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人生態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蘇東坡這個人物是非常偉大的,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有非常多的內容可以介紹,今天,我想先從蘇東坡生平軌跡上的一個點切入。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發生「烏台詩案」,蘇東坡因王安石的求情免於一死。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蘇東坡當年死了,我們會損失多少文化,蘇東坡活到64歲,發生「烏台詩案」時蘇東坡42歲,如果沒有後面的22年,將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史產生什麼影響──1500多篇古文消失了,100多首古詩沒有了,包括《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內的200首詞沒有了,400多個寶貴的藥方沒有了,被後人譽為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沒有了,西湖上宛如長龍的蘇堤也沒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名言沒有了,遍布全球中餐館的那一道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東坡肉也沒有了……
●高風亮節的政治家
蘇東坡具有多重身份,首先他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儘管在北宋後期的政治活動中他不是最主要的政治家,但他卻是最高明、最值得崇敬的政治家。
我們來看看他作為一名政治家有什麼表現呢?
北宋後期,王安石得到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的支持,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法,非常激進。
由於朝廷上反對的人太多,王安石就採取一種手段,只要支持新法就可以被提拔。
這時蘇東坡站出來堅決反對,他認為新法推出得太草率,並沒有好好地論證,執行過程中存在太多弊端。
王安石急於求成,在6年間推出10條新法,使社會震盪。
所以蘇東坡堅決反對,也因為他的反對,他被貶官,後被逮捕流放。
若干年以後,宋神宗去世了,朝廷的政治格局變了,王安石也下台了,這時候司馬光東山再起,急於恢復舊法。
司馬光恢復舊法的熱情跟王安石推行新法的熱情一樣,他要在一年之內把新法全部廢掉,這時候蘇東坡又站出來反對了。
他反對司馬光不分青紅皂白地恢復舊法。
他在朝廷上跟司馬光爭論,認為新法中有的條例還是合理的,而且已經實行這麼多年了,老百姓都習慣了,你現在要一年之內把它全部廢除,又會引起社會震盪。
但司馬光是一個脾氣很倔強的人,雖然蘇東坡跟他私交很好,但是在朝廷上二人還是為了這件事情爭論得不可開交。
司馬光去世後,蘇東坡受到司馬光老部下的排擠。
在我看來,這真正體現了一名政治家的高風亮節,什麼是對國家有利的,我就發表什麼意見,甚至不顧自己的前途命運。
蘇東坡小的時候,他的母親程氏教他讀書,那一年蘇東坡大概10歲,讀到《後漢書·范滂傳》,范滂是東漢末期的政治家,因為堅決反對宦官專政,被朝廷逮捕。
范滂在被逮捕之前告別他的母親,他說我要報國了,以後不能孝順您了,希望您原諒我。
他的母親大義凜然地說,你這樣做是正義的,為正義獻身我完全支持你。
讀到這一段時,幼年的蘇東坡就問母親:如果將來我做了官,也像范滂一樣,您是否會支持?他母親馬上表示說:你要能做范滂,我為什麼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呢?我一直覺得蘇東坡的高風亮節,跟他幼年時候在母親面前立下的誓言是有關係的,這是他一輩子的信念,作為一名政治家,這是最可貴的品格,就是絕對不偽善,不投機取巧,一切從事實出發,從真理出發,這是作為政治家的蘇東坡留給我們做人方面的遺產。
●勤政愛民的地方官
蘇東坡一生在朝廷做官的時間加起來不到9年,他更多的是做地方官。
北宋有一個制度,地方官任期不得超過3年,超過3年一定要調動。
出於這個原因,蘇東坡去過很多地方做官,作為一名地方官,蘇東坡的政績如何呢?我講兩個例子。
蘇東坡政績表現最突出的地方是江蘇徐州。
他到徐州不久就遇到黃河泛濫。
由於徐州特殊的地理環境,邊上都是山,所以洪水到了徐州就瀉不出去了,徐州完全靠一道城牆把洪水攔住,城牆外全是洪水。
當時洪水離城牆的頂端不到一尺,一旦漫過城牆的話,全城都會被淹。
蘇東坡剛上任就立馬投入抗洪,他指揮全城人民先把城牆修好。
然而洪水一直不退,他又讓大家在城牆裡築一條堤壩,從裡面托住城牆,免得洪水把城牆壓垮。
然後又找了很多船,弄了很多柴草,把柴草燒了以後吊在外面的城門口,利用外來的洪水壓力把柴草堵住城門。
蘇東坡在城牆上面搭了一個帳篷,晚上就住在那,幾過家門而不入,但洪水一連幾十天不退,徐州城非常危險,蘇東坡就走到禁軍駐軍的營地去請求支援。
北宋規定禁軍只有朝廷下命令才能調動,所以儘管洪水來了,地方也無權調動。
蘇東坡走進禁軍的營房請求支援,本來禁軍是不敢出動的,但是當禁軍的首領看到蘇東坡渾身泥漿滿面憔悴,被感動了,決定參與抗洪。
在禁軍的幫助下,徐州終於躲過了洪災。
蘇東坡的過人之處在於,第二年,洪水雖然已經退了,但蘇東坡仍然動員大家在徐州周圍大修水利,特別是修堤岸,防止下一次洪水,我剛才介紹過北宋的官職3年就會調動,但蘇東坡能為長治久安著想。
第二個例子是他去杭州做官,蘇東坡到杭州做過兩次官:第一次是做通判,第二次是相隔15年後去做知州。
他第二次到杭州以後,發現西湖的湖面變小了,就跟老百姓打聽是怎麼回事。
老百姓說再過幾十年西湖可能就沒有了,原來北宋時期西湖是皇家的放生池,不許百姓打魚,於是水草瘋長,湖底淤泥堆積,久而久之,湖面就越縮越小。
西湖不只是旅遊勝地,而且是當時杭州唯一的淡水源,杭州農田的灌溉用水與老百姓的飲用水也都靠西湖,西湖一旦乾涸,水源就沒有了。
所以蘇東坡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整治西湖,他動員百姓割水草挖淤泥,那麼多的水草和淤泥堆到哪裡去呢?蘇東坡想變廢為寶。
西湖原來只有一條東西方向的堤岸,叫作白堤,於是他想在西湖修一條南北方向的堤岸,正好可以用水草加淤泥,為了不讓堤岸阻斷湖水,在堤岸上面又修了六座橋,橋底下湖水可以流通,修好以後在堤岸上又種了一些樹,這就是後來的蘇堤。
蘇東坡在杭州任期不到3年,兩年多的時候就被調回朝廷,他在離任之前還在想,西湖最大的問題就是水草瘋長,雖然現在把水草都挖掉了,但是以後水草還會長,要想一個一勞永逸的計劃,於是他向當地的老百姓請教怎麼辦。
有人向他建議說江南的農民喜歡種菱角,種菱角之前農民一定要除草,因為不把雜草除掉,沒等菱角長好,水草已經瘋狂長起來了。
於是他收很低的租金把湖面租給百姓種菱角,但是他又擔心如果菱角收成好,農民會擴大種植面,萬一菱角把湖面都蓋住了,就看不到水面了。
所以他要劃一個界限,湖心的一大片水域不可以種。
水上怎麼劃界限呢?他就請人用石頭做了一些寶塔豎在那裡,兩個寶塔之間的連線,靠岸的這邊可以種,靠湖心的這邊不許種。
現在這3個小寶塔還留在西湖里,去過的朋友們都能看到,這就是「三潭印月」。
假如沒有蘇東坡,或許就沒有今天的西湖,西湖就沒有今天這樣的面貌,也沒有蘇堤,所以蘇東坡對於杭州的貢獻是留下了一個完整的西湖。
蘇東坡後來離開杭州時,自己也說過,他的主要貢獻就在這裡。
蘇東坡的一生還有很長時間或被貶職,或被流放,即使他被貶職了,依然延續仁政愛民的思想。
他被貶到黃州,發現黃州的百姓有一種陋習,窮人生了孩子以後養不起,生下來就把孩子放在水裡悶死,叫溺嬰。
他覺得真的很殘忍,於是他發動當地的老百姓、發動富人捐款,成立了一個救嬰會來幫助這些孩子。
他第二次被流放到惠州,那時他已經59歲了,他踴躍參加當地的一些市政工程,惠州修東興橋和西興橋,他都有捐款。
他最後被貶到海南儋州,此時的他已經沒有財力支援地方建設了,怎麼辦?他利用文化上的優勢,幫助當地發展教育,他普及文化,指導當地人怎麼讀書,寫文章向當地人推廣優良的稻種,寫文章勸導當地人生病要找醫生,等等。
所以不管在什麼地方,不管自己什麼處境,蘇東坡都努力地為當地老百姓做一些好事情。
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可貴的一種品質。
這是儒家的仁政愛民思想的一種具體表現。
●一生都在學習的天才
作為一名文學家和藝術家,蘇東坡是一個天才,這個大家都不否認。
蘇東坡在文學和藝術的各個領域都登峰造極。
古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詩,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蘇東坡的成功既在於他的天分,也在於他的踏實勤奮。
蘇東坡跟他的弟子說過一段話,他說:我年輕時候讀書是這樣讀的,每讀一部經典一定從頭到尾抄一遍,每次抄書用不同的字體,這次用楷書抄,下次用行書抄,一邊抄原文,一邊練書法。
所以他從小是下苦功的。
蘇東坡中年在黃州時,已經是聞名天下了,但是他仍在下苦功。
在黃州當地有一名負責教育的官員,有一天他到蘇東坡家訪問,書童進去通報,過了很久蘇東坡都沒有出來,這在古代是失禮的,又過了很久,蘇東坡才匆匆忙忙出來,出來以後就抱歉地說對不起,解釋說他剛才在裡面做功課,今天的功課沒有做完。
這個官員聽了很不相信,他是名聞天下的蘇東坡啊,怎麼還要做功課?於是問他:你做什麼功課呢?他說:我在抄《漢書》。
官員又不相信了,《漢書》他可能都倒背如流了啊。
蘇東坡說:我已經是第三遍抄《漢書》了。
《漢書》全文幾十萬字,他抄了三遍,所以他是下苦功的。
除了下苦功,蘇東坡一生都在勤奮地思考,在接受新知識,他從不自滿,而是一直都在補充自己。
用我們今天的話就是一直在給自己充電,在接受新的知識,他學習的門類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學、藝術。
我們今天了解的蘇東坡是文學家、藝術家,實際上,他在自然科學方面、在工程技術方面都非常努力。
我們現在看《蘇東坡全集》中有很多文章不是談文學藝術,他有一篇文章專門談怎麼嫁接果樹,他說把果樹的兩個枝條連在一起,塗上一種四川產的野生芋頭的汁,這樣嫁接的地方最容易存活,他還寫過文章推廣當時的新農具、當時的新稻種,等等。
●平易近人的蘇東坡
蘇東坡還有一點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他非常平易近人。
很多人因為成就高,就變得高高在上,拒人於千里之外。
蘇東坡不是這樣,他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他以一顆坦誠的心跟人家相交,所以蘇東坡從來不吝惜自己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才華,他很願意為人家服務。
比如說書法,當時人們非常願意得到蘇東坡的字,朝中所有的文官都有他的作品。
有一天黃庭堅跟一個人說:如果你想得到蘇東坡的書法,我教你一個辦法,我已經打聽好了,蘇東坡明天要到一個寺廟去玩,你事先做一番準備。
這個人做了什麼準備呢?第二天蘇東坡到了寺廟門口一看,怎麼廟門口放了一張書桌,桌上鋪了幾張很好的宣紙,旁邊的硯台,墨都磨好了,還有一支毛筆,他拿起來一看說這毛筆不錯,於是他拿起來就寫,寫好以後這幅書法就歸這個人了。
所以要得到蘇東坡的書法在當時很方便,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多,民間收藏的也非常多。
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州時,有一天審堂,衙門打開,原告和被告走進來。
在古代無論縣衙門還是州衙門,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大門一定是打開的,老百姓不可以進來,但是可以在門外旁聽。
原告說去年冬天借了20貫錢給被告,一貫錢就是1000個銅錢串成一串,說好今年夏天還我,到了夏天他不還,請老爺作主叫他還錢,蘇東坡就問這個被告:為什麼借人家錢不還啊?被告說:不是我不還,我是還不上啊!小人家裡是做扇子生意的,去年冬天我向他借了20貫錢當本錢,買了竹子,買了絹,準備到今年夏天賣了扇子以後還錢給他。
沒想到今年夏天杭州氣候反常,天氣不熱大家不需要扇子了,扇子賣不掉,所以我的本錢就收不回來。
我家裡現在積壓了很多很多的扇子。
蘇東坡就為難了,按照法律你借錢到期要還的,但是按照人情他不是有意不還,他還不出來啊。
蘇東坡想來想去,他有辦法了:你家裡不是有很多扇子嗎?把你的扇子拿過來20把,我幫你賣。
那個人聽到以後趕緊跑回家抱來了扇子。
蘇東坡把20把扇子在桌子上一字鋪開,拿起筆來開始寫字畫畫,他寫得很快,一會兒就寫好了,他把扇子給被告,一把扇子賣一貫錢。
大家一看是蘇東坡親自畫的扇子拿出來賣,蜂擁而上,搶購一空,這個人就把錢還上了。
蘇東坡作為一個地方官,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本領幫老百姓解了難。
●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們再看一看普通人身份的蘇東坡。
蘇東坡作為政治家,作為地方官員,作為文學家、藝術家,他固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表現,值得我們後人學習,但是也許對我們啟發意義更大的是作為一名普通人的蘇東坡,他對生活是什麼態度,他對人生是什麼態度,這更加了不起。
幾乎是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間,都會有順境也有逆境。
蘇東坡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也許就是他面對逆境的人生態度。
後人在講到蘇東坡面對逆境時,都強調一點豁達,無論受到什麼打擊,他都想得開,這點當然不錯,但是比豁達更重要的是堅韌不拔。
沒有堅韌不拔作為基礎是曠達不起來的。
蘇東坡對於自己從事的事業,對自己的信念,對自己的品行都充滿信心,他堅信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要堅持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比較積極樂觀地對待種種苦難和打擊。
「烏台詩案」是蘇東坡生平遭遇的第一次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一次打擊,他被以誹謗朝廷的罪名逮捕起來,在御史台的監獄裡過得非常難,天天被逼供,蘇東坡在御史台招供的話全部保存下來了,總共2萬多字。
透過文字我們都能看到他是怎麼被逼供的,日夜不讓他休息。
蘇東坡在御史台監獄裡被折磨了130多天,但最後還是被赦免了。
其中當然有很多正義的官員援救他。
這裡我們必須為晚年退隱的王安石說一句好話。
蘇東坡被抓進御史台以後,王安石親自上書給皇帝,反對殺他,說這樣的人才不能殺,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殺他,也有其他人上書反對殺他,但是最起作用的並不是王安石,而是當時的太皇太后。
有一天宋神宗上朝回來時臉色不好,太皇太后看到孫子臉色不好,問他為什麼。
宋神宗說:我們的變法不順利,推行新法受到很多阻力,很多人反對,特別是有一個叫蘇軾的人還寫詩諷刺我們。
太皇太后一聽,說:是不是蘇氏兄弟二人中的一位啊?皇帝說:是啊,祖母你在深宮裡怎麼知道這兩個人的名字呢?太皇太后就說:你的祖父做皇帝時,有一天退朝回來非常高興說今年我們朝廷開科舉士,錄取的考生中有兩個從四川來的蘇姓人,非常了不起,現在還年輕,將來可以做宰相,留給我的子孫做皇帝時再提拔他們,所以我就記住他們的名字了。
太皇太后就問宋神宗:現在這個蘇軾在哪裡呢?宋神宗說:正關在牢里。
她說:寫詩諷刺也不至於犯死罪吧,你不要嚴懲他。
又過了一陣子,太皇太后生病了,皇帝要大赦天下,來幫太皇太后增壽,太皇太后就說:不需要大赦天下,你放了蘇軾一人就行了。
但宋神宗還是懷疑蘇東坡,就決定派一個小太監到監獄裡看看,於是就發生了下面這件事:蘇東坡豁達的性格使他在任何處境下都能睡得著覺,這一天蘇東坡在牢里接受了一天的審訊,晚上非常疲倦地回到牢房,回到牢房就睡了。
突然門開了,走進來一個年輕人,也不說話,把包裹放在地上當枕頭也倒下來睡了。
天快亮的時候,這個年輕人爬起來把蘇東坡推醒,說恭喜學士,說完就走了,原來這個年輕人就是宋神宗派來的小太監。
小太監回到宮裡跟皇上說,這個人心裡一點兒鬼都沒有,他肯定沒幹什麼反對皇帝的事,他心裡坦蕩才能睡著,所以宋神宗最後赦免了他。
蘇東坡出獄以後先到黃州,後來到惠州,最後到儋州,受到這麼多的打擊,但他在委屈和打擊面前,不悲觀,不放棄,堅韌而曠達。
我們在他的作品中也能讀到他的心情軌跡。
比如說《後赤壁賦》,他寫於寒冬臘月,他跟幾個朋友到赤壁,幾個朋友都留在船上,他一個人爬到赤壁山上,那麼寒冷的夜晚,他一個人爬到赤壁山上去幹什麼?《後赤壁賦》里寫得很清楚,「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因為他的心情不好,他有一種孤獨感,很多朋友怕被牽連都不跟他來往了,朝廷里的人還在繼續迫害他,還在搜集他的罪證,他感到委屈、感到鬱悶。
但是蘇東坡是怎麼表現的呢?他沒有從赤壁山上一躍而下,而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還寫了一篇《後赤壁賦》,所以他在逆境中,用堅韌和曠達的態度來對付一切,以不變應萬變,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境界,有了這樣一種人生態度,他就無往而不勝。
儘管蘇東坡的好詩好詞不計其數,但是我最想推薦給大家的,是他在黃州寫的《定風波》。
蘇東坡到黃州以後生活困窘,因為那時候是罪官,收入很少,全家連傭人在內一共有二十幾口人,他養活不了全家。
他為什麼會叫東坡居士?原因在於他在黃州東邊的山坡上開荒,第一年種小麥,第二年種水稻,用以養活全家,後來還在上面蓋了幾間房子,自稱為東坡居士。
第三年覺得田地不夠用,養活不了全家,於是想到離黃州20里的地方去買一塊稻田,他和幾個朋友去買地,去的途中遇到風雨,沒有買成,但是催生了那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說我平生經歷過的風雨太多了,風雨總會過去的,他最後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任何事情過去以後再回頭看,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一切都歸於平淡。
蘇東坡在逆境中就是以這樣一種人生態度走過的,當時的人都把海南島看作鬼門關,十去九不回,流放到那裡的人沒有活著回來的,但是蘇東坡回來了。
我曾找到兩個人的記載,他們都在蘇東坡的歸途中看到他,說他當時面色如土,頭髮都脫掉了,但是精神上依然健康,依然談笑風生。
請大家多去讀讀蘇東坡的作品,你從中汲取營養,你學習他的人生態度,那麼儘管我們是芸芸眾生,卻依然過得更加精彩,走得更加堅定,我想這是蘇東坡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遺產。
延伸閱讀
出自蘇軾筆下的成語
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最重要的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
胸有成竹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
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雪泥鴻爪
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人把前四句概括為「雪泥鴻爪」這一成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對床夜雨
出自蘇軾《送劉寺丞赴餘姚》:「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蘇氏兄弟最嚮往風雨之夜,兩人對床共雨,傾心交談,後遂用對床夜雨等形容親友兄弟的親睦及其歡樂之情,或指閒居。
令人噴飯
出自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十分可笑。
河東獅吼
出自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當陳歡歌宴舞招待朋友時,就醋性大發,弄得陳季常很是尷尬。
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季常,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喊大叫。
水落石出
出自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明日黃花
出自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後多形容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人生如夢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比喻世事無定,生命短促。
俗不可醫
出自蘇軾《於潛僧綠筠軒》:「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比喻人若庸俗,則不可救藥。
濃妝淡抹
出自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指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
也形容園林景觀呈現的繁麗與恬淡的兩種景象。
春夢無痕
出自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海屋籌添
出自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這本是寓言,講三位老人競相誇耀自己的壽命之高。
後用「海屋籌添」指增年益壽,常用作祝壽之詞。
百讀不厭
出自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不時之需
出自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用來指隨時的,不是預定時間的需要。
蘇軾被貶黃州期間,遇到兩位好朋友。
朋友弄到一條新鮮鱸魚,蘇軾問夫人要酒,夫人王閏之早就給他準備酒以備他不時之需,他們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盡興而歸。
二八佳人
出自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指16歲的美女。
化為烏有
出自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豈意青州六従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燕瘦環肥
出自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形容女子體態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也借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江山如畫
出自蘇軾《念如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形容自然風光美麗如圖畫。
絕無僅有
出自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
形容非常稀有。
也用來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貴。
龍肝鳳髓
出自蘇軾《江瑤柱傳》:「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
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出自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詞義是比喻微小而沒有作用的名聲,非常微小的利潤。
物各有主
出自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意思是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堅忍不拔
出自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
難能可貴
出自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指難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視。
文/竹梅老翁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讓蘇軾差點命喪黃泉
王安石為何百般刁難蘇軾,宋神宗又為何要處死蘇軾,一切來源於烏台詩案。所謂烏台詩案,是蘇軾因詩詞而被捕的歷史上少見的文字獄。元豐三年(1080年)8月18日,經宋神宗批准中央監察機構御史台,派皇甫...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