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三國割據史的始作俑者!曹魏,孫吳,劉蜀皆為此家族的棋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結合三國演義以及一些史料推測出三國連年戰亂的始作俑者——司馬家族。
請注意「推測」這個詞,本文的推測只能代表一種可能性,筆者僅能從一些零星的史料中加上一些合理的推論,得出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長達幾十年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實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與晉朝宣皇帝司馬懿下的一盤很大的棋!而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勢力則是被司馬家玩弄於股掌間的棋子罷了,整部三國史其實就是司馬家對諸侯的智商壓制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如若不信,讀者可以理解本文即是一次對三國歷史的笑談。
本文將從六個方面推測這段可能發生的歷史。
1.三國在歷史長河中的獨一無二性
縱觀整個中國史,是一個統一與戰亂交替出現的歷史。
但是三分天下的獨特局面僅在東漢末年出現,其餘割據史均是多個國家連年混戰或者一家諸侯獨大最終一統天下,多國混戰比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唐朝後的五代十國等,在短時間內(一代人以內)一統天下的例如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明、共和國等。
也就是說,三分天下的歷史是唯一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段獨立的歷史?答案就是天意和人謀。
雖然歷史容不得假設,但是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規律作出以下推論:曹操打敗最強大的敵人袁紹過後,統一北方,眾所周知古代中國的人口集中在黃河流域,南方地區是尚未開墾的貧瘠之地,南方的人口、經濟、名門望族與北方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說白了曹操已經問鼎中原,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南方的吳國的覆滅僅在旦夕之間,吳國內部一片主張投降之聲。
按正常的劇本就是,吳國要麼直接投降,要麼負隅頑抗最終十年之內天下盡歸曹魏所有,魏武帝建立魏朝,中國又進入穩定的時代。
但是真實的三國史卻是這樣的,劉備這個買草鞋蓆子出生的平民在多年的奮鬥生涯中沒有得到根據地,正鬱郁不得志逃亡途中越檀溪後遇到當時隱居的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劉備素問司馬徽有經天緯地之才,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成就霸業。
但是司馬徽果斷拒絕,並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即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來同拜龐統和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規劃了所謂「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的根據地。
當時劉備雖從未成器,但估計其憑高超的領導能力使得眾多猛將謀士始終凝聚於其身邊,然後在諸葛亮這個奇才的輔佐之下建立蜀漢政權割據一方,鼎足之勢成矣,其後的時間裡魏、蜀、吳三家相互制約,有了長達六十年的戰亂。
所以說總的說來,三足鼎立之勢從表面上看是劉備、諸葛亮、孫權、魯肅、周瑜等一干人等人為操縱的獨一無二的歷史,其實這背後隱藏著司馬家族的驚天陰謀,後文將進行分析。
2.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司馬懿的血緣關係
表面上三足鼎立之勢是由上述人等造就,但本文結合史料推斷:司馬徽才是這一切背後的驚天大BOSS。
司馬徽(?-208),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東南20餘里洞林寺側(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稱於世,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隱士。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
現在筆者經過百度地圖的搜索,得到司馬徽老家禹州曹徐村和司馬懿老家溫縣的地圖如下圖所示。
司馬家族
然後通過公交系統查詢禹州到溫縣的距離為165公里,注意這並不是直線距離,保守估計直線距離在12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算比較短。
綜上所述,司馬懿和司馬徽都是河南人,且老家相距不遠,也就是說司馬懿和司馬徽之間是可以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的。
「司馬」這個姓是比較稀有的姓氏,加之司馬懿和司馬徽又是老鄉,三國之前諸侯混戰,全國人口銳減至不到800萬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3萬),這就更增加了司馬懿和司馬徽有血緣的可能。
由此可推測:司馬懿和司馬徽可能有血緣關係。
但單憑這個推測並不能站住腳跟,下面將從史料中對其二人的關係進一步證明。
帶著疑問在網上進行搜尋,得出了以下有力證據,發現司馬徽與司馬懿確實有血緣關係!
《重修太史廟記》碑文曰:「司馬子長(註:司馬遷)四柱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壽七十三歲,卒於丙寅年九月初四日。
有二子,長臨,字與仲;次觀,字何求。
史通,臨之孫也。
莽為安漢公,封史通。
史通避莽亂,偕逢萌居嵩陽。
『司馬徽』正臨嫡派,今子孫或在洛陽,同姓;或在襄陽,馬姓。
觀之『八世孫為懿』,傳帝十五葉,辟劉宋之禍,去司返高門。
又有女為楊敞夫人。
敞後傳帝二世,前五代終始,皆子長之裔也。
而觀裔司馬君實,與臨裔司馬徽,皆別有不朽,以德不以位……」
由此可得結論:司馬徽和司馬懿都是司馬遷的後代,並且是八代以內的事情。
司馬徽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隱士,其水平很可能超過諸葛亮、龐統之輩,因為「臥龍、鳳雛」的名號就是司馬徽給取的,可以理解為他在為諸葛亮、龐統打廣告。
當時出生名門的青年才俊司馬懿不可能不知道中原有如此高士,而且這位高士還是自己的親戚,其住所又如此之近,所以他們極有可能經常互通往來。
以上推論是本文的靈魂所在,後文的論述將水到渠成地展開。
3.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陰謀
諸葛亮的才學其實並不為當時的人所認可,由《隆中對》第一句不難看出:「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說白了當時諸葛亮在南陽種田,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以為他在吹牛,只有其好友崔州平、徐庶相信他確實有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諸葛亮不毛遂自薦,是很難有諸侯知道這個人才的。
此時天下大勢其實已經確定,曹魏用不了太久就可以統一中國。
劉備越檀溪偶然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後,劉備想請這位第一高士出山輔佐,司馬徽斷然回絕,卻把諸葛亮、龐統推薦給劉備。
據史料記載司馬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連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勸他說,人家有所疑,才問你,你哪能一概說好呢!你這樣一皆說好,並不是別人問你的本意呀!德操說:「像你這樣說,也很好!」李瀚《蒙求》詩曰:「司馬稱好。
」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從此出此。
其實,司馬徽並不是一味的好好先生。
劉備訪問他,問天下大事,他在推薦諸葛亮、龐統時卻態度堅決,語氣十分肯定。
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臥龍、鳳雛。
」劉備問是誰?他說:「諸葛孔明、龐士元」。
其推薦諸葛亮、龐統的態度一反往常,由此可看出他很可能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諸葛亮、龐統卻乖乖中計。
後來經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後,這位老謀深算的水鏡先生說了一句看似非常不經意的話,卻暴露了其狼子野心:「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該句話說明作為著名的高士的司馬徽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劉備和諸葛亮得不了天下,但他為什麼力薦諸葛亮、龐統給劉備?他不可能不知道三足鼎立後給人民帶來的是連年戰亂,無數家庭都將飽受生離死別的痛苦,中國國力也將因內鬥逐漸衰弱,可能導致外族入侵(這在晉朝後的「五胡亂華」的浩劫中得以應驗),為什麼作為高明之士的司馬徽敢冒著陷整個民族與不義之地的風險做出這個決定?難道他想做歷史的罪人?只有以下兩種可能:
司馬徽唯恐天下不亂,是個類似於尼采的瘋子;
司馬徽可以在三方割據中得利。
顯而易見,第二種是最說得通的。
據史料記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琮率荊州降曹,司馬徽也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由此可看出,司馬徽在諸葛亮出山後,毫不猶豫地投靠了曹操!!而當時劉備要用他他卻斷然回絕,這充分證明了司馬徽根本不看好劉備,他知道曹魏才是他司馬氏的用武之地!以司馬徽的智商,既然投靠了曹操,他就有必勝的把握可以取得天下,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郭嘉。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郭嘉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人物。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我們再看司馬懿的檔案:公元201年(建安六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
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詐病是司馬懿的拿手好戲,後來又有他「詐病賺曹爽」的典故。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懼之,只得就職。
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注意這裡,郭嘉病逝於公元207年,而司馬徽出山於公元208年。
司馬懿在201年就已經認識曹操,憑司馬懿的智商很明顯看出當時的局勢對於司馬家沒有任何機會可言。
郭奉孝才華橫溢,天下必歸曹氏所有,這就是當時司馬懿的想法。
哪知道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於207年,故公元208年司馬懿發現時機已至,半推半就之下出任職務。
不得不說司馬得天下是有天時的幫助的。
曹操在這時候急於得到司馬徽、司馬懿正是希望有人能填補郭嘉的空缺,而此二人都是智謀極高的人,正和曹操之意。
此時司馬徽、司馬懿同在曹操手下任職,按照理想狀況,司馬徽主內,掌管文官集團,司馬懿主外,擔任大都督,則只要等到曹氏衰微,天下就盡歸司馬氏所有。
多麼好的如意算盤,可惜司馬徽身體不好於當年病逝。
這時司馬家大事就全由司馬懿一人承擔。
司馬徽死後,司馬懿孤掌難鳴之下,儼然司馬家奪天下的遊戲難度瞬間由「普通」變為了「困難」,然而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最終完成了這一壯舉,那麼他要怎樣才能得天下呢?答案就是——千方百計阻止三國中任何一方統一天下,韜光養晦,籠絡人心。
且看他如何做到這些。
4.赤壁之戰
司馬懿在赤壁之戰沉默,阻止曹魏統一。
赤壁之戰是三國史上舉足輕重的一戰,曹魏的失敗和孫劉聯軍的勝利直接導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能取得勝利有以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1)北方士卒不慣水戰;(2)曹操被周瑜用反間計錯殺蔡瑁、張允;(3)周瑜與黃蓋使用苦肉計騙取曹操對黃蓋的信任;(4)龐統獻連環計,曹操採用之;(5)「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魏一方對南方氣候不了解,沒算到冬天會刮東南風。
而曹魏一方只要保證(2)、(3)、(4)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不滿足,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取得勝利,滅東吳。
而在這三個關鍵性步驟中,曹操均被孫劉聯軍謀士智商完美壓制,而其身邊的謀士竟然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計謀。
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此時假設司馬徽已經逝世,那不禁聯想司馬懿在幹什麼?三國的評書中說:
司馬懿在曹操身後,站在徐庶旁邊,觀察徐庶的表現。
徐庶不語,司馬懿欲發表看法,徐庶搖頭,司馬懿便沒有說話。
以司馬懿的智商,所謂的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均不會逃出其法眼,雖然他當時官職不大,但是一向唯才是舉、廣納忠言的曹操是不會看不起他的發言的。
他不道明真相的原因在於,他想看曹操輸。
如果曹操贏,司馬家空手套白狼的奪天下戰略就失敗了,說不定統一天下後曹操學劉邦來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司馬懿也不能逃脫,因為曹操曾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象,非常討厭司馬懿,並告誡曹丕此人不可掌兵權,一直不殺他一是要用其才,二是怕寒天下士人之心。
基於這兩點重大原因,司馬懿選擇了沉默。
曹操赤壁敗走後說過:「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司馬懿此時偷偷地笑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建立了奪天下的基本方案——拖。
曹操不死,他永遠翻不了身,曹操年紀太大,肯定活不過司馬懿。
5.黃承彥與司馬徽不能說的秘密
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岳父,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也是一位隱居的高士。
在三國演義中他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打醬油的碰到劉備拜訪諸葛亮,第二次是指點東吳陸遜走出諸葛亮的八陣圖,他一直以一種世外高人的形象出現。
其第二次出現的大概背景如下。
呂蒙白衣渡江占領荊州,關羽於北方撤退之時被東吳所殺,劉備領大軍七十萬伐吳為關羽報仇,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全軍覆沒,劉備往東逃至白帝城,諸葛亮料定陸遜必想承勢滅掉西川統一南方而西進,但是諸葛亮早在半路上設下堪比十萬精兵的「八陣圖」,陸遜果然進入八陣圖後出不來了,而此時黃承彥出現了,有以下與陸遜的重要對話:
正驚疑間,忽見一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
」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
遜問曰:「長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諸葛孔明之岳父黃承彥也。
昔小婿入川之時,於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
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臨去之時,曾分付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
老夫適於山岩之上,見將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將軍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
」遜曰:「公曾學此陣法否?」黃承彥曰:「變化無窮,不能學也。
」遜慌忙下馬拜謝而回。
說白了,就是陸遜進入八陣圖已經死定了,諸葛亮曾告誡黃承彥以後如果有東吳大將困於其中,千萬不可放他出來。
那黃承彥為什麼違背貴為軍師的諸葛亮的軍令放他出來?就是因為黃承彥不想看陸遜死後江東無力對抗蜀漢,不想看到蜀漢統一南方。
他不惜犧牲蜀漢政權、女婿諸葛亮和女兒黃月英的利益放走陸遜,其原因何在?就是他也想割據,拒絕統一。
黃承彥與司馬徽都是當時互相認識的名士,經常進行學術討論。
在此可以做出一個大膽臆測:黃承彥與黃月英是司馬徽布在諸葛亮身邊的兩枚棋子,在關鍵時刻將發揮作用,為司馬家牟利。
而且此段事件並不是《三國演義》杜撰,早在唐代杜甫就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也就是說此事件是極有可能真實存在的。
6.司馬懿隱忍得天下赤壁之戰後,司馬懿主要幹了兩件事:一直隱忍,並最終在曹操有稱帝意願時持堅決支持態度騙取了多疑的曹操的信任,曹操沒有在死前殺他;
司馬懿看出曹植只能作為一個風流倜儻的文學家存在,最終奪得皇位的肯定是曹丕,他為曹丕出謀劃策,屢建奇功,深受曹丕重用,曹操死後司馬懿擔任要職為以後的霸業打下了基礎。
司馬懿的一生就是隱忍與等待的過程,其城府之深令人嘆為觀止。
此時輪到魏二代曹丕執政,曹丕是一代雄主,廢漢帝自立,並想在有生之年吞併吳、蜀。
而軍事上的重任自然而然地交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明知此時不可以滅蜀、吳,所以戰爭只能輸,不能贏。
此時劉備剛死不久,且伐吳之戰元氣大傷,蜀國處於衰退之時,蜀二代後主劉禪即位,而諸葛亮與李嚴為顧命大臣,蜀漢政權的權利其實牢牢掌握在這兩人手上,而諸葛亮是丞相,是頭號顧命大臣。
說白了此時諸葛亮威名遠揚,且五虎上將的馬超、趙雲、黃忠尚在,此次伐蜀即便失敗也無法撼動司馬懿在朝中的地位。
此次伐蜀如果魏國傾巢出動,蜀漢其實難以抵擋,偏偏司馬懿在此時出了個五路進兵的餿主意:魏國出十萬,鮮卑出十萬,東吳出十萬,南王孟獲出十萬,降將孟達出十萬合理圍攻蜀國。
此段歷史類似於戰國時期合縱攻秦,卻被諸葛亮以連橫之計輕鬆化解。
五路大軍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官,且各自都來自不同的國家為的是不同的利益,以「烏合之眾」形容他們並不為過,這樣的五十萬大軍註定要失敗,反而成就了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佳話。
司馬懿的這個餿主意正是利用了曹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的心理。
此次戰役司馬懿又通過其老謀深算在阻止統一,因為曹丕也不是省油的燈,司馬家族要在他手底下篡奪皇位可能性為零。
所以必須再等,等到曹丕死!
後來魏二代曹丕早逝,輪到魏三代曹睿執政。
雖然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曹氏家族是個例外,曹睿仍然是一代明主,估計此時司馬懿都有點兒絕望了...他惟一的選擇就是再等待,並且籠絡人心。
司馬懿於1800多年前就深諳「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在外統兵收買將士的心。
曹睿並不相信他,把他貶為平民。
後來由於魏國大都督曹真無法抵擋諸葛亮的攻勢,司馬懿成為大都督,去祁山抗蜀。
在與諸葛亮多次的戰爭中,司馬懿多次在明明占據優勢兵力的情況下避戰不出,並不是由於他打不過蜀漢,實則是他不想滅亡蜀漢,又同時不能讓魏國輸,所以就算諸葛亮給他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之,他還是不戰。
甚至在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時放走諸葛亮,這一高端手法與西安事變放蔣介石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不想諸葛亮死,他還要利用諸葛亮穩固蜀漢政權。
唯一一次象徵性的伐蜀是在秋雨綿綿之際,因泥石流、山洪暴發等原因為由草草收場。
在此之後司馬懿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並且在等待的過程中親手教育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
要說諸葛亮相比於司馬懿最大的失算就是沒有好好栽培子孫,讓其子孫成為棟樑之才。
司馬師、司馬昭常年雖父統軍,司馬懿隨時向他們傳授自己的秘訣,可以說這兩人保證了後來西晉的建立。
曹睿也是一代明主,他曾御駕親征,擊敗東吳,且治國有方,但是他最大的失誤就是重用司馬懿,並命其為顧命大臣。
司馬懿深知他在曹睿的手下篡奪皇位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而司馬懿的長壽大概也是天意,硬是撐到魏四代曹芳上台,最後以退為進出任太傅,通過「司馬詐曹爽」取得魏國實際大權,其實這一以進為退的手法筆者一直以為是一道險棋,曹爽稍微聰明點兒司馬家所有人就人頭落地了。
我至今不明白為什麼司馬懿使用這招,只能說我太年輕。
司馬懿就這樣熬,依靠長壽和權謀撐到魏、蜀、吳三家歷經多世最後衰敗,然後通過兩個聰明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取得天下,最後其孫子司馬炎逼魏帝讓位則是水到渠成。
7.對晉朝的評價及司馬家陰謀產生的蝴蝶效應
司馬家通過篡位得天下,其正面作用為結束了三國混戰的局面。
但是通過分析可知,其實三國史是由司馬家為一己私慾操縱而產生的災難史,典型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雄姿態,而司馬懿之孫司馬炎並沒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窮奢極欲。
司馬炎非常好色,好到什麼程度呢?他曾經在中級以上的官員和普通士族家庭中挑選了五千名處女進宮為自己服務,滅吳以後,又在吳地選擇了宮女五千人,總計一萬人。
這一萬人可不是服務員,而是隨時都有義務陪司馬炎上床的。
且其在任期間貪腐嚴重,三國時期遺留下來的人民內部矛盾根本沒有改善反而加劇,這是導致晉朝為短命王朝的最重要原因。
最要命的是司馬炎的太子是個弱智,他卻不換太子,導致後來晉朝土崩瓦解,剛剛統一的中國又陷入連年戰亂,魏國好不容易使得人口增長,但歷史上著名的浩劫「五胡亂華」致使漢人人口再次銳減,到了304年五胡亂華以後,由於漢族遭到胡人貴族與胡人武裝移民的大量屠殺,加之空前饑饉和疫病,以及殘酷剝削導致的生活貧困化,導致漢族人口進一步銳減,而胡人由於處於生存優勢地位,其人口增長更為迅速,並進一步深入到中原腹地,甚至在以往鮮有胡人移民居住的今河北、河南地區,也出現了大量胡人移民聚居區,例如在今河北省南部的後趙都城鄴城地區,胡羯人口竟高達至少20萬人以上,在今河北、河南境內的滏口、石瀆、黎陽、桑壁、陽城、陳留、棗強、枋頭等地,也都出現了大量的胡人軍屯(即胡人武裝移民據點),由此可見在前後趙時期,中原地區的胡人人口比重應比西晉初年更大,有可能已經接近當時中原人口的半數,民族比例可能已經接近於1:1。
也就是說,司馬炎對當時中國的衰落要負不可推卸的責任,其產生的蝴蝶效應殃及後代,如果不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聯手策劃的驚天大陰謀,可能後世就不會有五胡亂華、南北朝、蒙古殖民中國、滿清殖民中國、八國聯軍入侵、甲午戰爭失敗、沙俄侵吞領土、八年抗日戰爭等等一系列的民族浩劫,這些浩劫陷中國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晉朝之前的朝代,中國從未被任何外族打得落花流水,現在中國也不需要看美國臉色行事,要不是司馬家說不定中國國家隊也能進世界盃八強了...雖然這些都是美好的願望,但是歷史容不得假設,司馬家的驚天陰謀卻在今天終於暴曬於正義的陽光之下。
三國第一神人,諸葛亮只能三分天下,此人的弟子卻能一統中原
三國中一共出現過三個神人,第一個是給張角《太平要術》的南華老仙,第二個是擁有《遁甲天書》的左慈,第三個是擁有《太平經》的于吉。咱們先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個人。南華老仙通常被認為是莊子,也就是後來的南...
臥龍、鳳雛、冢虎,《三國演義》中著名人物的外號你知道幾個?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這些當世豪傑憑藉自己的才華或指點江山、或南征北戰,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在《三國演義》中,你知道那些名人的綽號嗎?1.諸葛亮
三國智力大排比,沒想到第一名竟是這三人的老師
今天小編就根據《三國演義》來大致的排下三國的各個風雲人物的智力,《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各個人物的介紹並不一樣,雖說《三國演義》不乏對各路人物的過度神話,但還是有一點根據的,史實還是要跟著歷史...
三國最神秘的人物,布下了一盤棋局,決定了三國歸晉
導讀: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成了壓垮漢室的最後一根稻草。儘管後來起義被成功鎮壓,但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袁紹、劉表等人擁兵自重,漢室名存實亡。各勢力之間相互征伐,百姓民不聊生,有才之士...
諸葛亮都服 此人的弟子卻能一統中原
三國中一共出現過三個神人,第一個是給張角《太平要術》的南華老仙,第二個是擁有《遁甲天書》的左慈,第三個是擁有《太平經》的于吉。咱們先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個人。南華老仙通常被認為是莊子,也就是後來的南...
三國:三國演義中最神秘的大佬,或是他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讀完三國演義,才發現三國中藏有一位神秘大BOSS,此人運籌帷幄,廣羅人才,天下格局變幻步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最終司馬家族一統天下 。此人就是司馬家族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的總導演,是他一手操作...
三國時期最大的boss,他暗中掌控整個天下,連曹操都被玩弄於股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
三國亂世為何終歸晉,其實早年水鏡先生司馬徽便給出了答案
三國是一個動盪紛爭的年代,從黃巾之亂到董卓亂政,從諸侯爭霸到三足鼎立,直到最後晉朝一統。期間經歷了無數的興衰。早年劉備在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時,水鏡先生曾這樣說道:「臥龍鳳雛,得以可安天下」,而恰...
三國智力最高有誰?前五又是誰?他們都有哪些獨當一面的技能?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作為一部經典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在那個年代是我們心中白看不膩的巨作。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無理由的第一。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真必須分出個高低。然而三...
三國此神人隱士的出現,歷史便發生巨變,一語道破諸葛亮之命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分歸晉真是由好好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聯手主導的嗎?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風起雲湧的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也湧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如果單看東漢末年和三國鼎立初期,可能誰都不會想到最後竟然會是由司馬家族完成了統一。三國著名的隱士好好先生司馬徽,也就是大...
司馬「八達」與諸葛「龍虎狗」主宰華夏百年命運
後漢三國,群雄逐鹿,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但最後被隱藏的「冢虎」司馬懿後人歸於一統。「冢虎」指司馬懿,「臥龍」便是諸葛亮。世人多認為諸葛家族到諸葛亮去世其輝煌就過去了,其實不然,諸葛家族不只...
三國中的謀士一個比一個厲害,後三個聯合在一起天下無敵
第十名 姜維整個三國中,文武雙全的人沒有幾個,姜維可算得上其中一個。他是蜀漢的謀士,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
為什麼水鏡先生只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卻不提「冢虎」司馬懿?
三國時代有許多非常有名的預言,如影響袁術一生的「代漢者,當途高」、如曹操做夢時候的「三馬同槽」!小編認為,對劉備來說,影響他最大的預言,莫過於當年匹馬躍檀溪,水鏡先生司馬徽對他說的:「臥龍鳳雛,...
解密三國之亂是水鏡先生做的局嗎?
司馬徽,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此人不顯示不露水,可以說在三國戰局中屬於超脫任何一個勢力之外的人,然而這或許才是他謀取天下最便利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