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不是徐庶,卻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是劉備頗為倚重的謀士——徐庶,而這個「漢」指的是劉備,但今天要說的主角卻是曹操的第一大謀士——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早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

又率宗族避難冀州,曾被袁紹待為上賓。

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這可能會讓很多朋友大吃一驚,荀彧怎麼可能會向著劉備呢?的確,荀彧不可能是劉備安插在曹營的臥底,因為此「漢」非彼「漢」,此「漢」乃是漢獻帝劉協。

荀彧當初棄袁紹而投曹操,一是發現袁紹非是成大事之人,而曹操是成大事之人,同時自己也想建功立業,而曹操此時正缺謀士,此去肯定會受重用,後來諸葛亮投劉備可能也是如此吧。

二是當時曹操的確也是忠心漢室,荀彧也是想藉助曹操來重整漢室威儀,特別是荀彧當了尚書令後,與劉協有了更親密的接觸後發現,劉協實乃一明主,只是生不逢時罷了,更希望曹操還政於帝,但是人是會變的,特別是有了權利後,曹操再有不是那個忠心漢室的大漢忠臣了,莫說還政的事不可能,曹操還想擁有更大的權利,因而急於恢復九州制,進而僭越進爵魏公,而荀彧一直是這件事最堅定的反對者,因為他是大漢的忠臣,不可能由著曹操一步步挑戰皇權,但也是因為阻礙曹操進爵的事,遭到了曹操的忌憚,使得這個曾經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將他調離中樞,讓其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

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於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因而荀彧雖是曹操謀臣,實乃漢室忠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曹操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這五個男人

在三國裡面,由於曹操勢力所在的魏國逐漸壯大,並且慢慢的削弱了西蜀以及東吳的勢力,從而實現了統一,最終建立了曹魏。而對曹操貢獻最大的當屬曹魏五謀臣。可以說,曹魏國的建立靠的就是這五個人,他們分別是...

曹魏五謀臣之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

荀彧 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及功臣

文/鄧海春 荀彧,荀子之後,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與戰略家。荀彧為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宏偉藍圖和在戰略上制定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案使得曹操大為讚賞,在戰術上應對呂布叛亂的同時保全兗州三城,以...

「荀彧」、「苟或」傻傻分不清楚

不知道有多少人分不清楚「荀彧」和「苟或」這兄弟倆,這兄弟倆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同父異母呢?還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呢?眾說紛紜,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每每討論,總會刀光劍影、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