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農民對待下一代最殘忍的方式,充滿了無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口增長曆來都是國策,都是事關國家、民生的大事。

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在中國日益嚴重,正因如此,國家放開了二胎,目的就是鼓勵有能力生育的家庭生育二胎。

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因此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縱觀歷朝歷代的人口增長,發現並不需要統治階級採取什麼特殊的手段,人口也不會出現爆增,在許多時候,人口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

就舉南宋為例來說吧。

南宋時期,政局動盪不安,外族不斷入侵,邊疆戰事連連,各種賦稅徭役名目繁多,人們生活日益貧困,於是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習俗,那就是「生子不舉」。

所謂的「生子不舉」,即生下孩子但不養育,把嬰兒拋到野外餓死、扔到水裡溺死、捂住口鼻蒙死、用腳踩死……不拘形式,目的就是讓嬰兒死掉。

說來極為殘忍,一個個活生生的嬰兒就這樣還未睜開眼睛就又離開了人世間。

這種習俗剛開始是帶有迷信色彩的,認為五月初五生的兒子不吉利,所以「不舉子」,「子」剛開始僅僅指的是男孩。

後來就演變成所有剛出生的嬰兒,不論男女,都這麼處理。

而且這種「生子不舉」不再是個別現象,反而如瘟疫一般蔓延,其範圍之廣、時間之長,令人咂舌。

南宋之際,兩廣、江浙一帶,廣泛存在,更為可怕的是人們普遍接受並習以為常,所以導致成千上萬的嬰兒暴斃而亡,其行徑令人髮指,若在現代社會,那絕對是犯罪。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愈演愈烈呢?

1.貧窮是「生子不舉」最直接的原因。

南宋時期,土地私有制早已確立並日益發展,土地兼并現象層出不窮,官家、富豪強取豪奪,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數貴人、富人手中,農民無地可耕,進一步淪為官家、富人的奴僕,生活窮困不堪,養兒育女往往都是勉為其難。

若再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或者遇到盜賊搶劫,農民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餓死人也不是稀罕事。

政府的苛捐雜稅更是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比如「身丁錢」,就是每年按照「丁」(20歲—60歲)的標準繳納錢糧。

貧窮農民不堪重負,只好採用隱瞞丁口的方法來應對。

就算政府有救濟,也會被貪官污吏所侵吞,底層貧苦農民也一樣得不到。

這些原因都直接導致了農民要減少人口的願望,沒有其他辦法,弄死剛出生的孩子也就成了首選方法了。

2.「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以及節育手段的落後也是「生子不舉」的重要原因。

封建社會「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落後觀念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現象嚴重,再加上那時候技術落後,沒有什麼節育的好措施,而墮胎往往也被認為是不詳的行為。

如此一來,只要有性行為,就極大可能會懷孕,除了不孕之外,是不能隨意墮胎的,於是大部分採取的都是先生下來再處理的下下之策。

於是,農村中婦女生育八九胎,甚至十胎以上也是常事。

這些婦女年年懷孕年年生,然後生下來,養不起就只能遺棄或弄死,聽來毛骨悚然的事在當時卻成了家常便飯。

3.財產繼承關係的存在,讓農村中相對富有的階層也選擇「生子不舉」。

這個比較好理解。

農村中相對富裕的階層,比如小地主、農場主等,生的孩子越多,分家產的自然也越多,家產越分散,就越容易被兼并,甚至破產。

於是這樣的人家,為了保持家族興旺,不至於家道中落,往往也選擇了「生子不舉」。

總而言之,南宋時期的「生而不舉」的怪現象,是以最原始、最野蠻也是最殘酷的方法自動控制人口的增長,對於社會經濟、道德、思想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後世人們當以這段歷史為鑑,引以為戒,萬萬不可步其後塵。

圖片來自網絡,若牽扯到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此文為聊史補丁原創,特此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南宋末期會出現「生子不舉」怪現象?

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於江南,雖然當時東南地區,特別是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浙地區,屬於經濟發達,生活就富庶的地區。可是這一地區,特別是在較貧窮的農村,卻長期存在著「生子不舉」的怪現象,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