關張這三人了,惟其如此,桃園結義的故事才堪稱傳奇,為世人稱頌。
桃園三結義中,劉備真的是大哥嗎?
如今,三國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了。提到三國,你腦海中或許會想起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雄曹操,還有劉關張,三氣周瑜等等。當然,你可能還能想到更多。尤其是一本《三國演義》,將三國這段歷史戲說的十分有趣。...
桃園結義僅僅是拜個把子?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劉關張三人是三國演義中分量極重的人物,劉備後世被成為賢德之君,關羽更是人們經常會供奉的關二爺,張飛也成了莽夫的代名詞。在三國演義的開頭,三人偶然相遇,結拜為異性兄弟,從此開始一起打天下,最終創立...
真實的關羽,其實比劉備還大2歲,應是桃園三結義中的老大!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開頭之篇。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結義,成為生死弟兄,開創一番基業。在演義中,關羽排名第二。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關羽其實要比劉備大2歲。
桃園三結義這件事情錯了,劉關張並非小說中的那般兄弟之情
小夥伴們還記得《三國演義》裡邊最讓人難忘的一個場景是什麼嗎?沒錯,就是小說的開篇,也是我們經常津津樂道的桃園三結義。書中是這麼說的,關羽因為犯了命案,所以在外出逃,與張飛不打不相識,然後認識了胸...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劉關張沒有和趙雲結拜為兄弟呢?
提到三國演義,大家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桃園三結義,這個片段可謂是大家心中的經典。翻拍三國以後,很多人還吐槽,為什麼不從桃園三結義開始呢?可見人們對劉關張三兄弟的情誼是有深刻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