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劉邦說出了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邦為何能打敗項羽,得到天下呢?劉邦對此是這樣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率領千軍萬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取勝的真正原因。
項羽只有范增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
」
蕭何,漢初三傑之一。
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
攻克咸陽後,蕭何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
蕭何慧眼識才,力薦韓信,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降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漢朝建立後,蕭何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作為戰略家,韓信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韓信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
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秦滅韓之後,張良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
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
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
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
漢朝建立時封為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漢初三傑」之中誰的功勞最大?誰最完美?誰的結局最慘?
楚漢爭霸,劉邦戰勝項羽之後曾大宴群臣說自己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善於用人,而項羽有范增卻不信任和重用,原本韓信、陳平、彭越、英布都是項羽的手下,最後卻都投靠了劉邦。原因就是項羽表面仁厚愛人,實則妒...
揭秘蕭何殺韓信的原因是什麼
韓信在死前,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據他這種話,我們就會有幾個問題?韓信的崛起跟蕭何有何關係,以及韓信的死跟蕭何又有何關係,甚至是蕭何為什麼要殺韓信呢?
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排名及結局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劉邦手下大將分三類:運籌帷幄型、後勤保...
漢初三傑之首韓信的歷史故事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劉邦對漢初三傑命運的掌控,韓信慘死
劉邦打天下時,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其中蕭何、張良、韓信居功至偉,被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