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些真正的豪門望族,有你的家族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博陵郡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東漢躋身名門,北魏時期雖然門第低於清河崔氏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齊北周時期全面上升,成為一流士族。
唐初修訂《氏族志》,既屬關中集團,又是山東名族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民干被定為第一等,只是在唐太宗的直接干預下才被下調至第三等。
在唐朝,博陵崔氏屬於七姓十家的禁婚家範疇,有宰相十五人,其中博陵第二房尤為顯赫,被視為天下士族之冠。
唐朝時期出身博陵崔氏的宰相:
崔仁師,唐太宗、唐高宗宰相
崔湜,唐中宗宰相
崔玄暐,武則天、唐中宗宰相
崔渙,唐玄宗宰相
崔損,唐德宗宰相
崔鉉,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崔元式,唐宣宗宰相
崔沆,唐僖宗宰相
崔敦禮,唐高宗宰相
崔造,唐德宗宰相
崔珙,唐武宗宰相
崔遠,唐昭宗宰相
崔祐甫,唐德宗宰相
崔植,唐穆宗宰相
崔日用,唐睿宗、唐玄宗宰相
隴西李氏
隴西李氏,是中國歷史的中古時代一個以隴西郡為郡望的李姓家族。
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李暠建立西涼割據一方,西涼滅亡後,李暠之孫李寶歸順北魏,受到重用,其六子除一人早逝外,其餘五子均在北魏出仕,李寶第六子李沖官至尚書僕射,最受寵信。
在李沖的積極參與和謀划下,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得以與北魏皇室締姻,成為後族,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隴西李氏也成為與「四姓」並稱的「五姓」。
在後世,發展為七姓十家。
唐朝皇室雖自稱出自隴西李氏,陳寅恪考證其不是趙郡李氏破落戶,就是廣阿庶姓李氏的假冒牌。
因為唐朝皇帝聲稱出於隴西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時,將皇族置於諸士族姓氏之首,更將有功之臣賜姓李,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為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
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
到南宋鄭樵編《元和姓纂》時,「言李者稱隴西」。
出身隴西李氏的唐朝宰相:
李迥秀,武則天宰相
李義琰,唐高宗宰相
李揆,唐肅宗宰相
李蔚,唐僖宗宰相
李逢吉,唐憲宗宰相
李訓,唐文宗宰相
李靖,唐太宗宰相
李昭德,武則天宰相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國中古時代的一個以太原郡為郡望的王姓士族,從魏晉至唐朝都顯赫非常。
出過多位宰相,幾十個刺史、太守。
唐代時,士人的人生目標為「中狀元、娶王氏女」。
唐高宗、唐玄宗的皇后都來自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琅邪王氏(「琅邪」一作「琅琊」),中國中古時期的一個以琅邪郡為郡望的王姓世族。
琅邪王氏在漢朝興起,東晉時期發展為僑姓士族的最高門第,與陳郡謝氏並稱「王謝」。
琅邪王氏始祖是王元。
秦朝名將王翦之孫王離死於鉅鹿之戰,王離長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邪郡(今山東臨沂),為琅邪王氏始祖。
王元之弟王威則是太原王氏的祖先。
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時為東晉政權的穩固居功至偉,被稱為「第一望族」,時人皆謂「王與馬,共天下」。
整個家族在東晉和南朝共出現過九位皇后 ,七位駙馬,一位北朝妃嬪。
侯景之亂時,琅邪王氏與陳郡謝氏一起因拒絕侯景聯姻,而受侯景報復性地大屠殺,自此幾乎在政局失去影響力;唐朝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慶、王璿、王璵、王摶);五代時期則無一人被史書立傳。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滎陽郡為郡望的鄭姓士族。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鄭國滅亡後以國為氏。
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
北魏時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
唐朝滎陽鄭氏有十個宰相,包括:
鄭珣瑜,唐德宗宰相。
鄭餘慶,唐德宗宰相。
鄭覃,唐文宗宰相。
鄭朗,唐宣宗宰相。
鄭從讜,唐僖宗宰相。
鄭延昌,唐昭宗宰相。
鄭絪,唐德宗宰相。
鄭畋,唐僖宗宰相。
鄭肅,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鄭綮,唐昭宗宰相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范陽郡為郡望的盧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為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
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後,定居涿縣。
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盧氏從此起家。
南北朝時期,范陽盧氏進一步崛起,在李沖的策劃之下,范陽盧氏與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得以與北魏皇室締結婚姻,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范陽盧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當時人都認為是榮耀。
唐朝時期范陽盧氏仍是山東郡姓的一流門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個宰相,包括盧懷慎、盧承慶等。
還包括著名詩人盧照鄰、盧綸。
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是中國歷史的中古時代一個以趙郡(含今河北趙縣、隆堯縣、元氏縣、高邑縣等地)為郡望的著名士族。
趙郡李氏以戰國名將李牧為始祖。
趙郡李氏在南北朝官位顯赫,在唐朝被列為七姓十家的禁婚家。
有十人出任宰相,包括李嶠、李德裕、李紳等。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清河郡為郡望的崔姓士族,漢末三國時期開始崛起為山東望族。
北魏時,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
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包括:
崔元綜,武則天宰相
崔知溫,唐高宗宰相
崔昭緯,唐昭宗宰相
崔慎由,唐宣宗宰相
崔胤,唐昭宗宰相
崔詧,武則天宰相
崔神基,武則天宰相
崔龜從,唐宣宗宰相
崔彥昭,唐僖宗宰相
崔群,唐憲宗宰相
崔鄲,唐宣宗宰相
崔圓,唐肅宗宰相
陳郡謝氏
西周末年,周宣王封申伯於謝邑(即今河南省南陽一帶),建立申國,申國被楚國滅亡後,申伯子孫因地而姓,至魏晉時,謝纘遷居陳郡陽夏都鄉吉遷里(今河南太康縣),遂以陳郡為郡望。
陳郡謝氏在東晉初年還只是一個普通士族,東晉初年,謝裒為兒子謝石向琅琊諸葛氏求婚,被諸葛恢拒絕。
直至謝萬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後,方才開始崛起,可謝萬也被阮裕鄙視,稱其為暴發戶,直到淝水之戰,謝氏所領北府兵以少勝多後,東晉政府追論功績,追封謝安為廬陵郡公,封謝石為南康郡公,謝玄為康樂縣公,謝琰為望蔡縣公,陳郡謝氏一門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陳郡謝氏的主要功績,為領導北府兵,淝水之戰之中以少勝多,打敗了前秦苻堅,保全了東晉江山。
淝水之戰之後,謝氏子弟開始隱退,較少參與實際政治。
但仍舊保持了最高門第的地位不墜。
自東晉至蕭梁(317年-557年),謝氏共有13代、100餘人見於史傳,其門第之高,連皇帝有時也不得不藉助於他們的影響力。
謝氏擁有大量資產,子弟也大多才華出眾,被視為士族領袖,前後一百餘年。
中國最後的貴族:五姓七大家是哪五姓?
李氏李氏分為兩大支。 隴西李氏源自於顓頊孫皋陶之後,世為理官,到了周朝時相傳有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其後是秦國的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