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赤壁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是三國史上乃至中國史上家喻戶曉的戰役,這場戰役的重大意義在於使曹操不能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原,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神乎其神,但小說畢竟只是小說,根本無法代表正史,那麼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有何不同呢?

首先,就是對諸葛亮和周瑜這兩個形象的塑造。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也確實享有其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真的像小說中所描述的那麼神奇,草船借箭,借東風,諸葛亮三氣周瑜,以及周瑜見諸葛亮富有才華,想除掉他等等,這些情節在歷史上都是子虛烏有。

史書上記載周瑜「性度恢郭」,意思就是說周瑜氣量大,品質好。

那麼問題來了,周瑜氣量大,怎麼會被諸葛亮活活給氣死呢?周瑜人品好,又怎麼會想設計除掉諸葛亮呢?

其次,使這場戰爭走向勝利的過程中,誰局首功?按照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但事實上,周瑜才是這場戰役的主人公以及功勞最大者,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赤壁》所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句詩所說的「周郎」就是周瑜。

還有宋代詩人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所云:「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這句話是讚揚周瑜的,注意那個「羽扇綸巾」說的可不是諸葛亮,其實說的是周瑜,這說明是周瑜在這場戰爭中運籌帷幄,才贏得勝利的。

最後,就是曹操和孫劉聯軍雙方的力量差距問題,小說《三國演義》說曹操一共83萬軍隊,事實上曹軍大概在30萬左右,因為曹操最初只是為了打敗荊州劉表的七八萬部隊,但後來連曹操都沒想到奪得荊州竟如探囊取物,不戰而勝。

之後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未曾去那裡,所以僅能調動襄陽的兩萬人,這由此可見,曹軍包括北兵和荊州兵,總共不足十萬人,再加上曹操最初的後勤補給並不是很充裕,所以,曹操最後大致共有八九萬人左右。

而孫劉聯軍是五萬人左右。

五萬對抗八萬,而且曹操所率的是遠征之師,軍困馬乏,可見雙方的力量差距其實並不懸殊。

《三國演義》能夠躋身於四大名著之一,說明它的文化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對於那裡面的歷史觀點,我們還是要以一種審視的眼光去看待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誰的功勞最大?其實都忽略了這個人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意圖統一中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一戰,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而逃,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典故,比如草船借箭、舌戰群...

赤壁之戰背後真相,曹操只帶了7萬人參戰!

公元208年,曹魏軍團在統一中國北方之後起兵五十萬餘進攻江南,想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成就統一中國的大業。面對北方的大兵壓境,江南的另外兩股勢力孫權和劉備面臨著生死抉擇,要麼投降,要麼等死,當然,...

羅貫中筆下的赤壁之戰欺騙了多少人?

公元208年,曹魏軍團在統一中國北方之後起兵五十萬餘進攻江南,想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成就統一中國的大業。面對北方的大兵壓境,江南的另外兩股勢力孫權和劉備面臨著生死抉擇,要麼投降,要麼等死,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