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董卓的西涼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分三國,在天下還未分三國之前,董卓的西涼軍威震天下。
西涼軍是東漢末年非常彪悍的軍隊了,能與之匹敵的貌似只有公孫瓚幽並兩地的騎兵。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
自古隴右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西涼胡漢雜居,民風強悍,向來是出驕兵悍將的地方。
董卓帶三千西涼軍就收編了洛陽諸軍,嚇跑了袁紹,雖然有政治因素,但嫡系人馬的威懾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除了孫堅、曹操,居然沒人敢主動進攻;孫堅號稱三國前期最強戰將,差點被西涼軍二流戰將徐榮給擊敗了,後來打敗胡軫也是因為呂布作亂。
差點擊敗孫堅和曹操的徐榮,後來在西涼軍內戰中被李傕所殺;李傕還打敗鎮壓黃巾時的名將朱儁。
要不是西涼在董卓死後,四分五裂,自相殘殺,不知道曹操、袁紹如何對付這個兇悍不訓的集團。
西涼軍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涼州政府軍),董卓死後由部將李傕率領。
另一支是馬騰、韓遂的部隊(涼州起義軍),後馬超繼任西涼軍首領。
馬騰軍有羌人、羌人很雜、一部分有白人血統,所以有種說法,馬超軍的長槍陣是歐洲傳過來的。
董卓軍有胡人,即匈奴人、匈奴人也雜、但漢化更多一點。
匈奴人善騎射、羌人善長槍。
西涼軍中有不少是盧水胡,算是匈奴別部,但也是匈奴的敵人,漢朝時就有大量的盧水胡加入漢軍和匈奴作戰,從漢、三國到晉,盧水胡對中原政權一直很忠心,後來基本都漢化了。
也有人說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西涼軍這個軍隊,只是三國演義上的虛構。
董卓進京所率領的是正兒八經的「北軍」,也就是漢帝國的「中央軍」。
董卓進京前的職務是并州牧兼河東郡太守,而之前他以中郎將的身份率領三輔騎士二萬(曹操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董卓部下一段時間與董卓相識的,因為曹操當時就是北軍的騎都尉,指揮五千三輔騎士)跟隨由司空改任車騎將軍的張溫在涼州平叛,平叛的對象就是所謂的「西涼亂民」,也正是因為此戰,董卓因戰功被封并州牧兼河東郡太守的。
但是此戰後,朝廷的任命董卓改任并州牧後,按制度,他就要交出北軍的兵權。
所以最後他上書朝廷說:并州的邊境,胡人反覆無常,請允許我帶領現在的軍隊去并州。
朝廷不允許,最終董卓只好交出大部分兵權,只帶了五千騎兵去了并州,後來何進調集董卓進京時,董卓率領正是這五千北軍出身的三輔騎士。
三輔是漢代設立的京兆、左扶風和右馮翔。
京兆指的是「京都」,而左扶風,右馮翔指的是在京都附近的兩個衛星城,也就是京城防禦體系的兩個分支。
而這三個地區,被稱為三輔。
三輔騎士指的就是在京師附近召集的騎兵。
所以,三國演義中所謂的「西涼軍」完全是個虛構的產物,要是硬要往上套西涼軍,那就是當時造反的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韓遂等人的「涼州叛軍」。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見解。
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
馬騰(?-212年),字壽成。 扶風 茂陵(今陝西興平)人, 東漢末年割據 涼州一帶的軍閥,伏波將軍 馬援的後代, 馬超、 馬休、 馬鐵之父。馬騰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性格賢良忠厚,受...
董卓、牛輔被殺,對我們涼州兵團算是個事?先看看我們老對手韓遂、馬騰的隊伍換了多少老大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看到牛輔的首級,王允肯定鬆了一口氣。董卓帶兵撤退到長安前,留下的三員大將牛輔、董越、段煨中的兩位已經報銷——董越被牛輔殺死、牛輔被自己僕人殺死。而另一位段煨此時...
最被埋沒的西涼猛將:打飛曹操擊敗孫堅
讀三國喜歡魏武的雄才大略,劉備的韜光養晦,孫權的揮斥方遒;也喜歡典韋的逐虎出澗,趙雲的渾身是膽,周泰的奮勇驅嫌;還喜歡荀彧的沉著冷靜,諸葛亮的深謀遠慮,周瑜的雄姿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