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王朝是如何劃分的?原來只要認可華夏文化便可稱為正統王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百科給出的正統朝代的定義,通常指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政權被民眾及後世所認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評價。
何為正統?
正統說多來自亂世,如與中原王朝對峙的少數民族朝代或者外族入侵朝代,如五胡十六國時期,與中原王朝對峙的五胡政權,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正朝代。
如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因曹魏承漢並下啟西晉,正史三國志也尊魏為正統,故三國時期的正統就為魏。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南下與中原王朝對峙,中華大地開始了一個多個政權並立的大分裂時期。
至後世編纂晉書時,正統說又引起了人們的爭論。
五胡十六國時期,與東晉對峙的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秦五胡及其他割據政權以載記的形式入晉書,東晉被史書尊為正統。
《十六國春秋》和《三十國春秋》為《晉書·載記》提供基本史料之外,也啟發了《晉書·載記》的正統觀。
一方面,《十六國春秋》和《三十國春秋》皆以東晉為正統;另一方面,二書都對十六國的地位有所認同,前者不廢其年號,後者稱僭主為王。
《晉書·載記》雖未沿襲後兩條書法,但對十六國歷史的認同,是有二書之影響在內的。
唐朝時已然華夷一體、天下為家,寬廣胸襟的唐人多少還是把十六國歷史載入正史之中,撰寫正史《晉書》更創造性地採用本紀、列傳與載記並列的形式,將十六國時的政權列入了正史而不是對立的霸史,賦予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適當的歷史地位,儘管仍稱僭偽,其實已經淡化了華夷觀念下的正統意識。
顯示出唐人對十六國史較為開明的態度。
在中國人傳統的華夷觀念中,華夷界限通常是文化而不是種族
清朝認同中華先祖,認同與漢族等各族共祖,認同中華文化、文字、政治制度。
最終完全被漢文化和漢族政治制度所同化。
從歷史來看,滿清(即後金女真人)作為中國的一個邊疆民族,它一直傳承著與漢族中國打交道的歷史文化。
我們從遼金史中知道,遼國契丹人和金國女真人一直是鄙視南部宋朝(「大宋國」)的漢族文化的,幾乎就是很自大地把它視為「懦弱文化」。
只是在萬難避免的「國際」交流中,才懂得了「華夏」、「中國」在文化上的意義,各自搶奪著「華夏」正統地位,並很正能量地自詡為「中國」即「中央之國」,以獲取人民大眾(國家內涵)對遼金政權的認同(史實中宋朝政權確認了自身「朝貢國」的地位——緣於認知局限,更替性千年封建王朝為「非主即奴」從屬翻轉關係的「普世真理」不屈不撓地奮鬥了千百年)。
儘管兩者政權對立,文化卻無法遏制地發揮著自身相兼相融的特性。
後人可以在遼金的居室建築風格上找到宋朝文化的特點;也可以在宋朝的起居飲食文化的逐漸改變上,找到遼金對它的影響。
當前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正統朝代包括: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對於唯一政權朝代來說,不存在正統之爭。
即便是元朝和清朝,儘管是少數民族建立統治政權,也認為是正統。
宋朝的國土面積都不如秦朝,為什麼能稱為大一統朝代?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分別有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其中北宋被稱為大一統王朝的爭議最多!有些專家認為:宋朝只是一個割據政權,最大碼的國土面積算不上「大」字!
兩宋並非大一統局面,卻被稱為宋朝而非宋國,原因何在
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兩漢時期、隋唐兩朝,還有後來的宋元明清,等這些朝代莫不都在歷史史書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不過你們發展沒有,兩宋比較獨特,除了它以外,其它朝代都是大一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