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有兩個兒子,一個像張飛卻早死,一個直接選擇投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起張飛,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一個蓬頭垢面,一臉絡腮鬍子,舉止不拘小節的猛漢。

作為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張飛的形象早已通過《三國演義》及其衍生的影視作品甚至是電子遊戲等途徑深入人心,桃園結義、張翼德大鬧長坂坡、義釋嚴顏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詳。

而人們往往對於張飛後代卻知之甚少,現在我們就扒一扒這些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大人物後的小人物」。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敘,張飛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後來兩個女兒都相繼被後主劉禪立為敬哀皇后,張皇后。

過著深宮人未識的生活,在加上中國自古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歷史上對她們的記敘寥寥無幾。

兩個兒子分別是張苞,張紹,孫輩是張苞的兒子張遵,其中《三國演義》用比較多的筆墨來描述的張苞的事跡。

在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所殺後,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張飛為了替兄弟報仇急著討伐東吳,但是張飛這個人脾氣急躁,不會寬待士兵,為了操辦好兄弟關羽的葬禮,張飛要求下屬必須三日內置辦好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

但是當時負責此事的部下范疆、張達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請求寬限幾天,急著討伐東吳的張飛怒曰:「吾急欲報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賊之境,汝安敢違我將令!」於是將兩人各打五十大鞭直至吐血,兩人對張飛懷恨在心,在加上一向懼怕張飛,決定先下手為強,夜襲張飛取下張飛首級後,投奔東吳。

一下折損了兩個手足兄弟,只剩下這個老大,劉備自然要全力復仇。

正好兩員虎將都留下了血脈,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兩員虎將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其中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他武藝高強,箭無虛發,善使銀槍。

在劉備諸葛亮的帶領下蜀軍一路勢如破竹,大破東吳。

這決一雌雄的架勢也嚇住了孫權,要是這麼打下去曹魏才是最終的獲利方。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東吳於是主動把謀殺張飛的兩個叛徒和劉備老婆孫夫人一起送了回去,又說了一番兩國聯合的好話,這才暫且把蜀軍退了回去。

而張苞也如願以償手刃仇人,慰藉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然而張苞真的替父親報了仇嗎?

很可能不是,眾所周知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是陳壽的《三國志》的小說版,而合理虛構也是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

根據《三國志》的正史記載,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三國志·卷三十六》的原話只有「長子苞,早夭」寥寥數字,而根據古代夭的常用含義,張苞是死於張飛之前的,所以羅貫中寫張苞為父報仇雪恨很可能是出於對張飛死因的惋惜,借張苞的復仇來使讀者對於張飛之死心裡不那麼堵得慌。

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正史上的內容也不代表絕對正確,是一種更有參考意義的記敘。

張苞雖然早夭,但卻幸運地留下了張家的血脈。

這一點在正史《三國志》里是有證明的。

張苞留下的兒子張遵子遺傳了爺爺張飛的勇猛,成為後劉備時代蜀國的得力將領,雖然勇猛過人但可惜生不逢時,此時的蜀國由於後主劉禪性格的懦弱,帳中無人可委以大用的尷尬局面已經是危在旦夕了,在決定蜀國生死存亡的與魏將鄧艾的作戰中,張苞隨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前來討伐的魏將鄧艾在綿竹血戰至死,令人唏噓不已。

再說張飛的另一個兒子張紹。

比起張苞來,他似乎不那麼喜歡舞刀弄槍,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五伐中原都沒有他的影子,安心做官的他反而在蜀國的歷史上扮演了一個不像他的父兄那麼光彩的形象,公元263年,蜀國對魏國的抵抗宣告失敗,張紹作為劉禪的代表與後主共赴洛陽,向魏國投降,也宣告著蜀國的滅亡。

不知道在向魏國遞交降書時,這個祖輩為蜀國基業奮鬥的家族後人在想起自己死於非命的父親,剛剛死於魏軍馬下,屍骨未寒的侄兒張遵,還有那已經國破家亡的蜀國時會做何感想。

可能有憤怒,可能有無奈,可能會埋怨時運不濟,但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那就是「及歸魏,紹封列侯」,他選擇了接受命運的安排,在魏國當上了一個不大不小,不痛不癢的官,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國真是譙周說亡了的?怎麼看譙周勸降?

作者:譙中友4月4日,今日頭條登出《600後裔祭拜》一文,說的是,清明節這天,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後裔祭拜譙周,地點就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街道辦譙家墳村。沒想的是,讀者在評論中一邊倒,幾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