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漢語中有很多成語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其中一句常被用到的諺語,現代人用它來形容事情的成敗皆因一人所致。
這個典故其實來源於中國漢朝時期一段歷史故事。
成語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漢初,淮陰(今屬江蘇省)有一個名叫韓信的人,年輕時,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
生逢亂世的韓信決定投奔項羽,參加反秦。
然而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建議,但都沒有被採納。
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
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
免死後,只讓他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治粟都尉)。
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
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後,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
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偏狹,難以發展。
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
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
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
後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
蕭何向劉邦詳細地介紹了韓信的情況,然後說:「韓信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
您若甘願做一輩子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由於蕭何的力薦,劉邦終於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並選擇吉日良時,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
首先,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後,只封了個「淮陰侯」。
韓信閒住長安,鬱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
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
最後,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鍾室。
歷史是一面鏡子,有時也是一個魔咒,縱觀歷史長河,歷朝歷代建國初年都會歷經一次開國帝王為鞏固其政權,在朝野內部展開殘酷的權利爭奪,韓信就是這樣的犧牲品,縱然有萬般功勳也免不了一死的悲慘結局。
韓信生前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咸豐·清河縣誌》第十三卷「藝文」中記載:「韓信三篇」其小注云:「漢成帝令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其權謀中有韓信三篇。
前後漢書藝文志皆載之。
且雲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諸呂用事而盜取之。
蓋淮陰人著書之最古者。
」由此得知,韓信曾有三篇軍事著作,這是淮陰人著書立說的最早記載。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
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漢初三傑之首韓信的歷史故事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揭秘蕭何殺韓信的原因是什麼
韓信在死前,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據他這種話,我們就會有幾個問題?韓信的崛起跟蕭何有何關係,以及韓信的死跟蕭何又有何關係,甚至是蕭何為什麼要殺韓信呢?
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劉邦說出了原因
劉邦為何能打敗項羽,得到天下呢?劉邦對此是這樣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率領千軍萬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