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投降後成名的六大將領,萬人敬仰,是何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雖然在那個時期很亂,但是這些外部原因絲毫沒有阻擋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
有些大將是因為主公不看重,所以沒有得到重用,但是在他們換了主公後,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進而得到一番大事業,也不算辜負了後來主公的期望。
張郃是韓馥的部下,參與了那次黃巾起義的鎮壓,但是這個人不靠譜,韓馥直接把冀州雙手奉上,當做禮物送給了袁紹,隨之,張郃就成了袁紹的小手下,連冀州都雙手奉上,小小士兵算什麼,他一點也不在乎的。
袁紹在經歷官渡之戰的時候,有位謀士郭圖,他給袁紹出了主意,但偏偏他非常相信這個謀士,張郃的話他一點也不放在眼裡,覺得他能知道什麼,還是郭圖的話比較可信,然後就意料到了,果然失敗了,袁紹有點後悔。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之後,郭圖就開始盯上了張郃,認為這小子太礙事了,得把他幹掉再說,於是就開始了陷害,沒辦法,張郃在這裡待不下去了,所以就得找地方了,去別的地方呆著吧,於是帶著其他的兵將一起去找曹操大哥了。
其實在之前,曹操就聽說過張郃,雖然自己很喜歡他,但是他畢竟是人家的兵,只有羨慕的份了,如今知道張郃來投靠他了,別提有多高興了,親自去迎接他。
果然曹操看人還是挺準的,在之後的戰役里,張郃立下數不清的戰功,居然讓劉備都害怕。
他曾經多次帶著士兵攔截諸葛亮,那時,諸葛亮在北伐,最後,他上了諸葛亮的當就被殺了,可是有一種不同的說法,就是司馬懿非要逼著他去追蹤諸葛亮,就是因為這,張郃就被箭射中了膝蓋,然後就立刻無法行走,之後就死在了木道門那裡。
請輸入圖片描述
徐公明也就是徐晃,之前的大哥是楊奉,但是楊奉不爭氣,和曹操打仗的時候敗給了人家,於是徐晃就尋求更強的大哥曹操去了。
果然,他不負眾望,在和曹操合作的多起戰役中,他起了不小的作用。
請輸入圖片描述
黃忠,是劉表的士兵,他當時還不太出名,只能算一般,也沒有多少戰功,之後他就投靠了劉備,但那時,他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如果還像以前一樣,沒有什麼出色的戰績,那麼他的一生都不會出名。
但是,投靠劉備轉變了他的命運,一刀把夏侯淵殺死了,然後就上了豐功偉績榜,之後就很出名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魏延之前和黃忠一樣,都是劉表的士兵,然後都投靠了劉備,這個劉表也是沒本事,自己的士兵都投靠了別人。
在他投靠劉備之後,很受他看重,於是,他就奉命鎮守關中,十幾年都相安無事,可是劉備不久就死了,他就跟著諸葛亮打仗,成績還不錯,但是他最後因為一句謠言,就被殺了,真可惜!
請輸入圖片描述
張遼之前的主人都不太行,然後他就選擇了曹大哥,之後就一直在他的庇佑下做事。
他是在合肥之戰之後,打敗了孫權的大軍,之後就出名了。
姜維是諸葛亮的繼承人之一,北伐多次,戰績斐然,但是因為後主劉禪太慫,投降了曹操,所以姜維就被殺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六名大將,在原先大哥的手底下做事的時候,都沒有受到重用,才能都被埋沒,沒有一雙慧眼可以發現他們,直到後來,換了主公後,終於名聲大振,響徹江湖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此人是袁紹的謀臣,卻為了曹操,害死哥哥一家,後來拖死諸葛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袁紹作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並不是《三國演義》之中那樣愚蠢的人,恰恰相反,早期的袁紹可以說非常好,很會做人,史料記載「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所以當時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士子紛...
歷史中的大人物01:諸葛亮與隆中對
真的很博通專欄以後推出一種新的形式:「歷史中的大人物」。希望大家多提意見,也可以留言寫出自己所關心的人物。由於筆者在少年時候最喜歡諸葛亮,所以將諸葛亮放在第一期。
諸葛亮為什麼要輔佐劉備
諸葛亮在三國那個時期是數一數二的人才,尤其被一些小說演繹的可謂多智似妖。雖然小說上的諸葛亮多有誇張,但是諸葛亮的才能是不可否認的。那麼,如此有能力的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當時還沒有什麼實力的劉備做主公呢?
三國篇 第六十六講 南征之謀
各位看官,上一講我們講到,袁紹謀劃稱帝,因部下反對,沒有成功。曹操攻占河內,殺了依附袁紹的眭固。袁紹想要集結兵力,一舉消滅曹操。袁紹任命審配、逢紀主持軍事事務,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丑...
三十六計:趁火打劫之《曹操占冀州》
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爭奪地盤,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戰敗,回到了冀州。正在他心煩意亂的時候,他的第二個妻子勸他在三個兒子袁譚、袁熙和袁尚中找一個做接班人,好協助他抵抗曹操。袁紹於是和四個謀臣商量說:「...
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他的死直接影響了此後13年的局勢變化
在三國的歷史中,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遺憾,那就是郭嘉未能與諸葛亮、周瑜等人進行一次智斗。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徹底神化,似乎諸葛亮才是智者,其他的謀士而是二缺。這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不會出現的,有...
三國第一蠢蛋謀士,蠢到哭!餿主見一大堆,主子還待見!
說到三國時代的謀士,大家都喜歡爭誰最強。有說郭嘉,有說諸葛亮,有說司馬懿,還有有說周瑜、賈詡、荀攸等等。反正就是吵一萬年,也吵不出個定論,誰也不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