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末漢初,淮陰(今屬江蘇省)有一個名叫韓信的人,年輕時,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
後來,韓信投奔項羽,參加反秦。
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建議,但都沒有被採納。
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
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
免死後,只讓他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治粟都尉)。
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
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後,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
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偏狹,難以發展。
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
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
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
後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
蕭何向劉邦詳細地介紹了韓信的情況,然後說:"韓信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
您若甘願做一輩子漢中王便罷,如要奪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由於蕭何的力薦,劉邦終於同意拜韓信為大將軍,並選擇吉日良時,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
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
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
因此,韓信首當其衝。
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
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
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漢高祖十年(215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
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
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
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
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
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
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
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簡評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
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
韓信以及彭越等一類將領,認為自己對漢朝立有巨大功勳,稱王並不過分,但從劉邦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異姓割據者,即使政局暫時安穩也是不可能長久的,萬一將來他們造反,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況且這些都是長期跟隨自己征討天下的功臣,他們幅員遼闊,物資充分,帶兵的實力絕不是劉姓那些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能對付的,不如趁自己還有能力,索性逐一消滅掉,給劉家子孫一個平穩的環境,讓自己的宗親來取而代之,名曰同姓王,這樣就算將來他們這些同姓藩王造反,天下還是劉姓的天下。
蕭何協助劉邦臣,不顧及長期的手足之情,削除異己,最後也落得被劉邦深為忌憚的處境。
而事實證明,即使是同姓宗親,也會造反的,正如後來劉邦死後不久的七王之亂。
百科小知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讀 音】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釋 義】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結語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
兵仙韓信在被殺前為什麼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其中有何典故
韓信漢朝的開國名將,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蓋世功勳,可以說漢朝就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統帥,正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以及他的功勳害他丟掉了性命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臨死前曾說:成也蕭何,敗也...
我們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為什麼?
我們比喻一件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的,會說這事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究竟做了什麼好事,又做了什麼錯事,而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句話?這要從一個叫韓信的人說起。韓信年輕時家裡很窮,曾...