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怪狀,生下孩子扔河裡淹死,是不是最早的計劃生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宋時期的農村,有個奇怪的習俗,叫做「生子不舉」,也就是生了孩子不養育,而是把嬰兒扔河裡淹死或者直接扔掉。

那麼,南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生子不舉」這個風俗,最開始帶有由迷信色彩。

最開始,民間說五月初五的兒子不詳,不吉利,所以不舉子,最開始是男孩,後來延展到男女孩都有,也不單指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了。

這個生子不舉的現象存在的時間很長,範圍也非常廣泛,包括今天的福建、兩浙、江南等地都有。

說起內因,主要還是和戰亂。

南宋時期,金國經常侵擾,大量北民南遷,主要城市人口空前膨脹, 村民之間的「生子不舉」迷信就開始瘋傳,並日久成俗。

在南宋農村中,「二男一女」是理想子女數。

元人修的《宋史》、在宋人筆記和《馬可波羅遊記》中多有提及。

如果多生了咋辦?那就「生子不舉」了。

史料是這樣記載的「(育)二子一女尋常,至第四子,則率皆不舉」

「生子不舉」又叫做「洗兒」,就是父母遺棄或虐殺嬰兒來控制子女數量。

到第四個孩子時,無論男孩女孩都是一樣要被「洗」的,沒有性別歧視。

南宋時期的農村,之所以把第四個孩子溺死,與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有關係。

1、住房緊張。

因為南宋期間,大量北民南遷,聚堆到幾個城市中,雖然朝廷為了安置北民,想盡了一切可行的辦法,最後連寺院都被允許成為他們的安身之處,但是還是滿足不了遷來的北民。

《夢梁錄》中寫道:「臨安城郭廣闊,戶口繁伙,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檐,寸尺無空,巷陌壅塞,街道狹小。

2、南宋土地私有化進一步發展,土地兼并非常嚴重,大量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官戶和富豪手中,很多北遷來的農民淪為佃戶。

那些年,南方還經常遭遇災害和金兵的侵擾,農民生活非常困難。

此外,宋朝規定根據人口數量納稅,這樣導致賦稅與人口掛鈎。

貧苦農民不堪重負,往往採取隱瞞人口的辦法來逃避。

3、財產繼承關係的制約,讓農村中富有的階層也生子不舉。

因為這些人的家底本來就很少,兄弟越多家產越分散,就越容易被人兼并,所以很多人為了保住家產,避免家道中落,只有生子不舉。

農村這種現象,宋代朝廷是知道的。

朝廷曾經用法律及文宣手段制止「田野小人」的生子不舉,試圖以上層建築的手段來制約人們因經濟因素所導致的樸素選擇,但是卻不甘降低賦稅,這樣導致南宋時期的「生子不舉」現象頻頻發生。

隨著朝代的更迭,這種現象有所減少,但是「生子不舉」的風俗卻延續多年。

比如說,朱德的母親也曾溺斃子女,並非因為人頭稅,而確實是子女太多,「無法全部養活」,這又是另一種源自經濟的樸素選擇了,雖然還是很慘烈。

(每日漢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南宋末期會出現「生子不舉」怪現象?

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於江南,雖然當時東南地區,特別是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浙地區,屬於經濟發達,生活就富庶的地區。可是這一地區,特別是在較貧窮的農村,卻長期存在著「生子不舉」的怪現象,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