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子司馬懿(37)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濤
曹操渾身打了個激靈:對啊,早年間的大軍閥袁紹和劉表都因為寵愛少子,而導致國破家亡,可謂殷鑑不遠。
在選接班人的問題上,自己可謂一直有些感情用事,現在該是理性思考的時候了。
曹操陷入了沉思。
賈詡欣賞著曹操沉思的表情。
看來到底沒有辜負曹丕所託。
關鍵時刻,曹植又犯事了。
在奪嫡期間,與緊鑼密鼓積極行動的曹丕不同,曹植反而任性而為、飲酒不節,經常喝到大醉。
這天,不知是因為喝醉了還是其他的緣故,曹植縱馬驅車出司馬門。
自西漢以來,司馬門歷來就與暗殺、政變、陰謀有不解之緣,地位極其敏感,因此成為王宮中禁衛最為森嚴的一門,光把守此門的禁軍將領就有八人之多。
按照漢家制度,除了天子以外,任何人都只能徒步進出司馬門,即便太子也不例外。
而曹植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在司馬門飆車!
曹操震怒。
他立馬處死了掌管宮室車馬的公車令。
對於太子的人選,他的內心終於沒有了猶豫。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冊立曹丕為太子。
司馬懿、司馬孚為太子中庶子。
太子中庶子,是可以與太子朝夕相處的最重要屬官。
在司馬老二、老三升官的同時,征吳大軍的前線突然傳來噩耗:大哥司馬朗感染瘟疫,病死軍中。
司馬懿得此消息,如遭雷擊。
原來司馬朗由丞相主簿升任兗州刺史,常年惡衣蔬食,一心為民。
這一年,他隨從夏侯惇的軍隊親臨前線。
軍中暴發瘟疫,司馬朗親自巡視,問醫送藥、噓寒問暖。
連日來的操勞,終於使他也病倒了,最終不治身亡。
大哥於自己而言,是兄長,是導師,更是暗中較量的競爭對手。
無論人生的哪個階段,大哥都領先自己一步。
如今眼看有機會迎頭趕上,卻突聞如此噩耗!難道上天註定我司馬懿一輩子也無法超越你?
大哥安息,司馬家復興的重擔,我將一肩挑過。
死者已矣,生者前行。
如果分析一下曹丕勝出的原因,傳統看法有這樣幾個:
第一,曹丕智囊團的質量遠遠勝於曹植。
曹丕的幕僚,司馬懿的老奸巨猾大家有目共睹,陳群是汝潁世族的代表人物,吳質智計過人、表現活躍,都是玩政治的老手。
相比之下,曹植的幫手丁儀、丁廙人緣極差,做事又過於張揚;楊修始終對曹植若即若離,並不熱心。
而且這三人都是以文辭見長,至於玩政治,近乎白痴。
第二,朝中曹丕的支持率遠遠高於曹植。
朝中重臣前後得到曹丕拉攏或為他說話的有荀攸、賈詡、鍾繇、毛玠、崔琰、邢顒,等等。
至於曹植,則不但不主動拉票,而且還把自己陣營的人推到敵人陣營中去了。
邢顒是當時名士,人稱「德行堂堂邢子昂」。
曹操傾慕其人,任他為曹植的家丞。
邢顒對曹植任性而為的作風看不過去,屢屢勸諫,曹植依舊我行我素。
總之兩人合作很不愉快。
以至於在曹操立嗣的問題上,邢顒最後居然力挺曹丕。
另一方面,曹植幕僚的人際關係也極差。
作為曹植集團核心成員的丁儀,在朝中屬於暴發戶式的新貴,不但氣焰囂張,而且得罪了一批老人。
如果曹植上位、丁儀得勢,朝中局勢能否穩定,也是曹操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第三,曹植本人能力有限。
傳統認為,曹植雖然才高八斗,但是實際的政治才幹和軍事才能實在有限。
在奪嫡這樣殘酷而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表現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所以,雖然他在曹操的感情傾向上原本占有絕對優勢,但卻行為不檢、任性而為,輸掉了整個的鬥爭。
如果讓這樣的人成為魏國未來的主人,如何了得?所以曹丕勝出實在是眾望所歸。
既然曹丕不但從身份上看是第一繼承人,而且從能力上看亦是不二人選,為什麼曹操還要大費周折,冒著成為袁紹、劉表第二的風險,在與劉備、孫權爭天下的緊要關頭,忙裡偷閒在兩個親兒子之間挑起一場搶奪太子寶座的爭鬥呢?
曹操自有他的劇本。
曹丕繼位和楊修之死,曹丕和司馬,曹植和楊修,曹操選錯了
曹操統一北方地區,南下赤壁之戰失敗,曹操明白自己無法在有生之年一統全國。曹操一直在考慮繼承人的人選問題,讓曹操下定決心拋棄曹植,立曹丕為儲君的原因還有兩個,一個是,曹植的能力無法勝任,在最關鍵的...
《軍師聯盟》司馬懿是英雄還是小人?曹操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殺他
電視劇《軍師聯盟》的熱播,讓吃瓜觀眾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司馬懿,電視劇通過展現司馬懿的傳奇人生,勾勒出一個波瀾壯闊的後三國英雄時代。司馬懿運用謀略幫助曹丕一次次通過曹操的考驗,將曹丕送上太子之位...
三國時期的他告訴你:選擇比能力更重要!
【導讀】有句話叫做臣子擇明君而事之,是說不僅是君主選擇臣子,當臣子也同樣在選擇君主。這要是放在一統天下的和平年代,這句話未必有用,為什麼?因為不管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你根本就沒得選擇,你能選擇的...
皇帝和皇后吵架,2個謀士各說了1句話,卻只有1個僥倖活命
對於找接班人,古人和現代人一樣,都是非常看重的。古時候,很多君主為了王朝能夠更長時間的延續,會時常留心考驗子嗣,如果合適就會立為自己的繼承人。立繼承人要麼按照長幼順序立,要麼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孩子...
曹操選繼承人為何猶豫不決 得寵的曹植為何落選?
一個人想在仕途上走得比別人更遠,才 藝固然重要,但器識更重要。換言之,性格和修養是決定性的因素。器量狹隘、性格浮躁、見識短淺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在官場上也必然是失敗者。如大才子曹植在 文壇上傲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