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牛掰的五大姓氏,只內部通婚,連皇帝都高攀不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朝有五個最牛掰的姓氏:李、王、鄭、盧、崔。

別看唐朝時「李」姓是國姓,還排在第一位,其他四姓還真的看不上它呢!何解?

一、世家大族

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世家大族。

他們要麼富甲一方;要麼手握重兵;要麼是書香世家。

當然更多時候,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得有一定的影響力。

重要的是,它們需要在慢慢歷史中保持蓬勃的發展趨勢,即便有衰落的時候,也得至少三代顯貴才行。

在中國的世族政治中,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魏晉南北朝,二是唐朝。

漢族士人講究門第與出身始於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這種影響極為深遠,以致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的時候對天下姓氏進行排名,確立了尊卑,形成了「山東士族」。

當時排定最尊貴的是「四姓」: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他們尊貴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從今年熱播劇《軍事聯盟》中可窺見一斑。

不知道大家在觀劇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曹操不僅親切的稱呼崔琰為「崔公」,在將崔琰侄女許配給曹植時,曹植說:「清河崔氏,怎敢高攀?」要知道當時的曹操已經威震四方了,能讓曹操的兒子這樣說,可見崔氏的聲望。

二、半路殺出的「李」姓

本來崔姓在唐朝仍然是第一大姓,但是唐太宗不高興了,憑啥自己不是第一?於是隴西李氏搶了崔氏第一的位置,崔姓只能屈尊排在了第三位。

此時的崔氏不再特指清河崔氏,也包含崔氏的另一望族——博陵崔氏。

不過王姓還是與四姓並稱為「五姓七望」。

它們分別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因此在唐朝,李(並非李唐王朝的「李」)、王、鄭、盧、崔氏這五姓的名聲最大,他們自恃身份高貴,血統純正,對他姓很輕視,不予通婚。

山東五大姓的地位畢竟在那裡,皇帝雖然打擊世家大姓,但骨子裡還是很盼望著跟他們結親的。

但五大姓倒是挺有骨氣的,一直不給李唐王朝面子。

到了唐朝中期,文宗皇帝不信邪了,他自覺自己的底子已經夠厚,足可以配得上世家大族。

於是他就想把女兒嫁給山東五大姓,但這些貴族們表面恭維,實際上都不願意和皇室聯姻。

唐文宗大發雷霆,說:「我老李家當了二百年的天子,還比不上五姓這些家族嗎?」

三、被排斥的國姓「李」

問題來了,大唐皇帝也在「五姓」之列,為什麼得不到有關士族的認可呢?因為並非普天下的五姓都是尊貴的,只有清河、博陵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或者隴西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才是正宗的。

雖然唐朝皇帝號稱隴西李氏,但有人認為他們「胡化」嚴重,認為他們是大家族中的「破落戶」。

總之,山東(崤山以東)士族對皇室的血統是持懷疑態度的。

再舉個例子,唐朝有個聲名狼藉的宰相李義府,他門第寒微,嘗欲為子結婚於五姓而不可得,深以為恨。

他出身微賤,雖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便奏請重修《氏族志》,主張不論門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

他還慫恿高宗下詔,禁止五姓內部通婚。

然而這五姓之家仍然恥於與他姓通婚,詔書下達後,不敢再公開舉行婚禮,而是秘密將女兒裝飾一番,偷偷送往夫家,甚至女兒終生不嫁。

詔紙也無法改變看重門第的風氣。

盛唐宰相薛元超曾感嘆:"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屬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

在重視門第出身的時代,一個家族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順應歷史潮流則興,逆歷史潮流而動則亡,世家大族在社會政治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它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它萌芽於東漢中期,亡覆於唐朝末年,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它曾經的輝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最後的貴族:五姓七大家是哪五姓?

李氏李氏分為兩大支。 隴西李氏源自於顓頊孫皋陶之後,世為理官,到了周朝時相傳有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其後是秦國的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

中國這些真正的豪門望族,有你的家族嗎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博陵郡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東漢躋身名門,北魏時期雖然門第低於清河崔氏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齊北周時期全面上升,成為一流士族。唐初修訂《氏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