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會最終選擇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知三國的人們都知道,蜀國有一位大名鼎鼎閃耀整個三國歷史的人物,他就是諸葛亮。

可以說,諸葛亮真的是一位好員工,為劉備開創蜀國基業嘔心瀝血,簡直連命都不要了!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更難得是人不僅長得帥,智商還爆表,情商更是沒的說,你說這樣的CEO誰人不愛,誰人不喜歡!

那麼,在那個亂世,為什麼別的諸侯老總都沒有得到這位人才,唯獨劉備就能拿下這位具有無限潛力的曠世奇才呢!說到這,我們就不能不聊一下諸葛亮的簡歷: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

那麼琅邪郡陽都縣是哪呢?也就是今天山東臨沂市沂南縣,在三國隸屬於兗州。

如果不是早早的父母雙亡,諸葛亮也許會一輩子都待在兗州,進而出仕張邈(張邈當時是陳留太守,是天下知名的「海內義士」,諸葛出仕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古代文人都比較注重名聲!),再然後轉投曹操(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感覺夠嗆,因為老曹的名聲實在不好,但因為前期,老曹還沒有生出取代漢家天下的心思,更兼手下謀士也不多,諸葛亮還是能施展自己抱負的!)

但歷史就是歷史,這樣的事情無法改變,諸葛亮也做不了什麼,只能跟著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再然後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

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里),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

就是在這個蟄伏時期,諸葛亮的名聲漸起,終於,他等來了他最想要的那個賢主劉備。

(劉表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諸葛亮是不會出仕這個人的,儘管也是漢室帝胄。

諸葛亮決意出山輔佐劉備時,劉備尚無立足之地和軍事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相比,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有軍事實力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偏偏選擇了劉備,這是為什麼呢?《三國演義》說是為了感激劉備的「三顧之恩」。

其實,這種解釋出自諸葛亮本人。

他於劉備死後在給後主劉禪上的《前出師表》中表白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蘆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應該承認,諸葛亮的這種「夫子自道」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之一,但是這絕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

一、作為一個儒生,而且是純儒,諸葛亮有強烈的正統觀念,這一點,是他做出這種抉擇的根本原因。

劉備是劉氏宗親,有劉氏血統,屬於「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都屬於「非正統」,是「亂臣賊子」。

,曹操更是天下公認的漢賊,挾天子令諸候,跟著他名聲不會太好。

諸葛亮進行關係著自己生前命運和身後名聲的重大政治抉擇時,只可能選中劉備,而不能選中曹操和孫權。

二、劉備又有王霸之雄心和謀略,並享有天下英雄的美譽,深為時人所重,這一點,也不由得諸葛亮不考慮。

三、劉備帳下缺乏真正有才幹、有見識的謀士,而他又能禮賢下士,求賢苦渴,苦投其帳下,一是定會受到尊敬和重用,二是能夠施展才幹和抱負。

四、曹操本人既有武略又有文韜,其智慧,其才幹,遠高於孫、劉之輩,而且曹操帳下已有荀彧、程昱等一大批滿腹經綸和韜略的一流謀士,他們都不遜於諸葛亮。

如此,諸葛亮投靠曹操,可能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兒,不會有什麼作為。

孫權胸無大志,卻又也武有周瑜,文有魯肅、張昭等一大批謀士,明智的諸葛亮絕對不會歸依孫權。

所以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諸葛亮的最好出仕選擇只能是劉備,事實上,在以後打拚蜀國基業的時候,劉備對諸葛亮可謂是言聽計從,而諸葛亮更是事事躬親,爆發出超乎尋常的能量,最終建立蜀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最早看破孔明一生的人,一語道盡最後結局

三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將星雲集,謀士輩出的時代。說到三國的璀璨就不得不說說諸葛孔明了,這是一個集帥氣和智慧並存的奇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孔明撐起了漢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

諸葛亮,一個被神化了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